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買多少捐多少,斐濟華人伉儷先後寄物資支持家鄉防疫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現蔓延爆發趨勢,打讓世界各國人民措手不及,錯過了中國苦口婆心發佈防疫建議的“窗口期”,陷入被動局面似乎已成必然。同時,可以肯定一點,即防護物資的大量緊缺將會成為普遍現象,這很像當初疫情在中國各省市蔓延之時的情形。然而,當時中國因為有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全球掃貨”寄回來馳援抗“疫”,各地都出現了各種捐資贈物的情況,不僅有效緩解了物資匱乏的窘狀,也極大地溫暖了國人抗擊疫情的心靈。現在其他國家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肯定,幾率不大。這絕對不是其他國家能夠輕易“抄”中國的“作業”。

不信?不妨看看一個發生在廣東中山市大涌鎮的真實故事。

能買多少捐多少,斐濟華人伉儷先後寄物資支持家鄉防疫

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紅博城

3月初,廣東省著名僑鄉、中山市大涌鎮政府統僑辦工作人員收到了一份來自斐濟的國際快遞,寄件人是斐濟(西區)中山同鄉會(以下簡稱同鄉會)副會長伍先生,裡面裝著他捐贈的防疫物資:300個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10支測溫槍,數量委實不多。特別是對比2月初以來,僑鄉中山收到10多個國家華僑華人捐贈的各種防疫物資,口罩都是按數以萬計來計算的。相比之下,這位斐濟華人捐來的物資少得可憐。可是,收快遞的工作人員卻是喜出望外,幾位女同志激動的都快掉眼淚了。更讓她們驚喜的是,在這之後,伍先生夫人、同鄉會秘書長曹女士捐贈的一批測溫搶也寄到了,不過這次的寄件地是在國內。

能買多少捐多少,斐濟華人伉儷先後寄物資支持家鄉防疫

伍先生國際快遞寄來的捐贈物資

她們怎麼能不開心呢?伍先生的國際快遞之前是“失聯”近1個月了啊,大家都以為寄失了。而且,這些物資是伍先生在斐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買到的。另一個捐贈物資的包裹,則是以超級神速的方式寄來,立刻幫忙解決了問題。這種遠隔萬里的赤子情意,豈能用物質來衡量?遠比金子可貴。

能買多少捐多少,斐濟華人伉儷先後寄物資支持家鄉防疫

伍先生夫人快遞寄來的捐贈物資

“斐濟是島國,旅遊業很發達,很少用到口罩、防護服之類的。”筆者在聯繫伍先生時,他這樣解釋說。斐濟是西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因為擁有大小不一的眾多海島,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業發達,當地人習慣靠海吃海,同時為了減輕汙染,當地鮮有工業、製造業,很多工業生產的物資都要從澳大利亞進口,華僑華人在此生活的歷史已經超過百年,相比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的華人圈而言,這裡的華僑華人數量不多,原因大致有幾點:一是斐濟發展機會不多,華僑華人基本從事旅遊業、貿易業;二是斐濟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海島生活方式較為單調,許多華僑華人忍受不了;三是斐濟社會福利比不上週邊其他發達國家,許多發展較好的華僑華人都會選擇移民去澳大利亞、新西蘭。人數雖然不多,但當地華僑華人卻有著悠久的熱愛中國、熱愛家鄉的優良傳統,曾有過當地華僑捐錢為中國買飛機,支持革命的歷史。

伍先生在斐濟從商多年,非常瞭解當地的特殊國情,早在1月底得知中國發生疫情時,他已經預感有關防疫的用品極有可能會緊缺。2月初,伍先生伉儷還響應當地僑界的倡議,為支持中國疫情防控捐了善款。伍先生祖籍大涌鎮,在留意到中山疫情防控壓力日益增大之際,他收到了大涌鎮政府工作人員的求助信息,“大涌現在防疫形勢很緊張,可是最基本的口罩都沒有,全市都缺,我們想買也買不到,鎮、村的工作人員都動起來了,要下沉一線開展防疫,沒有口罩硬著頭皮上,健康安全受到威脅,伍會長能不能想辦法在斐濟買點口罩寄給我們?”

“沒問題,我想辦法捐一批迴去。”伍先生二話不說答應了下來,這番話讓大涌鎮政府工作人員心安不少。

伍先生腦袋飛速轉起來,當地的口罩物資肯定是少之又少的,除了醫院,市面上極為罕見。怎麼辦呢?有了,他轉念一想,立刻打電話給商界朋友,輾轉找到了一位澳大利亞經銷商的聯繫方式,直接拿貨不簡單了嗎?伍先生暗自竊喜。誰知結果出乎意料,他不知道澳大利亞之前因為持續的大火,加上當地華僑華人瘋狂“掃貨”,很早已經開始出現“一罩難求”“限量購買”的情況,經銷商答覆他現貨是肯定沒有的,訂貨可以,先交錢。

“要多久能拿到貨”伍先生問。

“呃,有可能2個星期,有可能一個月後,我也不敢保證……”聽著經銷商的答覆,伍先生心中有數了,從商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這個時期只有拿到現貨才是硬道理,訂貨的肯定很多都是要從中國那裡進口,中國疫情防控自身都緊缺,那顧得了海外訂單?交錢訂貨,說不定半年後才給你貨呢,這樣肯定不行。

“怎麼辦吶,時間就是生命啊,家鄉有難了,肯定要幫的。

”伍先生事後回憶,那幾天覺都睡不踏實。

捨近求遠不行,那就挖地三尺自己找,斐濟不大,但餓死的駱駝比馬大,關鍵是要快。伍先生很快又轉變策略,開始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廣泛發動朋友幫忙尋找口罩,他發話說:“有多少要多少,價錢不是問題,100不嫌少,1000不嫌多。”

一個星期過去,伍先生終於打探到某個朋友的朋友那裡有口罩,剛開始對方死不鬆口,說沒多少存貨了,都被別人訂了。他不甘心,直接開車跑到對方店裡,死纏爛打,賠笑臉說好話,“我不是拿去賣啊,是要捐給中國,保護生命啊,那裡的人們現在很需要”。最後對方聽到這句話,才答應勻一點出來:300個一次性防護口罩、10支測溫槍,再多也沒了。

聊勝於無,而且都是供應日本的產品,質量不用擔心,伍先生千謝萬謝,付款拿了貨,心情稍微好了點。然而,捐款的物資有了,但怎麼運回去呢?

