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有過所謂“群體性免疫”的成功案例嗎?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可以算是嗎?

過大年拿紅包


西班牙流感根本算不上群體免疫的成功案例,因為那個時候的病毒醫學家們連研究都沒有研究透,怎麼可以說是成功的群體性免疫呢?

什麼是群體性免疫?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一定要明白一點,什麼是群體性免疫?

簡單講突然起來出現了一個病毒,這個病毒具有人傳人的本質,與此同時它傳播的範圍非常的廣。

於是當這個病毒附在第1個人身上,然後第1個人傳給n個人的時候,就會發生病毒傳染。

與此同時這樣一個人也會不間斷的對外傳染,他們會傳染一批又一批,一撥又一撥,但是因為病毒的本質在傳染的過程中它們的毒性會慢慢降低。

於是這個病毒傳染到第n批次的時候,可能它的毒性就和普通的感冒沒什麼區別了,吃點藥能早點好,不吃藥的話晚點好。

這就屬於群體性免疫。,因為免疫的人口足夠多,所以治療不治療也就不吃勁了。

西班牙流感的可怕

西班牙流感是在1918年到1919年這兩年的時間爆發的,總時間有18個月。

而這一份疫情造成了空前損失,先後有幾千萬人因此喪生。

幾千萬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我不多講,大家也能夠略知一二。

至於西班牙流感的症狀是什麼?在這裡可以簡單提一下,無非就是面色鐵青,高燒頭痛。當然除了這些症狀之外,還有其他症狀。

可是因為那個時候人們對於病毒剛剛接觸,剛剛有所瞭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窺探出西班牙流感究竟是怎麼得來的。

再加上當時的科技短板,也沒有辦法,只能乾瞪眼。

只不過整體來看,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算不上群體性免疫,即便算得上,也絕對不是成功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西班牙流感”爆發於1918年至1919年期間,到了1920年春天的時候就開始神秘消失,這場持續了18個月的全球性疫情就這樣結束了。

當時醫學並沒有現在發達,那個時候的醫學界還沒有發現病毒,因此他們認為那場流感是由細菌引起的。既然當時沒有進行深層研究,最終病毒是消失了,還是變異了,或者是人類身上產生了抗體,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西班牙流感在當時造成了幾千萬人死亡,這個數字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人數還要多。當時流感發生的症狀是高燒、頭痛,同時還伴有臉色發青,咳血等症狀,從這些症狀也可以推測出,這種流感病毒也是對肺部造成了嚴重傷害。

據歷史資料記載,西班牙流感發病速度非常快,很多人在早上的時候還很正常,一點症狀都沒有,到中午就開始出現發燒頭痛的症狀,到了晚上人就死了。如此快速的發病過程讓當時的醫生也是促手不及!

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肆虐了18個月後完全消失,但我認為還不能認定就是“群體性免疫”在起作用,因為這個病毒是消失還是變異還未知。

流感病毒在歷史上一直都沒有消失,而且種類還很多,從病毒的核蛋白抗原性可以分為三類:甲型、乙型和丙型。有些流感病毒在現在還是可以致人死亡,在這些流感病毒中,是否有存在當年西班牙流感的變種呢?這些都還是未知的。

“群體性免疫”這個詞聽起來是人體對病毒產生了抗體,但在這個過程中,病毒也在發生變異,這一過程需要多長時間誰也不知道。現在的新冠病毒同樣是如此,因為這是一種新型病毒,在人類醫學史上並沒有這種病毒的記載,所以這種病毒是否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消失,或者經過一段時間後像西班牙流感一樣消失,誰也不敢下決論。

從目前來看,新冠病毒和西班牙流感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西班牙流感爆發時,20-35歲的青壯年死亡率特別高;新冠病毒對老年人的傷害更大。兩者之間既然有區別,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結束語

疫情爆發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可能被感染,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只有儘快對疫情進行防控才能避免更大範圍的感染。“群體性免疫”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就算曆史重現,新冠病毒像西班牙流感那樣自己消失,但因為疫情導致超高的死亡率,這也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水煮汗青


