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買房人不得不面對的3個“壞消息”, 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實幹家曹德旺曾直言揭露道,開發商不敢降價賣房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房地產養成了很多陋習,比如降價會引來老業主“阻撓”,好事容易被當作壞事對待。這類事件這些年我們都屢見不鮮了,大多數開發商都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另一方面,土地財政對高房價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開發商深諳其道,不敢輕易降價。尤其是中小開發商,地位、話語權更低,更不可能擅自降價。

2020年, 買房人不得不面對的3個“壞消息”, 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放在前兩年,我對曹德旺的話絕對是堅信不疑的,但是這兩年伴隨著調控的重壓,樓市已經突變,很多我們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在今天都變得稀鬆平常了。比如開發商降價這件事,現在已經不是“能不能降”的問題,而是每家房企都不得不面對的情況。

背後的原因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一方面調控壓制,融資收緊,購房需求銳減,房子真真是越來越難賣。開發商的利潤也被限價政策快“榨乾”了,為了“活下去”房企只能降低姿態,打折促銷讓利購房者;另一方面,開發商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讓原本就不利的局面更加糟糕了。連續2-3個月沒怎麼回款,疊加高額待償還債務到期,開發商現階段除了“打折降價”其實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2020年, 買房人不得不面對的3個“壞消息”, 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開發商“投降”剛需穩贏了?今年買房或有3個“壞消息”,請知悉

開發商主動“投降”以降價的份上讓利購房者,疊加2020年剛需沒房貸款利率三連降,購房成本可以大省,這種形勢對購房者非常有利,因此今年被很多專家稱為是剛需購房者買房換房的難得的好時機。

情況確實如此,但我想說的是,目前剛需購房的最佳時機並沒有出現——當前購房大軍依然“宅”在家枕戈待旦——幸福裡等多家機構調查的數據顯示,受風波影響,8成購房者表示會延期3-5個月購房計劃。專家、機構等預估的購房最佳“窗口期”在4月底或者5月初出現,屆時開發商真正的打折促銷誠意才會拿出。

那麼房企都搞降價“自救”,是否意味著購房者已經穩贏了呢?別高興得太早。筆者在此提醒即將購房的朋友,千萬別被幸福衝昏了頭,經驗告訴我們,你以為已經勝券在握,實際上可能有更大的坑在等著你——2020年,買房人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依然面臨3個不得不面對的“壞消息”,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第一個“壞消息”是:開發商可以名正言順延期交房,不排除有些開發商“惡意”拖延

買新房遇到開發商延期交房,購房者自然可以獲得高額違約金賠付。但我們的購房合同裡清清楚楚地說著,如遇不可抗等特殊因素影響,開發商是可以名正言順延期交房的,而且不用賠付購房者違約金。

2月10日,全國人大法工委已經明確,這次事件對於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網友也都曬出了開發商給自己發的“延期交房通知函”。說實話,這對於急等著新房入住的買房人來說確實是“壞消息”一個,尤其是對於那些急需辦理房產證給孩子申請入學的家庭,和急等著新房下來裝修結婚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很多家庭可能真的應對無策。

和這些極端情況的家庭比起來,大家其實更應該關注開發商是否存在“惡意拖延交房”的情況,國家規定的延期交房期限是30天,有些開發商不照章辦事,很多購房者也確實不懂,往往最後會被他們“鑽空子”。

筆者在此提醒大家,不論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否在通知中援引當地政府文件,購房者均應主動查找並關注兩類政府文件:一是涉及企業停工方面的文件;二是企業遲延復工方面的文件。

2020年, 買房人不得不面對的3個“壞消息”, 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第二個“壞消息”是:樓盤質量問題可能會扎堆出現,剛需買到“豆腐渣房”、爛尾樓的概率增大

即使沒有今年初的這場風波,我依然會提醒大家這幾年買房很大概率會買到質量非常差的房子。這一點不止我在提,幾乎是所有的房產專家、大V都在發出警告,有人甚至建議購房者儘量選擇二手房,能不買新房就不買新房。因為新房宣傳和最後交付可能是天壤之別,購房者必須儘早做好心理準備。

2017年8月份博鰲房地產論壇上,綠城高管也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兩年房子質量最差,我一直勸同事不要買房。”

一方面是過去三年限價、融資收緊、賣房難已經直接讓開發商揭不開鍋了,尤其是16、17年的高價、地王項目,絕大部分都面臨鉅虧。但地產商從來都不是做慈善的,有壓力他們更不會坐以待斃。地產商高管曾經透露,新房備案價格上不去,很多企業都會在其它方面想方設法把利潤最大化,常規的操作有捆綁車位、捆綁裝修、收取號頭費、提高首付款等。而更大膽的房企則會在建房成本上節約資金,即所謂的偷工減料,此前有媒體報道,業內有巨頭房企施工和監理竟然都是自己在做,質量把關簡直形同虛設。

另一方面,這場風波讓很多房企直接損失了全年15%-20%的銷售額,這意味著很多開發商一年的利潤都基本所剩無幾了。疊加工程停工可能會造成房產企業損失,建房成本可能會有所提高。這種情況下,開發商怎麼可能有能力把房子建好?尤其是那些三四線城市的本土小開發商,資金鍊承壓嚴重,跑路的可能都存在,購房者買到“豆腐渣房”,甚至是購買的項目爛尾都有可能。

當然也不能一刀切地說“非二手房不可”,但買新房我們建議一定要選擇資金實力強且拿地價和售價有一定利潤空間的項目:一是基本可以避免買到“豆腐渣房”,甚至是“爛尾樓”的風險;二是開發商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建房才能不被限制,房企才能兌現品質,做好口碑,還可能呈現給你出乎意料的驚喜。

2020年, 買房人不得不面對的3個“壞消息”, 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第三個“壞消息”是:改善型剛需置換難度加大,或因此錯過最佳購房時機

樓市這段時間徹底被“擊停”,很多城市量價齊跌。受“買漲不買跌”思維影響,現在的樓市短期很難徹底回暖,這也意味著很多人的換房需求很難得以開展。畢竟對於剛需來說,想換房必須先把原來的房子賣掉,再拿房款去購置更大更好的房子。老房子都難賣掉,不管後面開發商有多大的降價優惠,可能都和他們無關了,很多人真的有可能因此錯過最佳購房時機。

現在對置換剛需來說有兩大難題:一是市場冰封,賣房週期大大拉長,專家預計從掛牌到拿到房款,至少需要半年時間;二是現在的二手房根本賣不上價。開發商新房都在打折促銷,最高可以做到25%的優惠,二手房受新房價格影響巨大,現在很多人掛牌一段時間後會深有感觸,看房者寥寥無幾,討價還價的力度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筆者的朋友因為急需用錢今年2月份掛牌的房子到今天已經將近2次了,低於市場價近20萬,但到現在一個半月過去了,房子還沒有賣掉。

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提醒真正有購房需求的可以適當看看房了,一方面市場上確實存在個別資金鍊斷裂的急拋筍盤,用心撿還是能撿到的,當然這需要大家用腳步去丈量,耐心尋找;另一方面,開發商確實降價“投降”了,但並不意味著購房者就一定會“穩贏”。年前對開發商的一些項目有所瞭解,對比當前開發商“打折降價”的幅度,如果真的有優惠,還是建議早點上車。因為“風波”一過,購房需求就會集中湧現,開發商很有可能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促銷策略,不排除提價的可能。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的機會是非常短暫的,並非所有人都能準確把握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