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水”迸发“春动力”

<table> “城市三水”迸发“春动力”

在三水,广佛肇轻轨在一片繁花中行驶,如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李东 摄

/<table>

在位于佛高区三水园的佛山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滚筒”),前工序内筒和箱壳生产线上众多机器人高效精准协作,总装线体上一排员工紧张装配,从生产一件洗衣机的外壳到组装成成品,有70道左右的工序在这里完成。

轰鸣的机器声,吹响了佛山市三水区复工复产的号角;忙碌的生产线,驱动着三水企业重回生产经营的正轨。同时,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也按下“重启键”,省、市重点项目基本全面复工,招商引资工作陆续恢复。

作为佛山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水区的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有近1000家规上企业以及4.6万户市场主体。自2月10日以来,三水通过政企合力,在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火力全开,“城市三水”迸发“春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林洛峰

企业复工逆势增产

政府招商引资忙签单

自2月10日复工以来,海尔滚筒严把防疫关。同时,该公司多渠道对接人力资源,短短两周就补齐了用工缺口;通过精益生产的方式提升效率。据统计,截至3月12日,该公司日产能达到4528台,比疫情发生之前增长了51%。

疫情之下,逆势增产的三水企业并不只有佛山海尔滚筒。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星星制冷”)在2月13日复工,到3月1日企业复工率接近100%。星星制冷副总经理吴成平说,虽然疫情对国内市场有影响,但今年公司外贸订单预计较去年增长20%,目前订单已排到6月。

3月12日,在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8台09系列自动液压机连同7台60吨球磨机同时装车起程向东莞虎门港,装船后启运孟加拉吉大港。这标志着自2月11日复工后,该公司的经营业务以开门红的方式重新步入正轨。

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出口占比约五成。最近,该公司总经理杨学先常通过视频电话与海外客户沟通产品订单。他说,企业延迟复工影响了生产交货,但包括他在内的销售负责人早在企业复工前就积极和客户沟通延期交货。复工后,该公司按轻重缓急重排生产计划,目前订单已排到今年5月。

同时,三水企业纷纷展现出灵活性和创新性,化危为机,迅速适应市场形势。辛格林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在近期升级开发出语音识别呼梯装置等产品,带动订单增长;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汽车厂推出线上直播销售活动,新品皮卡车限量100台,不到1小时售罄。

三水区有关负责人说,截至3月1日,三水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等全部复工复产,三水新城医院、博文小学、兴联污水处理厂等56个省、市重点项目基本全面复工,确保“城市三水”加快城产人文融合发展步伐稳、动力足。

在三水各镇街,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也陆续恢复。自2月27日起,乐平镇一周内签约两个投资超3亿元装备制造项目;3月13日,云东海街道举办节后三水首个投资环境精准推介活动,继续当好“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的先锋。

政策“组合拳”发力

超30亿元金融活水暖企

当企业生产线开足马力,政府也通过“48小时内兑现财政补贴款项”,加快落实扶企“二十五条”、扶农“十三条”、支持餐饮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扶持措施、支持房地产“二十条”、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平稳发展“十条”、进一步推动企业员工返岗就业等若干措施,持续加大力度惠企暖企。

据三水区财政局统计,截至3月15日,三水区政府已落实财政资金1.23亿元,支持辖区企业在疫情期间平稳健康发展,其中,除1000万元为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的临时性“过桥基金”,其余1.13亿元为直接发给企业的财政补贴款项,已拨付到位的6861万元财政补贴资金中,涉及生产企业、餐饮企业、旅游景区、农业经营等领域的1890家企业。

三水不仅向企业“直接输血”,还通过减税、贴息等手段,加快注入市场活力。

佛山市三水通兴无纺布有限公司是国家、省首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今年2月,该公司新购进两台总价值358万元的生产设备,用于扩大产能。结合“二十五条”中税收减免有关政策,该公司有望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额15.8万元。最近,该公司再获批由中国银行和南海农商银行投放的各1000万元央行再贷款资金。