號稱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造成全世界10億人感染,最少5000萬人死亡,最高或1億人死亡,在全世界人口只有17億左右的那時,堪稱真正的“無敵殺手”!不少人認為,這西班牙流感才是真正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說說名稱來源。西班牙:雖然這場瘟疫的名字叫做西班牙大流感,可是來源並非我們西班牙,我們可不背這鍋哦。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西班牙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與損失,西班牙當時竟然有多達800萬人感染,國王也不幸中招了;二是當時西班牙對於一戰並未參與,它是中立國,別的國家忙著打仗,並沒有大肆報道在國內爆發的流感,二是有意掩蓋,只有西班牙人是老實人,很坦誠地報道了國內的感染情況。因此,這次瘟疫被成為西班牙大流感。

說說其特點。西班牙大流感有一個和其他大多數流感不一樣的特徵,那就是它比較針對年輕人,對於老年人則顯得沒有那麼無情,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感染的年輕人,死亡率是比較高的,而老年人的死亡率則比較低。這就顯得比較特別了。一般而言,年輕人的抵抗力與免疫系統是要強國老年人,在對抗外來病毒的時候,其可能會比較強勢,但是這個流感則不是這樣。不少的科學家猜測,可能正是因為年輕人的免疫系統好,對於病毒的鬥爭可能會更加激烈,不僅沒有將病毒給殺死,反而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而老年人或因免疫系統比較溫和而受益。

說說其威力。有著人類史上最可怕的瘟疫之稱,那威力必然是無與倫比的啊。話說最初發現流感症狀的,是在美國的一所軍營裡面。當時的幾個軍人出現了頭疼,發燒等現象。話說限於當時的醫學技術等情況,對於此病毒的源頭是什麼,根本搞不清楚,當時也沒引起多大的重視,沒想到後來,這種流感便迅速席捲了全球,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了噩夢。美國的軍營裡面不斷的有人感染,不到2個二月的時間,美國的幾十個軍事基地,以及基地附近的城市的人幾乎都感染了。後來,疫情從美國傳到了法國,從法國傳到了意大利,然後是英國,西班牙,希臘,中國等地。猶如一股颶風,迅速地席捲全球。話說這流感還分三波襲來,第一波並非那麼嚴重,第二波則是最猛烈的一波,發生在1918年的秋天,這一波造成了大量的人員死亡,第三波則在1919年的冬季捲土重來。總的來說,時間約有18個月,這瘟疫便徹底消失了。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西班牙流感的病株是什麼,仍然無法知曉。

西班牙大流感是群體性免疫的成功案例嗎,當然不是,因為這場瘟疫造成了5000萬以上人的死亡,這要都算的話,那也實在是太不合情理了。

最近英國面對新冠肺炎,似乎採取了放棄治療,希望能獲取群體性免疫,還有瑞典。


徐聊


我可以明確的靠訴你沒有。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群體性免疫?

群體性免疫指的是在一個人群中,大多數的人都對此種病毒有一定的免疫效果,然後大多數有免疫的人群可以起到隔絕小部分不具有免疫力的人,這樣病毒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


群體性的免疫效果就相當於是人們接種疫苗的效果一樣,都是需要人體內擁有可以這種病毒的抗體,但是很顯然人類歷史上並沒有成功的案例出現。

1920年發生的西班牙大流感論規模絕對算得上是近代以來空前的,在這場災難中有超過十億人受到感染,死亡的人數不亞於中世紀爆發的黑死病。而且最後這場大流感也不是被誰給治理好的,一直到流感消失十多年以後,歐洲在分離除這種病毒。

以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就算是在超十億人口的患者下,死亡人數都是非常大,這說明要依靠人類身體自身去取得這樣一個群體性免疫,那是相當的不現實。

因為取得群體免疫需要超級強的繁殖能力,通過一代一代的培育,一次來慢慢的積累體內的抗體。但是人類做不到這樣,目前動物界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群體性免疫的動物只有兔子。(兔子一年可以繁殖六胎,一胎可以生下十多隻兔子)


這個歷史很正


英國就有啊!英國鼠疫爆發的時代,就是死了三分之一的英國人!人家就把鼠疫疫情抗過去了!人家英國已經有了這麼成功的經驗!當然不會在乎區區一個新冠肺炎啦!大不了就是在死三分之一的英國人而已![摳鼻][摳鼻][摳鼻]英國加油!你們一定會自主產生免疫抗體的!一定要抗住啊!


