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於1986年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天空之城》的原作、監督、腳本和角色設定都是由宮崎駿來擔任, 這部作品充滿了宮崎駿理念。動畫電影中的“天空之城”拉普達是以英國作家斯威夫特小說《格列佛遊記》中的飛島國為原型, 電影主人公希達和巴魯找尋傳說中的天空之城, 而當影片的結尾, 天空之城歸於毀滅, 而巴魯和希達也重歸大地, 重新開始普通人的生活。

這部對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電影, 深深融入了宮崎駿反工業化、崇尚迴歸自然的人文主義情節, 宮崎駿仍堅守其自然主義的立場。

而在色彩環境的塑造上, 宮崎駿以大色塊淡藍的冷色調塑造了淡遠深邃的海天意象, 在這一主色調之下, 通過色彩明暗變幻、色系冷暖調整為觀眾展示了一個美輪美奐的童話世界。同時, 這些色彩的組合, 也營造出空靈曼妙的色彩環境, 極大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視覺效果。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視色彩之於影視動畫, 視覺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它在塑造環境、烘托主題、助推情節發展以及奠定電影整體感情基調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天空之城》之色彩環境塑造水平, 體現了導演深厚的色彩造型功力, 本文試圖從人物色彩造型、故事情節渲染和音樂色彩表現等方面分析電影《天空之城》色彩環境塑造的藝術。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01

《天空之城》環境的色彩語言敘事

動畫電影是一種運動的藝術形式, 故事和人物場景會隨著情節的發展而發展。而電影情節的推進發展, 實質是講述故事的過程。動畫電影故事架構的敘述方式, 往往是以色彩語言敘事的形式表現出來。《天空之城》在色彩環境塑造上, 採用色彩語言進行敘事是其一大亮點。

影片故事最初的場景是從海盜的襲擊開始, 陰暗、冰冷的冷色調為主體的藍黑元素, 瀰漫於整個屏幕。這一幕緊張的故事衝突, 以主人公希達從飛船上跌落而宣告終結。陰冷、冰涼的冷系色調營造了一個充斥著陰謀、搏殺的整體色彩環境。而當希達受到飛行石的庇護從天上跌落, 此時, 希達在茫茫星空則如一顆靚麗的流星, 長長的劃出一條寶石藍的痕跡。在這個場景的轉換中, 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色彩敘事的痕跡, 從緊湊至壓抑的色彩環境中, 轉換到淡遠的星空下, 在巨大的落差當中實現色彩敘事的推進。在這個過程中, 整個色彩環境的塑造也得以完成。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電影中, 最能體現色彩敘事塑造色彩環境的一個細節是, 女主人公希達的服飾變化。

在整部影片中, 希達的服飾形式顏色一共有四種變化:

  • 影片開始的時候, 她服飾的顏色土黃色的鞋子、淡藍色的連衣長裙和紅色的髮卡, 整體環境顯得樸素淡雅。
  • 當被海盜追殺, 她則換上了男裝, 棕色的鞋子、藍色的褲子以及淡灰色的鴨舌帽, 這個在礦山的裝扮則把礦工秉性當中的果敢、簡潔表現得非常到位。
  • 第三處服裝的變化是當希達被軍方囚禁, 被換上了純白色的連衣長裙。以白色為主色調的服飾裝扮, 則表現了女主人公被拘捕的壓抑和無奈。
  • 而希達第四次服裝變化, 則是海盜答應收留她, 帶她一道去尋找天空之城, 她的服飾是淺紅色的褲子和淡黃色的上衣。這種色調則塑造了整體環境的明快輕鬆, 暗含了故事情節當中輕鬆愉快的氛圍。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可以說動畫電影《天空之城》的色彩變化過程, 就是它在運動的過程中編織塑造整個色彩環境的過程。電影製作者以色彩語言為基本元素, 建構了純粹的色彩世界。在此過程中, 色彩是流動的不斷變幻的, 而製作者通過色彩明度、純度和色相的調整, 進行了完整的色彩語言的敘述, 從而實現了色彩環境的完整表達。色彩元素被當做電影敘事的語言素材進行編排, 而通過對每一幀畫面色彩的精心打磨, 電影《天空之城》取得了極佳的視覺效果。

