攻克柏林的荣誉给了朱可夫,他为什么恼羞成怒?

白杨树下谈历史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尾声。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后,苏军已经兵临柏林城下。这个时候,夺取柏林,就意味着纳粹德国的灭亡。而夺取柏林的荣誉,也将永昭史册。这个荣誉是对为战争做出最大贡献的将帅的褒奖,当然为所有的将帅所眼红。

如果从苏联阵营来说,应该得到这个荣誉的将领非朱可夫莫属。在苏德战争期间,是朱可夫屡次力挽狂澜,挽救了战场的形势。他有着“斯大林的救火队长”的美誉,总是出现在最关键的战场上。在列宁格勒会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白俄罗斯会战等战役中,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他被苏军将士称为“不败战神”,深受将士们的信赖。

可是,在这一次柏林战役中,朱可夫却遇到了很大的不愉快。他多次大发雷霆,甚至影响了他的指挥。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一切的起因都来自斯大林。朱可夫是一员战将,他的军事才能出众,但是在政治上,他却是个低能儿。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战后的遭遇,就知道他的政治头脑幼稚到何等的地步。他在战后的起伏,都是被那些政客的利用和抛弃造成的。这只能说明他个人的自身原因。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斯大林在布置柏林战役的时候,为朱可夫增加了一个竞争对手,那就是时任苏联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司令员科涅夫。在刚开始的苏军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中,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分界线,是从尼斯河到波茨坦。波茨坦位于柏林的南部,这样,整个柏林都在朱可夫的作战领域中。

可是在战前的作战会议中,斯大林取消了这个分界线。斯大林将两个方面军的分界线划到了吕本就不再划下去了。朱可夫回忆说,斯大林指示科涅夫,“倘若敌人在柏林的东接近地上

进行顽强抵抗,以致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进攻受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应准备以各坦克集团军从南面突击柏林。”而科涅夫的回忆录则是说当时斯大林什么都没有说。

斯大林这么做的目的不言而喻。他不愿意让朱可夫独享占领柏林的荣誉。这样做无非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政治上的考虑,不想让朱可夫成为功高震主的将领,防止将来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二是军事上的考虑,就是让两个方面军进行竞争,激发双方的斗志,最大的缩短战役时间,减少损失。

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斯大林巧妙的为朱可夫增加了一个竞争对手。本来朱可夫一人独享的战争荣誉,现在很可能会被他人夺走。这给了朱可夫极大的压力。

在德军的防御部署上,又是以对朱可夫这一方向作为主要防御目标的。这是因为朱可夫的方面军占有着连成一片的,跨越奥德河的登陆场。这给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以很大的便利,让它拥有了良好的进攻出发地。可是,在这个方向上,也有着极为不利的情况。

在这个方向上,有着号称柏林锁匙的泽劳弗高地。德军将大量的兵力投放在这里,还修筑了多道防御阵地,守卫森严。指挥作战的德军军官海因里希也是一名富有作战经验的军官。

在4月16日朱可夫对柏林发动了进攻。但是,在他进行炮火准备前,德军指挥官就把第一线的德军撤退了。这使得朱可夫的准备炮火没有发挥出相应的效果。不久,苏军就遭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抵抗。

而相应的,科涅夫的乌克兰方面军遭受的抵抗则小的多,他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向纵深发展。

到了17日,朱可夫依然没有能够突破泽劳弗高地。当他向斯大林汇报的时候,斯大林有些失去冷静。他指责朱可夫为了突破,过早将近卫第一坦克集团军投入战斗。但是,朱可夫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斯大林又转而提出让科涅夫的军队从南面突击柏林。这实际上是对朱可夫的变相责备。斯大林甚至给科涅夫打电话,想让朱可夫的快速部队通过科涅夫的突破口攻击柏林,也被科涅夫拒绝了。但是,科涅夫也同意将自己的坦克部队转向柏林。

这一切,都使得朱可夫的心里不是滋味。他加大了攻击的兵力投入,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德军的防御阵地展开不间断的攻击。终于在4月18日晨,朱可夫拿下了关键的泽劳弗高地,随即开始了向柏林市区的攻击。

不过,在最后对柏林的攻击时,在划分两个方面军的分界线的时候,为了照顾朱可夫的以往的贡献,依然将大部分的市中心地带划给了朱可夫。这个地带包括德国的最后象征德国国会大厦。