裳兒76542722


大家好,我是謹言。

1920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以及歷史上的天花病毒,從暴發到消失,很大程度上也是群體性免疫起了作用,但人類付出的代價是非常慘重的。

天花病毒

這個歷史最悠久,對人類殺傷力最大的病毒,早在3000年前的古埃及就有記載,僅在18世紀的歐洲,就至少造成1.5億人死亡。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美洲的原住民(比如印第安人等等)有5000萬~1億人,歐洲人登陸美洲的同時,也帶去了病毒,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時間裡,美洲的原住民數量銳減到100多萬,很大一部分是死於歐洲人帶去的傳染病,其中就以天花病毒最為嚴重。

天花病毒的R0=5~7,死亡率大約30%,在人類歷史上,天花病毒總是一波接一波,在天花疫苗還沒有出現之前,天花病毒的消失幾乎只能靠群體性免疫,好在天花病毒屬於DNA病毒,感染天花病毒痊癒後的人,能終身對天花病毒免疫。

但是問題在於特異性免疫並不會遺傳,過了幾十年上百年後,人群中的免疫佔比降低到一定程度,天花病毒又會席捲一波,這也是天花病毒無法徹底消滅的原因,後來人們發現感染牛痘的人不會感染天花,才有了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辦法,最終人類利用天花疫苗徹底消滅了天花病毒。

1920年暴發西班牙大流感,一共經歷三波大暴發,歷時2年,全球感染人數大約10億(當時全球人口約17億),最終死亡人數不低於5000萬(最高估計值9000萬),全球感染死亡率3~5%,R0=2~3。

與天花病毒不同的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屬於RNA病毒,疫苗是針對病毒固定基因或者表面蛋白質研製的,病毒發生一定變異後,原先的疫苗甚至是抗體將失去作用,RNA病毒的變異速度是DNA病毒的數百萬倍,所以很少有針對RNA病毒的疫苗。

由於1920年西班牙大流感沒有毒株保留下來,所以針對該病毒的細節我們無法知道,而此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與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有相似之處,比如死亡率和R0就非常接近。

西班牙大流感從暴發到消失歷經兩年,當時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從季節上看,最嚴重的三波大暴發主要出現在秋冬季節,但是也有在7、8月份的局部暴發,所以西班牙大流感很大程度上,一直到1920年,是被群體性免疫消滅的,否則也不會持續2年之久。

如果英國採用群體性免疫來應付此次新冠病毒,那麼完全可以參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蔓延情況,西班牙大流感的兩個重要數據:

全球感染比例:10億/17億=59%;

全球死亡佔比:5000萬/17億=3%;

英國人口目前是5500萬,60%感染就是330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會更加嚇人,就問英國能否承受這樣的後果?








謹言0520


從結果來看,全是吧,代價4000萬人死亡,這個代價有點慘痛哦[捂臉]順帶提一下,西班牙大流感死亡率也是3%左右,新冠……2.3%。R0(評估傳染力)西班牙大流感2-3,新冠3.7!就問你怕不怕[打臉]