02

《天空之城》色彩對比手法營造出“通感”

通感手法原本只是屬於文學修辭範疇, 它是指創作者依據物象之間的共通性或者說共同特徵進行溝通表達, 使不同物象在感覺中獲得意象的統一, 乃至使五官感覺都彼此交錯、溝通, 最終達到相互借力、相互闡釋的表達展現。在現代藝術中, 這一文學基本的通感手法, 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繪畫、雕塑等藝術創作中, 這一手法令表達的物象更加靈動、活潑, 更具感染力, 在影片《天空之城》中, 通感手法對色彩環境的塑造就起到了神來之效, 使天、地、人、物彼此融合互為補充互為表達互為襯托, 最終在宏觀上達到天地萬物為一, 微觀上凸顯了萬事萬物, 使每個個體都展現出昂揚四溢的獨特表徵。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在觀看電影的審美體驗中, 觀眾可以從影片色彩環境強烈的對比變化裡感受到色彩的冷暖、輕重和新鮮陳舊等超越視覺本身的審美體驗。在審美心理上, 它源自觀眾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經驗積累。在《天空之城》, 以淺藍為底色加上朵朵白雲為點綴的天空意象, 無疑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輕快感, 這與礦區陰暗、陳舊夾雜以灰濛濛的灰暗色調為主的壓抑沉重形成鮮明對比。輕重的概念被引入到視覺範疇, 這種審美體驗的形成便是色彩“通感手法”的運用。

除了輕與重的“移覺”體驗之外, 在電影《天空之城》中, 觀眾可以從冷暖色系的色彩變化中, 體驗到色彩環境的冷與暖的變幻。人們對色彩冷暖的感覺, 大多取決於色相, 也和明度、純度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在天空意象的塑造中, 電影製造者以色相純度極高的淡藍為底色, 塑造了冷靜安寧的色彩環境。而在機器人同軍隊打鬥環境的色彩塑造時, 製作者的色相相對較為雜亂的暖色系為主要色調。炮火、激光和碉堡等色彩元素構成的複雜色彩結構, 則讓人陷入慌亂和不安之中。最後以赤紅色為主色調的火海, 則讓我們感受到那種焦灼卻無法排遣的焦躁。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而《天空之城》最為明顯的一組對比是, 廢棄的礦洞內, 含有飛行石元素的石頭在天空之城經過時與普通山石的強烈對比。波姆爺爺熄滅手中的油燈, 讓巴魯和希達用心去感受石頭髮出的光芒。在黑暗當中, 由於受到飛行石的感應, 這些石頭散發出的熒光, 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這與平日裡枯竭礦山的暮氣沉沉的形態是大不相同的。而當波姆敲碎一塊石頭, 石頭的熒光一閃, 然後瞬間變成普通石頭, 這也是一個對比的過程。這種對於生命活力的感知, 我們亦可以將其籠統地歸於“通感”體驗的審美範疇裡。


03

色彩與音樂的交相呼應

久石讓為《天空之城》量身定做的音樂為整部電影增色不少。而色彩環境的塑造與音樂情緒的表達交相呼應, 它們兩者之間緊密而和諧的關係, 使得單一的電影語言元素, 向聲光色一體的整體電影語言風格轉換。它們的有機結合, 共同打造了美輪美奐的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音樂和色彩共同加深了電影情緒的表達, 它們的結合使得電影情緒的渲染更具藝術的張力。電影的開場音樂是《從空中跌落的少女》, 略帶憂傷的旋律響起, 而整體的畫面也是以代表旦旦憂傷情緒的淺藍為主色調。音樂和色彩共同為《天空之城》這部影片打下瑰麗罄心的藝術基調。