而科涅夫的部下对这个划分十分不满。他们率先攻入柏林,而且在当时已经超越了分界线,这时不得不退回来,将阵地交给朱可夫的部队。但是,这是战争,军人必须服从的命令。这样,基本上柏林市区最重要的建筑物都成了朱可夫的战利品。朱可夫也因此获得了最重要的荣誉。

结语:

在柏林战役时,斯大林在划分分界线的时候,将原来总参谋部的分界线作废,重新划分了分界线。斯大林将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分界线划到吕本。这就造成了两个方面军竞争攻打柏林的态势。

这无形中给朱可夫造成了压力。按照原来的分界线,柏林是朱可夫一人的战果,现在又多了科涅夫这个变数。在战役中,在突破德军严密设防的泽劳弗高地时,朱可夫的指挥引起了多方质疑,这里面包括斯大林的指责,这一切都让朱可夫恼羞成怒。

不过,在双方的悬殊的实力下,朱可夫还是强攻占领了泽劳弗高地。在攻打柏林市区的时候,划分的分界线明显偏向朱可夫。虽然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分享了柏林战役的荣誉,但主要的战功还是归属于朱可夫的。这也算是对朱可夫的补偿了吧。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1944年9月,苏联经过三年多的抗战,终于将德国人赶出了国境,并迫使芬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停战议和、退出战争。并随着战争潜力的释放,如今的苏军已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武装力量,与英美军队一起朝着德国的方向挺进。

然而,节节败退的德军似乎也在做着最后的打算。在他们看来,最好的结局是联合英美等西方国家,共同抵制苏联。于是,部署在苏军方向上的兵力,远远超过其他方向。朱可夫的部队,尽管胜利在望,但遇到的困难依然很多。

朱可夫感到出国远征与国内作战,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各方实力,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各个战略方向上,实施强大的进攻战役,目的就一个,尽快向德国挺进,并由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承担华沙至柏林方向的进攻。但是,驻守波兰的德军并不容易对付。

首先,德军的实力不可轻视。虽然德国的武装力量没有苏军强大,但其540万人的作战部队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让他们在东部方向上,部署了多达370万人的部队,坦克8000多辆,飞机4000多架。

其次,德军的防御更加坚固。由于战线与苏德战争相比,几乎缩短了一半,这就增强了德军在波兰的防守密度。再加上苏军的推进速度和推进距离,高于西方盟军,德军对来自东部的威胁更加关注。这对朱可夫来说,是个不小的麻烦。

更让他头疼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波兰民众对苏军并不友好,甚至是处处设置障碍。与国内战争中苏联游击队相比,在这里无法获得德军的情报,只能依靠航空照片、谍报侦察,有时候还不得不使用战术侦察、火力侦察等手段。

不过,好在波兰民众也同样厌恶德军,对苏军的情况,德军也是“一无所知”。当朱可夫在总攻前进行火力侦察时,德军误以为对方发起了攻击,居然放弃前沿阵地开始撤退。朱可夫随即命令部队发起冲击,毫无斗志的德军开始从华沙撤军。

在进入华沙城时,朱可夫有意识地让隶属的波兰第一方面军首先入城,极大改善了两国的关系。在以后的战争中,他将更多的侦察、策反任务交给波兰人,加快了在波兰的前进速度。这一点,朱可夫无疑是明智之举。

苏军推进到柏林70公里处,朱可夫却命令停止前进。

1945年1月,德军在波兰无法阻挡苏军前进的脚步,特别是华沙的失守,让愤怒的德国统帅又和过去一样,撤换一批将领,再抽调一批兵力进行堵截。但抽调的部队还没有展开,朱可夫的部队就已经推进到距离柏林70公里处。

此时的德国完全丧失了依托波兰,拒苏军于国门之外的愿望。更令人后怕的是,柏林远没有做好防范的准备。也就是说,只要朱可夫一声令下,攻陷德国首都指日可待。然而,他却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原来苏军遇到了更大的麻烦。

一是,在推进的过程中,朱可夫敏锐地发现在其前进路线上的右侧,隐藏着一个拥有40个师的德军重兵集团。对手的阴谋很明显,一旦苏军冒进,这股德军就会迅速地截断其后方,给其带来免顶之灾。朱可夫不禁一身冷汗,急令停止前进。