民科豬小弟


大航海時代,歐洲如西班牙,英國等殖民者剛踏上新大陸時,就把天花,白喉,傷寒,流感等病毒帶給了美洲的印第安人。特別是天花病毒,這種據說最早在埃及法老身上面發現的病毒,已經在亞非歐的舊大陸上肆虐了幾千年了,舊大陸的人們對這種病毒已經有了很強的抵抗力了,而且那時候原始的疫苗接種方法也已經應用上了。但天花病毒這種第一次在美洲大陸中出現的病毒,對於印第安人來說就如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一樣。只是天花比新型冠狀病毒毒性大多了。當殖民者把病毒這個潘多拉魔盒給美洲打開時,美洲文明歷史上的空前浩劫開始了,在此後幾百年裡,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為天花病毒而損失了近90%的人口。美洲的文明也因此被摧毀了。印度安人也幾近種族滅絕,而在美洲的殖民者卻很少染上天花病毒。罪惡的殖民者甚至把天花病毒當做生化武器來用。英國殖民者在加拿大推進受阻時,曾把天花病毒病人用過的枕頭,衣物被子等丟給印第安人。可以說天花病毒在摧毀美洲文明的過程中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但殖民者在與美洲印第安人的接觸中也把舊大陸沒有的病毒梅毒給帶回去了。真是罪孽深重!





Louis1355


事實上,群體免疫理論是可行的,邏輯也沒有問題。但某些國家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會想到這種方法,這對病毒感染死亡的那一部分人公平嗎?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的經典定義:指足夠多的人通過接種疫苗或通過接觸感染對某種疾病產生免疫力,從而使該疾病不再能在其他人群中顯著傳播。

這種說法起源於澳大利亞歷史上的野兔危機,當局為了控制野兔數量,引進了兔黏液瘤病毒,效果極佳,野兔數量銳減99%。

三四十年之後,澳大利亞野兔數量又開始恢復,原因便是剩餘野兔對兔黏液瘤病毒產生了群體免疫。

而所謂的群體免疫,就是當人類感染數量達到一定比例後,倖存者對病毒產生免疫力,從而阻斷病毒傳播。

拿群體免疫這種生物入侵的例子應對到人類社會,本質上就是某個所謂充滿自由氣息國家的不作為。

事實上,群體免疫是可行的,現代社會就有很多依靠群體免疫而遏制病毒傳播的例子。

如現在銷聲匿跡得到控制的的天花、白喉但這種能依靠群體免疫遏制的病毒,都是已經研製出了疫苗的。

除去少部分免疫力過強易過敏體質的人無法接種,大部分人依靠接種疫苗,對某個病毒產生抗體,這個群體達到一定比例之後,從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目的。

而我想要強調的是,現代社會運用群體免疫成功的例子基本上是已經研究出疫苗的,而古代醫療水平低下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最原始的,依靠倖存者而產生的“群體免疫”

舉個例子,當年十字軍東征之後將鼠疫帶回了歐洲,在1347至1353年見,死亡人數達到2500萬,歐洲人口銳減1/3,而活下來的人,基本上都是對黑死病免疫力較強的人,這就是無疫苗群體免疫的立足,而我想表達的是,如果僅靠所謂的群體免疫,對人類社會的打擊是極為可怕的。

而一戰時期的西班牙大流感是由於感染人數過多而產生了群體免疫,這種說法是尚未得到確切肯定的,只是假說之一。

西班牙大流感據記載最早出現於1918年3月4日,地點為美國堪薩斯洲某軍營。

隨後這個軍營開始大面積的傳染,二十多天後,這次流感波及全美,隨後因戰爭原因傳入歐洲,再之後傳遍各個殖民地,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5億人感染,2500萬人到1億人死亡。

而西班牙大流感在來勢洶洶的感染之後,卻突然消失了,而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猜測

  • 季節變化,夏季氣溫升高,不利於病毒傳播。
  • 大規模的人為隔離,如美國禁止集體活動、關閉所以的餐廳影院等娛樂場所。
  • 倖存者產生的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的邏輯是可行的,但我知道見死不救是骯髒的。

某些國家甚至堂而皇之的說出“請每個家庭都做好失去至親的準備”這樣的話。

讓我感覺到可悲。

這是一個壞消息,因為會死很多人;當然,也有一個好消息,因為海德公園墓地有的是。


蟬鳴八月


到底啥是“群體性免疫”?