換作以前啊,這真是小菜一碟,身邊大把從商的朋友,每星期都會飛回中國批發拿貨,隨便委託一位“人肉”帶回去就行。可是,要知道,當時斐濟當局採取了史上最嚴厲的入境防控舉措,你飛回中國可以,但再回來斐濟,不好意思,門都沒有。因此,當時,同胞們都不敢飛回去。

“人肉託運”的方法沒了,那隻能走國際快遞了。伍先生想著,按照以往經驗,一週時間怎麼也能寄回去了。他立刻帶上打包好的物資準備去快遞公司,還沒出門,就碰上華人朋友,對方得知他要寄快遞迴中國,告知最近很多華人寄東西回去,要麼就是一個月才寄到,要麼兜兜轉轉原路退回來,要麼直接快遞寄失去,風險比較大。

聽了這話,伍先生又愣住了,他轉念一想,放下包裹,直接聯繫中國駐斐濟大使館,平時他也是經常協助大使館開展僑務聯絡工作,可以諮詢下有沒有途徑可以寄物資回去。大使館工作人員答覆是此時通過小型快遞公司寄包裹確實有風險,可以走阿聯酋航空的捐贈物資免託運費渠道,不過前提是要集中起來轉澳大利亞飛。

“這樣時間會不會慢了?要集中等夠一批才運回去,再說,聽聞有可能會截留口罩啊”伍先生思前想後,認為快遞時間應該是越快越好,他最終找了收費最貴但最有實力的DHL快遞公司,寄出了包裹。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快遞信息都是正常顯示,“快遞在動了,估計一星期就可以寄到”伍先生一邊查詢,一邊把情況告知大涌鎮政府工作人員,雙方心情都愉悅了不少。

然而,想不到的是,話音未落,從第四天開始,快遞信息就沒有更新了,一星期之後依然是如此,急得大家六神無主,伍先生每天一醒來就查詢,結果依然是“失聯”。兩星期過去了,這狀態沒有改變,伍先生找了快遞公司朋友詢問,答覆也是模稜兩可。

之後沒多久,伍先生收到了兩份原路退回來的快遞,那是他同一天寄捐贈物資同時快遞的另外2個包裹啊。沒轍了,聽天由命吧,老天保佑不要寄失啊,他心裡不禁祈禱起來。

就這樣,又過了一星期,在大家都認為那個捐贈物資的快遞會是凶多吉少時。3月1日,包裹寄到了大涌鎮政府,工作人員打開包裝,看著完好的口罩、測溫槍,尖叫連連,“太好啦,寄來了啊”此時,距離伍先生寄出時間已經過了20多天。雖然錯過了最佳時機,但物資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大涌鎮政府正在籌備復學計劃,剛好是可以作為支援。

能買多少捐多少,斐濟華人伉儷先後寄物資支持家鄉防疫

消息同時傳到伍先生耳中,可他卻高興不起來。一方面是歡喜物資寄到可以發揮作用了,另一方面又聽到大涌鎮正在籌備復學計劃,需要測溫槍,但是有錢也買不到,將會影響幾間中小學。

焦頭爛額之際,夫人曹女士發話了:“我朋友圈裡,以前教過的學生剛好有貨源啊,要多少?立刻買了捐過去,國內發貨更快咯”。

“靠不靠譜啊,現在微信上太多亂象了……”伍先生話還沒說完,他夫人已經落實好下單了,就這樣,第二個包裹很快又寄到了大涌鎮政府。

能買多少捐多少,斐濟華人伉儷先後寄物資支持家鄉防疫

“我們原本是想捐多點的,但斐濟這邊沒物資條件,先捐了點錢,然後再能找多少就捐多少吧,盡點心意,希望激勵家鄉人民早點戰勝疫情。”

伍先生解釋說過去一個多月,時刻關注著中國疫情防控工作,每日通過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網絡瞭解相關情況,他們認為祖籍國、家鄉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非常有成效,希望早日抗“疫”成功,恢復正常狀態,他們能像往年一樣回鄉探親訪友。

很難想象,在一個物資需要大量進口的島國,華人聽聞家國有難,還能窮盡其力,想法設法去尋購口罩,不惜金錢、時間、精力快遞給家鄉,在特殊時期,堪稱千里送鵝毛,禮不輕情更重。

回到當下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形勢,其他國家有沒有類似這樣的海外公民?又能有多少有這樣的愛國護國行動力的海外公民?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中國有,而且非常多。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有不計其數的海外華僑華人作出了表率,關鍵的一點,他們都是自發自願的為中國獻上一份力量。

或許,這就是中華民族海內外兒女的精氣神,這就是中華民族富強崛起的一種能量,用一句話說:“中國,不論我身在何處,始終都愛您!”

相信,這又是其他國家無法“抄”中國的一份“作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