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说的是啥意思呢?

棒奔霸


农村建房,讲究颇多。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远亲,专门负责看房址,替人建房。过去建房时,首先要看太岁,择日子,这些都是马虎不得。有的住户建房后出了事端,无论是房塌还是祸事,只要用黄纸写一佛字,用纱布包好,再用朱砂写“姜太公”三字,埋在正房的门口即可解。当然,这些习俗都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而农村老话“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却话糟理不糟,符合建房规律。下面,咱就来好好聊一聊。

大屋摞小屋,在农村也常见。毕竟建房是农村人的大事,活了一辈子,建个房花光所有积蓄不说,还要脱去一层皮,有时遇到了经济紧张,不得不盖个半截。记得父亲说我家的老房,就是断断续续盖了好几年,只好一边挣钱一边盖。

大屋摞小屋,多半是在平房之类的,继续搭建,其中蕴藏的风险就很大了。因为地基的承重,额外的砖头水泥撂上去,承受不起,倒塌的事情就屡有发生。但农村人有时比较糊涂,只是根据了自己的手头,追随了自己的想法,就简单地实施了。

我们镇上就发生过一次这样的事件,老人会点手艺,替人敲敲补补,修理农具。沿街的平房显得紧促了,便在上面再撂盖了一层。这样,房子的气势也有了,老人心里美得很。后来,他又把上层租给理发的,每个月有租金可收,生活不错。但后来,不幸还是发生了,房屋倒塌,老人被活活砸死了,上层的人出现一伤一残。

看看今年泉州隔离宾馆的倒塌,我们对房屋规范建设的重视还不提高吗?对于这样大屋撂小屋的改建,千万要杜绝,否则真的会发生三年两篇哭的结果。至于,像我镇上老人的房塌,有人说是犯了太岁,我觉得是不对的,朋友,您说呢?


流水无声


盖房子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活,可别以为蓝翔毕业,懂点钢筋混凝土,会搭积木,就能盖房子了,房地产能赚钱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普通人还真做不了这事儿。在中国古代,普通人家盖房子多是自己家族人帮忙,三五两下搭个住处,有个两三层就算高楼大厦了,如果真是大户人家修宅邸,那还是要专业人员来做。

其实就现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有许多人是自己盖房子的,像我老家就有许多人在城里赚了钱,回家翻盖自家老屋,号称小别墅,还挺漂亮挺气派的。

盖房的讲究

我之前文章写过很多次,中国人对房子是有执念的,有房才算有家,这种观念倒也没什么错,毕竟家是温馨的港湾,房子是人的落脚点,所以在盖房子这件事上,也有许多讲究。

首先,老年间人们盖房子通常会看风水的,依山傍水当然好,不止阳宅,就连坟地也讲究风水,说是迷信也好,图吉利也好,我也不觉得有啥不对。

其次,就算没条件选风水宝地,那么在房子的朝向上也必定遵守最北朝南的规则,古时以南为尊,朝南就是朝着荣华富贵,谁不爱呢,科学点说,最北朝南也利于房子的采光,有效避免西晒。

诸如此类的讲究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老年间自家盖房子的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专业知识,风险也就随之而来,老人们根据一些经验,就总结出了“大屋摞小屋,三年两遍哭”的说法。

大屋摞小屋,三年两遍哭

摞: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大屋摞小屋”的意思显而易见,就是在大房子上面(随意)新建小房子。

古代很少见高楼,技术限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承重问题,众所周知一栋高大建筑的基础在于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嘛,所以当人们建造一栋房子的之前,对房子的高度和质量已经有了实现的勘测,然后再打地基,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房子。

也就是说,地基决定了房子的高度和质量。

既然如此,那在地基已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有在原有的房子是增加新的房子,这无疑是对地基的不尊重,结果可想而知,不堪重负的地基终于扛不住了,高楼大厦轰然倒塌。

另外,就算在事先已经打了足够深的地基,为日后加盖做准备,那在加盖新楼的时候,也要考虑底层的承重情况,否则,地基是没造反,底楼扛不住,垮求了。

特别是老年间农村的房屋,从土坯房到木质房,这种结构本来就不够稳固,所以大多是一层楼,后来发展到了水泥房,但因成本问题,墙体内的钢筋本来就使用得刚刚好,不足以支撑更高的楼房,所以老年间在农村的大户人家,顶多盖个2楼,如果有3楼那堪称半截伸进天里头,真是难以想象。

那么好了,我们已经解决了地基与承重的问题,也知道了如果承重不够,会带来房体不稳固,甚至垮塌的严重后果。

想一下,房子是用来干嘛的,房子里面都是住的什么人?