最近幾天“群體性免疫”這個梗有點被玩壞的趨勢,英國佬面對冠狀病毒的佛系態度確實也讓吐槽機三觀盡碎,但回顧歷史來說的話,“群體性免疫”確實有成功案例,可他們真不是像英國人這麼玩兒的。

首先咱們得明確“群體性免疫”的基本概念,它的準確定義並不是放著不管,等待病毒弱化或著人體自動形成免疫力,而是當某病毒的免疫人群基數變大後,非免疫人群被感染的概率就會急速下降。通常人類獲得免疫力的手段有兩種,第一是疫苗,第二是感染後康復。

英國佬的逗逼在於目前冠狀病毒並沒有疫苗,想形成“群體性免疫”唯一的手段是起碼一半以上人口感染病毒,根據這玩意的致死率和人體免疫完全形成時間,他們得花半個世紀,付出上百萬的人命才能徹底免疫冠狀病毒。這個模型還是建立在冠狀病毒不會二次感染的基礎上,然而事實證明它會的......

“群體性免疫”的成功案例

目前搞“群體性免疫”最成功的案例是美國對付兒童麻疹,麻疹看起來比較像皮膚病導致發燒,但其實也是病毒引起的。即使在20世紀也算比較讓人頭痛的疾病,因為它的目標人群大多是15歲以下兒童。

1963年的時候美國開始接種麻疹疫苗,當然以那時的條件,不可能所有孩子都能接種,所以兒童麻疹的感染率依然很高。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到1965年,兒童麻疹的患病率突然急劇下降,根據統計那時15歲以下兒童的疫苗接種率應該剛剛超過一半而已。

到了80年代,美國兒童麻疹數量一直很低,算是完成對麻疹的消滅。根據統計他們接種疫苗的最高比例也沒超過85%,也就是說剩下15%的人搭著“群體性免疫”的順風車降低了患病風險。

通過這個案例咱們可以清楚的發現,所謂的“群體性免疫”本質上還是切斷傳染鏈接。其中疫苗起了關鍵作用,如果等人體自動形成免疫力,估計現在美國骨頭渣子都涼了。而且目前已知可應用“群體性免疫”的病毒都是有門檻的,最低也得到75%人群完全免疫才能實現。

西班牙流感段子多

這回可以好好扯淡一下1918年-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了,吐槽機說這個流感段子多還是因為某些國家的花式甩鍋。這次流感其實並不起源於西班牙,倒黴的西班牙沒參加一戰,所以沒實行戰時新聞管制,他們的報紙率先報道了這次流行病,然後整個歐洲就把黑鍋扣到他們身上。

這次流感共分三波爆發,幾乎席捲了全世界,造成5000萬以上的人口死亡(2005年估算)。一戰惡劣的戰壕環境可能是爆發主要原因,戰爭結束後士兵大量回鄉把疾病弄得不可收拾,更邪惡的是西班牙流感對年輕人殺傷力更大。

然而莫名其妙的是在1918年秋季的第二波爆發後,這種病毒的致死率突然大幅度減弱,到1920年平息後再沒翻出什麼波瀾。一些現代學者在仔細對比資料後開始第二輪甩鍋,他們認為這個流感起源於中國,理由是爆發時間段內中國死亡人數極低,可能先期流行獲得免疫力。大哥們!以當時中國的醫療條件,病死了都不曉得是流感吧?

無論如何吧,這次流感平息的確實莫名其妙,難怪題主會聯想到“群體性免疫”。只是吐槽機不得不遺憾的告訴題主,我確定那不是“群體性免疫”,證據是1919年到1920年還有第三波爆發,這波才是患病人數最多的,只是死亡率沒有第二波高。

從科學點的角度看,流感平息應該歸功於當時醫療的進步,它的致死併發症肺炎得到有效治療。另外病毒的進化也是主因,病毒傳播的目的本就不是殺死宿主,最好的結果是跟宿主共生,繼續生存下去,大量宿主死亡後,它們可能減少了危險菌株數量。

總結起來吧,西班牙流感平息不是“群體性免疫”的功勞,而且西班牙也不是它起源的地方,就如同冠狀病毒不一定起源於武漢一樣。扯淡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