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最美逆行者”故事匯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馳援湖北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寄語: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來自廣州的青春背影也在前赴後繼的堅定逆行中閃耀著別樣光彩。

3月16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最美逆行者”故事匯第八場宣講活動在廣州舉行,由“80後”“90後”“00後”分享親歷故事,致敬戰“疫”一線的年輕力量。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明辦、廣州市公安局、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衛健委、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主辦,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宣傳部、南沙區文明辦、南沙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協辦,廣州日報集團“新花城”融媒體平臺、廣州廣播電視臺“花城+”、信息時報微社區e家通承辦。

♡♡♡ ♡♡♡

80後社區幹部:用誠意感動隔離住戶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海珠區南洲街珠江御景灣社區黨總支書記任江峰,一名2次榮立三等功的80後退役軍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勾起了他2008年參加汶川抗震救災的記憶,當時的四川和現在的湖北一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身處其中能深刻體會到何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在災區工作兩個半月,去的時候一片廢墟,老百姓們哭天搶地、一片恐慌。走的時候到處一派熱火朝天地重建場面,老百姓都笑得很開心。我相信這次的湖北也一樣,疫情結束後,各方面工作都會很快回到正軌。”

珠江御景灣社區是一個有2205戶的大型住宅小區,轄區面積0.6平方公里,居民多、密度大,防控任務艱鉅。大年初一,任江峰就帶上愛人和孩子,千里之外匆匆趕回廣州。抵穗當天,他捲起鋪蓋搬到社區辦公室居住,過起了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的日子,“早上就是牛奶加麵包,中午單位統一訂餐,晚上就吃方便麵。”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工作中也有不理解不配合的人,甚至把我們當成發洩對象。”任江峰講述,有一戶居家隔離觀察人員,脾氣非常暴躁,居委同事每次上門,都被罵得狗血淋頭,趕出門去。有一次,居委一個女同事被罵得哭著跑回來,任江峰決定主動上門做工作。連日來,任江峰幫隔離住戶買菜、買生活必需品,幫倒垃圾,給小孩送玩具。一次沒用就兩次,兩次沒用就三次,“最後他認識到了我們的真心誠意,態度慢慢變得友善,還主動向那個被罵哭的同事道了歉。”

截至目前,珠江御景灣社區共隔離28戶,其中27戶已解除隔離,暫未發現疑似或確診病例。“疫情防控阻擊戰初戰告捷,我們將繼續堅守陣地。”任江峰說。

90後科技組民警:一個月完成數年技術迭代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大年二十九,武漢小區嚴格管理。當天一早,白雲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科技組民警鄭魏平便接到了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務:一是儘快研發“平安白雲”系統的防疫巡查功能模塊,二是依靠信息數據對重要人員建立四級預警,強化對防疫情況的掌控。

白雲區流動人口數量約佔全市五分之一,作為人口大區,疫情防控形勢相當嚴峻。如何快速、及時發現,紮實、有效地做好隔離和監控,是對抗疫情的關鍵所在。鄭魏平跟他的團隊在幕後經歷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

為了迅速比對、核查涉疫區重點人員信息,辦公室也變成了“作戰室”。在這個的作戰室裡,包括鄭魏平在內都是90後。他形容,工作時忙得像證券交易所一樣,黑軸鍵盤噼噼啪啪響個不停、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就是在這樣忙碌中,這支年輕的隊伍僅用3天時間,便完成了第一個研發任務,也實現了轄內重點地區人員的底數摸查。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白天做服務,通宵寫代碼

春節假期後,人流由“靜”轉“動”。抗擊疫情最需要一個本地動態地圖,來提高防疫的排查效率,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思路和廣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3號令的要求,鄭魏平團隊與區內相關單位一起,以“平安白雲”系統作為白雲區防疫工作的信息平臺,將政府服務熱線、粵省事小程序、穗康小程序、來穗系統等12種不同渠道來源的數據進行融合應用,為疫情防控提供精準“靶向”。“讓大數據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到,真正服務實戰。”