如果不负责任任意加盖,房子垮塌了倒霉的是房子里面住的人,也就是自己的家人,搞不好就是家破人亡,别说三年两遍哭了,到时候只怕哭都没机会哭,直接嗝屁了。

人有钱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这件事本身没错,但是要有脑子,不要瞎78搞。



也可自话


农村里老话“大屋撂小屋,三年两遍哭”,这句话的意思大多数人都懂,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在以前的老房子上直接加盖,这样地基承载力不够,就会造成房屋开裂,或者直接成为危房,这是安全问题啊,哪里是三年两遍哭能解决问题?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怎么样在老房子上加层。


在我们有些地区,老房翻建早就已经被禁止了,但是原有的房子确实不够住,又没有新的宅基地可以建。那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直接在老房子上再加上一层两层?这显然不行,难道真的要“三年两遍哭”?

我来给大家说说我一个亲戚的真实事情,他是小镇上的居民。家里小孩慢慢长大成家了,原来就是两个门面的一层楼,怎么样也住不下来。想拆了重建,但是又不给审批,这到底该怎么办才好?不急,完全有办法。


他直接请了工程设计师,给他做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就在一楼的原有基础下面,直接挖井桩再在井桩里做立柱上来,然后在一楼的墙体中间打开缺口,把柱子直接做上了二楼,到了二楼再重新做圈梁和混凝土楼面。

我这亲戚也是够猛的,他说反正代价已经花了,不如一次做到位,所以他在上面还加盖了五层,加上原来的那层一起就是六层楼了。这样一来不但自己住绰绰有余,上面还有三层租给了人家。


所以说“大屋撂小屋,三年两遍哭”,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我们经过仔细的测量,专业的设计,在老房子上再加高几层,完全不用“三年两遍哭”,这样加上去的房子一点问题都不会出现,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我是【农民也优雅】,关注我一起分享农村自建房那些事。(图片来自网络)


农民也优雅


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说的是啥意思呢?

自古以来,盖房子就是一件大事情,因此特别重视,北方农村的房屋走向基本上是坐北朝南,东西成排,南北成行的格局。从盖房子选址到新房子盖好,这其中有很多讲究。

老辈子的农村,人们能盖上房子有个“窝儿”就不错了,在说我们北方农村建的房子都有山脊,那样的房子跟本就不能在上面再摞上一层。加上过去年代也没有盖两层楼的,所以就谈不上大屋摞小屋的说法。

旧时代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里的大屋摞小屋实际意思是大屋不能套小屋。说的是大房子里面不能有带屋顶的小房子。大屋隔成小屋没关系,但不能在小屋上面加盖房顶。

还有一种说法是旧房子拆了建新房,老房子的地基必须清理干净,不能直接在老房地基外围做地基直接造新房,这样就是大屋套小屋了。老人们认为这种情况轻则破财,重者人亡,三年两篇哭,表示时间长了,要出大事。

新时代: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赋予了新内容。

现在的农村人们手里有钱了,开始流行建二层小楼房。建房的时候都要根据设计好的图纸,计算地基打多深,钢筋下多少根,水泥浇灌多厚,合理的建房。

这时候,有平顶房的人家,就产生了简单的想法,在原先的板房上加盖一层,不就成了二层小楼了吗?但这样的加盖房,往往因为老屋子之前的根基,不足以支撑加盖房子的重量,三两年之内必然会导致墙体裂缝甚至倒塌的现象,假如出现人身伤亡那可不就成了三年二篇哭了吗!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这句俗语强调的是合理的安排宅基的承重和房子结构的稳固性。农村的一些老话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是祖祖辈辈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流传到今天的俗语肯定具有一定的道理,值得我们去借鉴参考。但是,在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结合现在事实,才能得到更好的吸收与发扬。


那些旧时光


房子的大小好坏决定户主的能力,在农村都把房子建的漂亮。

建房首先要请看准基,大门朝向,什么时间动土这都是相当严谨。

盖房地基弄平后挖脚打地脚梁后开始做墙,墙的做法分12墙,24墙这是根据楼层来定,三层左右一般做24墙,现在基本是框架结构,安全牢固。

大屋摞小屋的说法:就是以前经济条件差没有钱建房,但是地基开挖深度不够,又没有打地脚梁,而又差钱的情况下就只盖一层去住人,由于后期条件好了,人也多了,就在上面加一层,但是由于下面不够牢固,在上建二层就不安全,一般手艺人不愿意做,怕担风险,时间长了就说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