二是,经过3个月的连续作战,苏军的伤亡比较大。原先一万多人的满编师,只剩5000多人,而作为攻坚力量的两个坦克集团军仅有740辆坦克,平均每个旅不到40辆。再加上部队困乏,这样的实力,让胜利充满着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由于朱可夫又突击了500多公里,致使后勤补给无法及时跟上他的推进速度,武器弹药、燃料等物资纷纷告急。当然,从他内心来说,也希望第一个冲进柏林,获得最高的荣誉,但现实提醒他,越是到最后,越要格外小心。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得到短暂的休整后,开始转向右侧,与友军一起将德军的重兵集团包围、歼灭,俘虏德军14万人,并拉齐了战线,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在柏林方向上,形成了一个宽大的作战面,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德国就要灭亡,苏联与西方盟国的矛盾也愈发显现。尽管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做出了由苏军攻占柏林的保证,但对丘吉尔等人不放心的苏联统帅,还是决定尽快“动手”。此时,朱可夫的部队也早已“摩拳擦掌”地等待着,这一伟大深刻。

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泽劳弗高地,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1945年4月,苏联统帅部决定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东面作为攻占柏林的主攻部队,这对朱可夫来说,是个莫大的荣誉。但为了保险起见,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做好从南面进攻的准备。说白了,就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下,朱可夫更不敢怠慢了,他做着充分的战前准备。先后6次对柏林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并根据照片和缴获的地图、俘虏的口供,制定了详细的进攻计划,甚至了还制作精细度很高的模拟沙盘。这也充分体现出,他要志在必得的决心。

可是,战役一开始,朱可夫就遇到了大难题——泽劳弗高地。这个高地地势险要、坡面陡峭,是苏军进攻的必经之路,堪称是“无法攻克的堡垒”。但对占有绝对优势火力的苏军来说,他们充满着信心,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4万多门大炮将100万发炮弹,倾泻在泽劳弗高地的同时,700多架轰炸机又将3000吨烈性炸药扔在德军头上,紧接着就是“如潮水般的”苏军发起了攻击。德军利用坚固的工事躲过轰炸后,对冲上来的苏军拼命的扫射。

胜利在望的苏军官兵,不要命的冲锋,但在德军密集的火力网下纷纷倒下,苏军的尸体遍布前沿阵地,就连久经沙场的老兵们也有些不寒而栗。进攻的失利,让朱可夫恼羞成怒,他投入了更多的部队,发誓要敲开这个“硬核桃”。

但事与愿违,每当苏军轰炸的时候,德军士兵就躲在工事里,炮火一停迅速进入阵地,给苏军以最大杀伤。眼看着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南面进攻顺利,朱可夫更是下了死命令,官兵们也不愿将胜利果实让给他人,争先恐后地向上冲。

4天后,消耗殆尽的德军,终于抵挡不住苏军的攻势,防线开始“松动”。苏军一拥而上,肃清了泽劳弗高地的所有抵抗,面对的是无险可守的柏林城。然而,代价过于惨重,苏军伤亡24万人,坦克等损失2500辆。

这样的惨胜,也给朱可夫提了个醒,负隅顽抗的德军,一定会依托城市建筑拼死到底。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困难更多,更不敢掉以轻心。如何快速、有效地攻占柏林城成了朱可夫唯一心愿,哪怕是更大的伤亡。

如果苏军不进攻柏林,西方盟国还会停止不前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朱可夫传》、《回忆与思考》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打垮德国苏联付出代价最大,可惜未能成功全占柏林,让美国佬略去德国大部分科技人才和技术,只得到,贫穷的东德


李生30866573


因为,朱可夫阻制不了苏军烧,杀,抢,强奸德国的妇女。尤其,强奸德国的妇女令朱可夫讨厌,恼羞成怒……


用户6255429542490


你不懂得战友情,当过兵的都懂,攻克柏林,死了无数的好战友,当元帅的,能不心疼自己的战友吗?柏林虽然攻克了,战友牺牲了,永远也回不来了,心疼啊,能不发火吗?


华仔102009116


攻击柏林的战斗死亡极大,所以美国佬不可能,这个活儿留下,让斯大林完成。

打日本本土也是危险大,所以用二个原子弹。美国在二战死亡30万人,苏联死亡一千五百多万


检检子


一将成名万骨枯!多少战士浴血奋战才夺取了胜利,所以荣誉不可独占!


手机用户54675481144


德军的顽强抵抗力


用户3550502875010蔡


没法回答?最好去问斯大林?就客观一些!


老师傅232212876


朱可夫没向我汇报,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