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三水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说,三水不仅按照扶企“二十五条”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捐赠财物应对疫情的企业等进行税收减免,而且还积极为受疫情影响税收申报困难的企业办理延期申报。据统计,今年2月期间,全区共有109户纳税人申请延期申报,91户纳税人申请延期缴纳税款合计7185万元。

同时,三水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因疫情遇困企业的资金支持。据统计,1月以来,三水全区金融机构通过落实转贷、展期延期、降低利率等稳贷措施支持企业915家,累计金额31.42亿元。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831家,融资金额22.54亿元。截至3月3日,三水6家全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共获得7277万元央行再贷款。

■一线聚焦

农户探索转型升级方式,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疫”境下的三水春耕图

在三水区芦苞镇,约1000户水产养殖户经营着约23000亩水产养殖的面积,由于受疫情影响,近期导致约20%的养殖户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佛山刘氏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基地。

该养殖基地负责人刘贻羡说:“几百亩的鱼塘,光计算人工和饲料成本,一天就要十几万元,如果不把销售渠道打开,资金链一旦断裂,就没有钱买饲料和投种苗。”

正当刘贻羡的养殖场陷入困境,广东省陆续出台了相关帮扶政策。三水区也出台了扶农“十三条”,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一次性补贴等帮扶措施。

据统计,作为佛山唯一单独出台农业扶持政策的区域,三水扶农“十三条”涉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1400万元,惠及1.97万户农户。

12年前,三水在全国首创“政银保”农业贷款,帮助农业经营者无抵押贷款。2019年,三水发放“政银保”贷款913笔共2.5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7.38亿元。本次疫情期间,三水“政银保”再次加码,设置1000万元农业临时“过桥基金”,为农业贷款加上保险,助力农业经营主体平稳过渡。

刘贻羡说,原本有200万元的贷款2月中旬到期,在资金链将要断裂的时候,这些政策措施就好比“及时雨”,不仅提高了贷款额度、提供贴息贷款和扶持资金,还建立了贷款工作绿色通道,政府部门、保险公司、银行等都不休息,全力配合他们筹集资金,以前贷款一个流程下来需要20天左右,现在6天就办妥了。

三水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疫情期间,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出动156人次深入农业企业指导春耕备耕、通畅销售渠道、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疫宣传、免费发放口罩和防疫消毒物资,全力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渡过难关。截至3月9日,三水区纳入监测重点的56家农业经营主体已全面复工,员工返岗率约84.08%。

面对疫情影响,三水的农业经营主体也纷纷“自救”。由于水产品积压滞销,刘贻羡和儿子、女儿在疫情期间开始线上销售,在朋友圈、直播平台等渠道上推销自家的水产,很多客户通过直播就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的质量和装货的过程。近一个月内,刘贻羡和子女在线上销售了1万多斤鱼。

种养高值农副产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开设直销店、试水直播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农产品自有品牌……三水以一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持续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数读

三水复工复产进行时

截至3月1日,三水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等全部复工复产,三水新城医院、博文小学、兴联污水处理厂等56个省、市重点项目基本全面复工;

截至3月15日,三水区政府已落实财政资金1.23亿元,支持辖区企业在疫情期间平稳健康发展,其中,除1000万元为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的临时性“过桥基金”,其余1.13亿元为直接发给企业的财政补贴款项,已拨付到位的6861万元财政补贴资金中,涉及生产企业、餐饮企业、旅游景区、农业经营等领域1890家企业;

三水是佛山唯一单独出台农业扶持政策的区域,扶农“十三条”涉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1400万元,惠及1.97万户农户;同时,三水以1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农业临时性“过桥基金”,确保2亿元农业贷款平稳过渡。

今年2月期间,全区共有109户纳税人申请延期申报,91户纳税人申请延期缴纳税款合计7185万元;

1月以来,三水全区金融机构通过落实转贷、展期延期、降低利率等稳贷措施支持企业915家,累计金额31.42亿元。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831家,融资金额22.54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