寫代碼要求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但是白天會有各種反饋意見,問題諮詢,鄭魏平幾乎一分鐘就要接一個電話,所以只能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候敲代碼搞研發。由於時間太緊迫,他們要通宵接力著幹,實在累得頂不住了,就在沙發上靠半個小時後接著寫。

“所以當別人都沉醉夢鄉時,我們已經見過了凌晨4點空無一人的街道。爭分奪秒的拼,就是為了跑贏疫情蔓延的速度。”這次,鄭魏平團隊也只用了3天時間,便打通了相關數據系統,並於2月10日在全市率先推出“防疫通行證”功能。防疫通行證最大的優勢是實現信息動態化,讓用戶在“平安白雲”註冊並進行健康上報後,即時生成一張防疫電子通行證,操作簡單,高效便捷。這張通行證隨著用戶所處區域、健康狀況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進出卡口時,只需出示電子通行證即可免查身份信息,另外公安大數據還可即時推送預警。

防疫通行證上線以來的註冊數近200萬,最高訪問量達每小時136萬人,為廣大城中村、小區疫情防控築起了一道道有效的安全防線。

為企業開發“復工復產模塊”

在全國迎來複工復產前期,鄭魏平團隊又聯合區科工商信局,在“平安白雲”系統開發“企業復工復產”模塊,助力全區企業復工。2月17日,“員工復工通行證”上線,有了復工通行證,企業便可實時掌握員工的健康狀況,準確評估風險並做好預案,使風險防範更加精準、人員管控更加精細、復工復產更加放心。

前段時間,廣州市推出穗康碼後,他們主動將“平安白雲”系統對接市來穗系統、市穗康微信小程序,將信息數據共享給有關部門,目前也完成了防疫通行證和穗康碼的順利對接。他介紹,現在防疫通行證上的二維碼就是穗康碼,白雲區的居民可以繼續使用“平安白雲”防疫通行證。

“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我和我的團隊可以說幾乎以3天一個週期完成一個防疫新功能的開發,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平常可能需要幾年才能完成的技術迭代。”鄭魏平表示,就像總書記前幾天在武漢考察時說的:過去有人說90後、00後都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我和我年輕的團隊也把這次挑戰看成一次歷練,我為身在這樣一個團隊而感到驕傲。”

00後志願者:為高考和中考生做線上輔導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青年是在歷史傳承之中,每一個時代的接棒人。作為強國富民的青年一代,00後青年必須接過前人肩頭的擔子和責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註冊志願者林穎馬上向社區報到,以大學生團員身份支援社區,並主動請纓上一線。

除了為市民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登記排查返穗人員等日常工作,林穎也加入了團中央創青春編輯部,運用網絡新媒體協助做好信息溝通,及時準確地發佈疫情相關信息,講述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與感人故事。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疫情期間,林穎還通過一對一交流、提問答疑等形式,無償為即將高考、中考的中學生提供線上學業輔導,結合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及特長,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開展針對性輔導,並結合他們的知識盲點精準備課,針對重難點以及錯題講解,隨時解答學業和成長中的困惑。

林穎說,一線戰“疫”經歷告訴自己,疫情中沒有“局外人”。在家國大事面前,每一個年輕人不僅要有感動,更要有行動,從自己做起,匯聚起勇往直前的青春力量。

80後“大白媽媽”收穫最特別的人生烙印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洪燕芳,來自廣州市天河區婦幼保健院的一名護師,2月2日下午單位微信群裡的一條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緊急通知: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有無人照顧的幼兒,急需志願者積極報名”。她想都沒想就報了名。疫情防控雷厲風行,從開始報名到到達觀察點,不過短短几小時。“雖然常年在醫院工作,見慣了生老病死,但真要近距離接觸未知病毒,心裡還是有些忐忑。”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要照顧的兩個女孩子,歡歡8歲,笑笑1歲,父母先後確診新冠肺炎。洪燕芳心裡咯噔一下:孩子還那麼小,我自己還沒結婚生孩子,能照顧好嗎?她和同事梁護士兩人,自此24小時輪班照顧兩個孩子。一次性防護服緊缺,一穿就是一整天,因此長時間不能進食、喝水、如廁、休息,既要忍耐防護服的悶熱,又要管好孩子們的吃、穿、玩、拉、撒、睡,“比在醫院上班還累”。