现在农村房子可以抢七级地震,整个地基是个整体,论歪不倒。


乡间名人


在农村自建房讲究坐北朝南,大气宽敞有气派,过去我村盖房子,都是又高又大的瓦房,屋内装修可以一般,但屋外墙体都要贴瓷砖装饰起来。后来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有些人赚了些钱,就将家里的房子重建成二层洋房,看起来美观大气时尚。

于是村里又开始流行建二层小楼房,可是更多人并没有翻新重建的资本,为了“不掉面”,就铤而走险在原先的板房上加盖一层,看起来也并不怎么好看,可满足屋主的需求足以;但这样的加盖房往往因为老屋子根基不足以支撑,出现问题的几率还是挺高的。

也正是出于这种潜在的风险,于是也就有了“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的说法。

原本农村自建房承包给包工队,包工队根据屋主需要计算地基打多深,钢筋下几根,水泥浇灌多厚等等。

农村人对于盖房还是很讲究的,但也要考虑到成本问题,因此在过去盖房子,都是盖一层板房或者瓦房,包工头按照屋主要求也不会将地基打的太深增加盖房成本,所以盖多高的房子,盖多大面积的房子,也就刚好对应多大承重能力的地基。而且以前农村盖房都是一层的,在墙体内很少加筑钢筋,房屋墙体承重能力本就有限。

我家1996年盖的瓦房,地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为了提高房子的气派感,还特意填土抬高了地基,显得房屋特别气派。1998年在院子东侧盖起了东屋,东屋是一层板房,地基打的比堂屋还要浅一些。这样的房子到现在也已经20多年了,要是加盖一层,必然会导致地基和墙体无法承受重量而裂缝成为危房的。

我们村镇上有户开超市的人家,之前赚了些钱,就想着盖高自己家房屋,加个二层,平时一层卖货,二层住人,可是又不想花太多钱,便简单的在板房上加盖了一层,结果一年不到,连一楼的墙体都出现裂缝了,这下子不仅浪费了钱,还不得不暂停超市营业,把屋子全部拆掉重改。重建之后的小二层用到现在在村里都还属于不错的楼房。

这是他家有钱的前提下,有些家庭没钱,加盖一层就已经花光了积蓄,房屋一旦出现问题,有没有钱重盖,又不得不继续住在危房内,可不就是“三年二年哭”吗。

我家门市也在镇上,过去就是很小的一间板房,现在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小辈又长期不在家中,爸爸就计划着在门市房顶上加盖一层小房间用于住人。后来爸爸找来了搞盖房的熟人,预先考察了一下我家门市房屋的承重能力,最后盖房的人建议爸爸换掉房屋顶部楼板,墙体加固钢筋,并选用钢筋数多的楼板做顶子。

等这些事儿做完了,还不能在房屋顶上加盖太大的房子,只加盖了一间小小的15瓶房屋,只够爸妈简单的日常生活。如果再加盖气派的二层,可能这间门市房也就废了。

所以这句农村老话“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说的就是这件事,盖房子讲究根基,不能简单的在原来的老屋子上加盖一层,虽然视觉上很气派,但并不牢固,搞不好还会导致原来的房子成为危房,这不就是典型的“三年二年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儿吗。


李阿冰


在我国农村有很多民间俗语存在这些俗语,通常都是老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智慧,对于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句俗话说得好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农村传统的生活结构中,老人的智慧和经验我们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如果不重视的话,甚至可能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说农村老人在盖房子的时候,经常会讲这样一句话,叫做“大屋摞小屋,三年两篇哭”,这句话就是比较典型的一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今天止茶就和大家聊聊。

最近这些年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逐渐提高,很多农村地区都开始翻新房屋过去很多人家都是砖瓦房,而现在大部分人家已经改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2层小楼。但是并不是所有农民的经济条件都很好,有一些人家没有办法重新修建漂亮的楼房,只能通过对原有房屋进行翻新改造来提高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

在我们老家就有一户邻居,他们家总体的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好,房子也是很多年前修建的一层砖瓦房。但是近些年农村大部分人家都已经重新新建了漂亮的房屋,这户邻居也很想将自家的房子推倒重建,但是由于经济状况不许可,所以他决定将自家的一层张瓦房扩建成两层。换句话说就是以原来的一层楼房的地基不动,在上面将砖瓦拆掉之后重新砌二层墙。

