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水”迸發“春動力”

<table> “城市三水”迸發“春動力”

在三水,廣佛肇輕軌在一片繁花中行駛,如一列“開往春天的列車”。李東 攝

/<table>

在位於佛高區三水園的佛山海爾滾筒洗衣機有限公司(下稱“海爾滾筒”),前工序內筒和箱殼生產線上眾多機器人高效精準協作,總裝線體上一排員工緊張裝配,從生產一件洗衣機的外殼到組裝成成品,有70道左右的工序在這裡完成。

轟鳴的機器聲,吹響了佛山市三水區復工復產的號角;忙碌的生產線,驅動著三水企業重回生產經營的正軌。同時,政府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也按下“重啟鍵”,省、市重點項目基本全面復工,招商引資工作陸續恢復。

作為佛山新的經濟增長極,三水區的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有近1000家規上企業以及4.6萬戶市場主體。自2月10日以來,三水通過政企合力,在確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同時,推動復工復產火力全開,“城市三水”迸發“春動力”。

●南方日報記者 林洛峰

企業復工逆勢增產

政府招商引資忙簽單

自2月10日復工以來,海爾滾筒嚴把防疫關。同時,該公司多渠道對接人力資源,短短兩週就補齊了用工缺口;通過精益生產的方式提升效率。據統計,截至3月12日,該公司日產能達到4528臺,比疫情發生之前增長了51%。

疫情之下,逆勢增產的三水企業並不只有佛山海爾滾筒。廣東星星製冷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星星製冷”)在2月13日復工,到3月1日企業復工率接近100%。星星製冷副總經理吳成平說,雖然疫情對國內市場有影響,但今年公司外貿訂單預計較去年增長20%,目前訂單已排到6月。

3月12日,在佛山市恆力泰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8臺09系列自動液壓機連同7臺60噸球磨機同時裝車起程向東莞虎門港,裝船後啟運孟加拉吉大港。這標誌著自2月11日復工後,該公司的經營業務以開門紅的方式重新步入正軌。

佛山市恆力泰機械有限公司出口佔比約五成。最近,該公司總經理楊學先常通過視頻電話與海外客戶溝通產品訂單。他說,企業延遲復工影響了生產交貨,但包括他在內的銷售負責人早在企業復工前就積極和客戶溝通延期交貨。復工後,該公司按輕重緩急重排生產計劃,目前訂單已排到今年5月。

同時,三水企業紛紛展現出靈活性和創新性,化危為機,迅速適應市場形勢。辛格林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在近期升級開發出語音識別呼梯裝置等產品,帶動訂單增長;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汽車廠推出線上直播銷售活動,新品皮卡車限量100臺,不到1小時售罄。

三水區有關負責人說,截至3月1日,三水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等全部復工復產,三水新城醫院、博文小學、興聯汙水處理廠等56個省、市重點項目基本全面復工,確保“城市三水”加快城產人文融合發展步伐穩、動力足。

在三水各鎮街,各項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也陸續恢復。自2月27日起,樂平鎮一週內簽約兩個投資超3億元裝備製造項目;3月13日,雲東海街道舉辦節後三水首個投資環境精準推介活動,繼續當好“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的先鋒。

政策“組合拳”發力

超30億元金融活水暖企

當企業生產線開足馬力,政府也通過“48小時內兌現財政補貼款項”,加快落實扶企“二十五條”、扶農“十三條”、支持餐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扶持措施、支持房地產“二十條”、支持招商引資項目平穩發展“十條”、進一步推動企業員工返崗就業等若干措施,持續加大力度惠企暖企。

據三水區財政局統計,截至3月15日,三水區政府已落實財政資金1.23億元,支持轄區企業在疫情期間平穩健康發展,其中,除1000萬元為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的臨時性“過橋基金”,其餘1.13億元為直接發給企業的財政補貼款項,已撥付到位的6861萬元財政補貼資金中,涉及生產企業、餐飲企業、旅遊景區、農業經營等領域的1890家企業。

三水不僅向企業“直接輸血”,還通過減稅、貼息等手段,加快注入市場活力。

佛山市三水通興無紡布有限公司是國家、省首批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今年2月,該公司新購進兩臺總價值358萬元的生產設備,用於擴大產能。結合“二十五條”中稅收減免有關政策,該公司有望享受減免企業所得稅額15.8萬元。最近,該公司再獲批由中國銀行和南海農商銀行投放的各1000萬元央行再貸款資金。