洪燕芳說,從孩子們對她身著防護服感到恐懼,到一點點慢慢親近,這個過程使她深切地體會到身為一名醫護工作者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她們第一次主動跟我打招呼,第一次擁抱我,第一次像小跟屁蟲一樣跟隨我,第一次因為找不到我而著急,這些點點滴滴的事情都讓我倍感溫暖和感動。”洪燕芳表示,在照顧孩子們的過程中,自己也在尋找一種當“媽媽”的感覺。為了讓她們的爸爸媽媽安心治療,每天會讓她們和父母視頻通話一到兩次。父母看到孩子們在這裡開心快樂的樣子,也放心多了。

萬幸的是,孩子們隔離期滿,經檢測未被感染,她們的父母也在日前痊癒出院。在同僚間留下了“大白媽媽”暱稱的洪燕芳說,這一段經歷將成為人生中最特別的一枚烙印,寄託著歡歡和笑笑未來充滿歡笑的願望。

90後“橙衣天使”講述戰“疫”日常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2月5日,南沙區萬頃沙社工站接到了一個緊急的任務——為萬頃沙鎮轄區內返穗的湖北籍或者途經湖北的居民提供送餐購買生活用品和提供心理輔導的工作。萬頃沙鎮社工站副主任馮穎欣表示,社工有擔憂、有害怕,但沒有人選擇退縮,而是義無反顧地參與到此次戰“疫”中。

鋪天蓋地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每個人心中都會產生惶恐及焦慮的心理,社工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降低風險和保護家人的安全,社工在“奮戰”前與家人進行了隔離。

“不要鎖門,爸爸沒回來。”祖輝社工兩歲多的女兒每天期盼爸爸回家的場景。接收到緊急任務,兩個多小時的奔波,趕往抗疫一線,與女兒春節假期短暫相聚又相離。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嗚嗚嗚嗚嗚嗚……”碧珊社工不到一歲孩子每天會出現找媽媽的場景。為了更好地保護好不到一歲的孩子,碧珊社工簡單地收拾忍痛地與孩子分離獨自居住。隔離不隔愛,家人悉心照顧孩子外還會關心“獨居”的碧珊社工,家人是其此次抗疫的後盾。

“舍小家為大家”。接到任務後的燕輝社工把不到一歲的女兒和愛人送到岳母家照顧,每天短暫的視頻互動,向愛人報平安。

......

僅2月6日當天,在萬頃沙鎮社會事務辦的帶領下,便有共14名社工奔赴前線工作,面對共17戶居家隔離對象,服務53人次。

馮穎欣介紹,2月7日至2月21日期間,隨著疫情的發展,根據萬頃沙鎮統一工作部署,社工成了為居家隔離人員送餐、日常生活和心理輔導等服務的主力軍。他們扮演著“送餐員”“快遞員”,穿梭在大街小巷、菜市場、超市,為居家隔離對象挑選購買和遞送生活用品。

“你點單,我來送”。社工每天與隔離對象通過微信溝通了解需求並詳細地寫下需求清單。每天上下樓梯,挨家挨戶準點把熱飯送到居家隔離對象的家裡,傳遞關心。飯點正是社工最忙碌的時候,有時送完餐,為了減少與家人的接觸,社工儘量不回家吃飯,都是在村委和路邊簡單地解決吃飯的問題,有時需要送得比較晚,才能吃上飯。

14天的緊急任務工作,無論是晴天、陰天,還是雨天,社工每天都開著小電動奔馳在路上,成了社區的一道美麗的“橙衣天使”。截至2月21日,萬頃沙共有19名社工先後奔赴前線,出動了317人次上門探訪,累計服務了23戶,共62名的隔離群眾,服務達到484人次,涉及9個村居,聯動各級單位部門超過15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何道嵐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蘇俊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