当时修建房屋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说这样的话很容易造成下面的地基不稳,时间长了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大家都知道过去农村盖房子其实并没有打地基,这么一说直接就是将地面铲平,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石块,这就算地基了。如果是只建一层的话,其实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在上面再加二层,甚至三层,可能地基就承受不住。

当时农村就有老人说出“大房摞小房,三年两篇哭”这句俗语,告诉他,如果这样随便在一层上面加盖二层很容易出问题。但是那户邻居根本就不听劝告,执意加盖二层。结果在2008年南方大雪的时候,遭受了严重的雪灾,一下子将房屋压塌了。幸好当时房子倒的时候是中午时间,他们家人都端着碗筷在外面晒太阳吃饭,所以除了家庭财产受损失以外,人身安全没有问题。如果要是晚上或者是其他有人在房子里面的话,可能就会造成家破人亡的惨剧。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农村盖房子千万不能在原有老房子上面直接加盖2层三层,特别是地基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因为这样很可能增加地基的沉重,改变墙体的力学结构,从而有可能发生墙体开裂地基不稳造成房屋倒塌的意外事故。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造成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这句俗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确实是必须值得警惕和提醒的。因为这样的事例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就有可能被自己碰到。

所以在农村盖房子的时候房子推倒重建,要么重新选择宅基地,重新打牢地基,然后再盖新房子。如果一定要在老房子的基础上重新建造的话,那么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墙体的承重能力和地基的稳固结构。必须对墙体和地基进行加固,否则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房屋的安全。

以上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和想法,感谢您的阅读。


止茶


农村老话,农村俗语,都是农民群众经过长期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对生产生活有指导意义,劝导意思的话语,就像这句,“大屋摞小屋,三年两遍哭”。



一、“大屋摞小屋,三年两遍哭”的意思和典型事例。

其实从字面意思和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就是在大房子上面盖小房子,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几层,原来的老房子不能承受上面的重量,导致房屋开裂,倒塌,严重的还会发生伤人事故。

农村的李大爷,年纪也差不多了,有个儿子长期在外面打工,李大爷看到农村自己家周围的人,都把房子盖起来了,而且盖得很高。

李大爷就觉得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但自己一是没有合适的地,二是没有更多的钱新盖房子,因为儿子还要娶媳妇,还需要更多的钱。

思前想后,李大爷就投资了一点钱,在老房子上加盖了小一点的一层房子,但加盖上去房子以后,到了第二年,就发觉原来的房子墙裂开了,而且越裂越大,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地基不行,加层以后地基下陷,导致房屋开裂,欲哭无泪。

好在赶上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李大爷家盖起了新房,搬进了新居。


二、怎样避免这样的事发生。

就是在盖房子前面,要请专业的人进行设计,进行地基的评勘,就能避免这样的事发生。

总结

农村的老话,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有劝戒的意思,要结合当时的情况,具体进行分析,吸取好的方面,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以文温暖三农


农村有两件大事情,一是婚姻,二是盖房,特别是盖房,对于农村人而言,甚至更加重要。因为没有房子,就迎不来新媳妇,所以盖房子的事情从很早的时候就要提上议事日程。

但是农村人盖房子也是需要花钱的,有些人为了达到省钱的目的,会在盖房子的问题上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怎么变通呢?孩子小的时候,家里先盖个平房,孩子们可以和大人睡在一起呀,房子有个两三间就足够了。这样在打地基的时候,就可以打得浅一点,少花一点钱。

后来孩子们越来越大了,平房住不下了,怎么办呢?就得盖二层小楼。等到孩子们结婚了,还得盖上个三层小楼。理论上农村盖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想盖个二层小楼,就得把平房给扒掉,然后将地基挖深一倍,再重新盖房。

这一来一往,得花多少钱呀。有些人就想投机取巧,直接在平房上面加盖一个二层楼。这就是所谓的“大屋摞小屋”,这是最傻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完全违反了力学原理,原有的地基只能承受平房的压力,你现在在上面再加盖二层甚至三层,地基最终会承受不了压力的。

一旦房屋承受不了压力,慢慢就会出现墙壁开裂的情况,房主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只有哭的份儿了。这也就是俗语的另一句“三年两篇哭”的由来,这里“篇”同“遍”,意思是指房主不停地哭泣。

如果只是因为墙壁开裂的问题,哭哭也就算了。更主要的问题是恐怕你会在睡梦中丢掉性命,这种危险系数极高的叠加房子,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倒塌。也许是在中午家里没有人的时候,但是也许就在半夜一家人睡得正香的时候。