而當女主角希達醒來, 男主角正拿著小號演奏一曲曲風輕快、喜悅的曲子《萊格山溝的清晨》。而開篇的淡藍色的憂鬱, 此刻被具有田園風格的明快簡潔所取代。以象徵新生的綠色為主基調演繹了歡快愜意的黎明, 則體現了男女主人公初見的喜悅。管樂器演奏出帶著愉悅和希望的音樂, 背景還是悠揚緩慢的絃樂器。鏡頭轉換為鳥兒在藍藍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 勾勒出溫馨愜意的黎明。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當希達為拯救海盜啟用毀滅咒語的時候, 此刻的背景音樂突然出現了復調結構式的哼唱。此起彼伏的哼唱, 在循環的重複中, 慢慢實現了情緒的積累。而到毀滅來臨時, 音樂情緒也由若有若無的淡淡憂傷變成難以排遣的巨大悲傷。自己苦苦尋找的天空之城, 就在自己面前毀滅。而此時的色彩構造, 則是混雜無章的多種色彩的混合體。侵略性極強的紅色則化作鐵水,將自己夢寐以求的天空之城毀滅。這種毀滅在色彩構圖上也是十分具有視覺衝擊的。音樂情緒與環境色彩所表達的情緒是一致的, 它們相互呼應, 共同見證了文明的陷落。

而當希達、巴魯和海盜們從即將毀滅的天空之城逃出來的時候, 一首節奏明快, 曲風歡快的《載著你》緩緩升起, 加上依舊湛藍的天空, 透明瞭心境, 這大概是為了在末尾給影片注入一些希望和憧憬的元素。音樂情緒與色彩環境情緒的共同表達, 一起塑造了美輪美奐的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04

色彩造型藝術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運用

人物形象塑造是色彩環境塑造的一個重要環節, 電影天空之城的人物形象塑造中, 恰如其分的色彩描述, 使得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又極具個性。

為了塑造男主人公積極向上、活波、青春的形象, 片中以淺灰藍色褲子、白襯衣、橘色馬甲、棕色頭髮和淡黃色帽子來勾勒營造其極富朝氣陽光的儀容神態。尤其是他戴上其父親給他留下的那副飛行眼鏡後, 一副幹練灑脫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

而性格潑辣、生性強悍的海盜媽媽則是以這樣一副裝扮示人:冷色調的湖藍色服飾和粉紅色頭的頭髮相互搭配, 來塑造霸道、野蠻但又不失善良的形象。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與之相反, 作為大反派的同一貴族家族成員的姆斯卡, 卻由於價值觀、生活品性等的不同, 成為貪婪的形象, 這一形象的造型, 影片中以帶領結的白色襯衣和赭石色衣服來表現其莊重, 同時以赭石色和大黃色及白色的搭配形成強烈對比, 來凸顯這一角色的狡猾和陰暗。

在以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 電影製作者從顏色的隱喻出發, 巧妙地運用這種審美含義對動畫電影當中的主要人物進行分類。他們運用特殊的色彩藝術塑造了個性鮮明的動畫形象。聰明能幹的巴魯、強壯的礦工師父、只知蠻幹不懂變通的將軍甚至包括海盜成員等次要人物, 也各具藝術特色。通過色彩語言在造型藝術上的運用, 影片中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天空之城》:從色彩環境塑造藝術,解讀影片的敘事哲學


總結一下:影視動畫中, 色彩是視覺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它在塑造環境、烘托主題、助推情節發展以及奠定電影整體的感情基調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現在觀眾欣賞水平大大提高的當下, 1986年動畫電影《天空之城》在色彩環境塑造藝術運用上仍表現出很多獨有之處。它不但奠定了宮崎駿自身的電影藝術之路, 也為後來者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色彩藝術應用空間。而宮崎駿用色彩去進行電影敘事、嘗試以色彩為中心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以及嘗試結合音樂去表達電影情緒的做法, 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和觀眾的認可。可以說, 宮崎駿的這種嘗試把現代的動漫電影帶到了新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