國家稅務總局佛山市三水區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說,三水不僅按照扶企“二十五條”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捐贈財物應對疫情的企業等進行稅收減免,而且還積極為受疫情影響稅收申報困難的企業辦理延期申報。據統計,今年2月期間,全區共有109戶納稅人申請延期申報,91戶納稅人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合計7185萬元。

同時,三水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行業、因疫情遇困企業的資金支持。據統計,1月以來,三水全區金融機構通過落實轉貸、展期延期、降低利率等穩貸措施支持企業915家,累計金額31.42億元。其中,支持中小微企業831家,融資金額22.54億元。截至3月3日,三水6家全國、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共獲得7277萬元央行再貸款。

■一線聚焦

農戶探索轉型升級方式,政府出臺專項扶持政策

“疫”境下的三水春耕圖

在三水區蘆苞鎮,約1000戶水產養殖戶經營著約23000畝水產養殖的面積,由於受疫情影響,近期導致約20%的養殖戶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其中包括了佛山劉氏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基地。

該養殖基地負責人劉貽羨說:“幾百畝的魚塘,光計算人工和飼料成本,一天就要十幾萬元,如果不把銷售渠道打開,資金鍊一旦斷裂,就沒有錢買飼料和投種苗。”

正當劉貽羨的養殖場陷入困境,廣東省陸續出臺了相關幫扶政策。三水區也出臺了扶農“十三條”,對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一次性補貼等幫扶措施。

據統計,作為佛山唯一單獨出臺農業扶持政策的區域,三水扶農“十三條”涉財政扶持資金總額達1400萬元,惠及1.97萬戶農戶。

12年前,三水在全國首創“政銀保”農業貸款,幫助農業經營者無抵押貸款。2019年,三水發放“政銀保”貸款913筆共2.53億元,累計發放貸款17.38億元。本次疫情期間,三水“政銀保”再次加碼,設置1000萬元農業臨時“過橋基金”,為農業貸款加上保險,助力農業經營主體平穩過渡。

劉貽羨說,原本有200萬元的貸款2月中旬到期,在資金鍊將要斷裂的時候,這些政策措施就好比“及時雨”,不僅提高了貸款額度、提供貼息貸款和扶持資金,還建立了貸款工作綠色通道,政府部門、保險公司、銀行等都不休息,全力配合他們籌集資金,以前貸款一個流程下來需要20天左右,現在6天就辦妥了。

三水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疫情期間,三水區農業農村局出動156人次深入農業企業指導春耕備耕、通暢銷售渠道、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疫宣傳、免費發放口罩和防疫消毒物資,全力幫助企業在疫情期間渡過難關。截至3月9日,三水區納入監測重點的56家農業經營主體已全面復工,員工返崗率約84.08%。

面對疫情影響,三水的農業經營主體也紛紛“自救”。由於水產品積壓滯銷,劉貽羨和兒子、女兒在疫情期間開始線上銷售,在朋友圈、直播平臺等渠道上推銷自家的水產,很多客戶通過直播就可以實時監控貨物的質量和裝貨的過程。近一個月內,劉貽羨和子女在線上銷售了1萬多斤魚。

種養高值農副產品,探索農產品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通過開設直銷店、試水直播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打造農產品自有品牌……三水以一批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為引領,持續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步伐。

■數讀

三水復工復產進行時

截至3月1日,三水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等全部復工復產,三水新城醫院、博文小學、興聯汙水處理廠等56個省、市重點項目基本全面復工;

截至3月15日,三水區政府已落實財政資金1.23億元,支持轄區企業在疫情期間平穩健康發展,其中,除1000萬元為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的臨時性“過橋基金”,其餘1.13億元為直接發給企業的財政補貼款項,已撥付到位的6861萬元財政補貼資金中,涉及生產企業、餐飲企業、旅遊景區、農業經營等領域1890家企業;

三水是佛山唯一單獨出臺農業扶持政策的區域,扶農“十三條”涉財政扶持資金總額達1400萬元,惠及1.97萬戶農戶;同時,三水以1000萬元財政資金作為農業臨時性“過橋基金”,確保2億元農業貸款平穩過渡。

今年2月期間,全區共有109戶納稅人申請延期申報,91戶納稅人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合計7185萬元;

1月以來,三水全區金融機構通過落實轉貸、展期延期、降低利率等穩貸措施支持企業915家,累計金額31.42億元。其中,支持中小微企業831家,融資金額22.54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