其实关于房屋承受力的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农村有些人囿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总是在这个问题上抱有幻想。他们有时会想,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我不会那么倒霉吧,我只不过是加盖了一层而已。

正是因为有这种侥幸的心理存在,才屡屡酿成祸事。我家乡就遇到过这样一家人,为了省钱,连地基都懒得打,可能真的是他的运气好吧,房子住了好几年都没有事。是后来有一次家里人发现卧室的天花板上出了一道裂缝,才引起了他的警觉。

后来他迅速搬出了房子,正在他想着到底是应该把房子扒掉重新弄过呢?还是想点什么其他的办法,轰隆一声房子倒塌了,万幸的是没有伤着人。他吓得再也不敢住了,后来花了原房子二倍的价钱,重新挖了地基,重新盖了房子。

可以说是浪费了人力物力,如果从一开始就这样做,他也就不会担心了。其实这句俗语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不要因为贪图小利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在地上扔了一百元钱,结果不经事的你去捡钱,最后掉进别人预设的陷阱里,损失钱财巨大。细读这句俗语,原来先人早就给了我们警示。


小小嬴政


在农村,人们列举出的一辈子经历过的三件大事情,分别是结婚、生孩子和修房。尤其在农村地区修房子,可以说是一朝起屋千年住,农村的房屋没有像城市商品房那样70年的居住产权限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农村的房屋更像是永久产权,所以在农村修房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房屋的结构安全。今天题主所提的这个“大屋摞小屋,三年两遍哭”说的就是修房子的一些事情,那么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下面老张就来和大家说道说道这个问题。



“大屋摞小屋,三年两遍哭”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理解,老张先给大家说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这句话是说,如果修房子的时候自己加,要修建的房屋比较大,但是房屋的基础比较小,那么很容易房屋修建完成以后,出现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这么一说,相信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房屋基础对于房屋主体安全的重要性,认为这句话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以前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房屋基础对房屋稳固性的重要性,还闹出了非常不好的后果。



刘大爷的祖上是咱们这以前最大的地主,但是在后来的时候,刘大爷家的田地房屋都被分了,反而给刘大爷家里面只留下了一件以前很小的偏房。而且这个偏房还年久失修,所以后来在刘大爷手里面,对这个房屋就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维修。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以前咱们的房屋都是土墙,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墙面上全是老鼠洞、土蜂洞、蝙蝠洞、麻雀洞,所以土坯房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维修和加固。等到了89年的时候,刘大爷的儿子大刘哥那会儿在生产队里面一直开拖拉机,所以渐渐的家境就殷实了起来,而且大刘哥的媳妇也是特别的能干,所以,大刘哥就准备把家里的老房子推掉重新修成一层的楼板平房。



这事情放到任何人面前都是一件好事,可是这时刘大爷却认为以前的老房屋的基础是非常结实的,因为以前家里面是地主,肯定修房子的时候是很舍得用钱的。死活要让把新房子修建在老房子的基础上,说这样省钱,后来大刘哥人本来比较孝顺,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刘大爷的建议。接下来就是轰轰烈烈的修房子,那伙修房子都还是村里面的邻居亲戚都来帮忙,很快大刘哥的老板房屋就建立起来了。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老房屋的基础比较低,过了几年,周围邻居陆陆续续又修建了房屋,大刘哥家的房屋地基就显得更低了,一下雨经常水往大刘哥这边灌,所以每年下大雨的时候,大刘哥都要披着雨衣出来排水。即便是如此很快,大刘哥家的房屋出现了裂痕,且大刘哥也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说在裂痕的地方增加支柱,但是这样也只能延缓房屋拉裂的速度,并不能治本。


这个时候刘大爷已经80多岁了,每次看见自己儿子家的房屋当年漂亮的,如今满是裂痕,上边被雨水淌过的痕迹如小孩的被褥一样,水迹斑斑,我特别的后悔,但好在后来大刘哥在两千零几年的时候家里面重新盖了小洋楼,这次修房子的时候,大刘哥将以前的基础全部挖掉重新做的混凝土基础,且也抬高了地基,将地基抬高的和周围人群一样一样高,从那以后,大刘哥家房屋也没有听说有什么其他问题。所以老张认为咱们农村人修房子不容易,很多人都是积攒了一辈子的积蓄,在房屋基础上一定不可马虎,耍小心眼,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像刘大爷这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