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與“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基本關係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和建設目標與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和執政能力提升,基本上反映在“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與“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又因為二者都有著豐富的內涵,並且向對方延伸,從而決定了在一些領域和內容上的交叉。

正是這樣的原因,需要我們闡明二者之間的關係,釐清各自的邊界。這對於更好地從理論上弄清黨中央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非常重要,對於全黨乃至全社會更加自覺地執行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同樣重要。

分析來看,二者存在根本上或目的上的一致性,即讓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環境等諸方面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在這個前提下,二者也存在著一些差異,正是差異而決定了區分總體佈局與戰略佈局的必要性、重要性。

01兩種提法產生的時間、背景和方式存在差異

“五位一體”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來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佈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因此,要求“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從這段嚴謹而又全面表述中可以看出,“五位一體”是基於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奮鬥目標,進行的一種黨的主張化為國家意志的政治行為。

“四個全面”是習近平總書記於2014年底基層調研過程中分兩次提出來的。一次是他到福建調研時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內含“三個全面”。

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調研,又特別強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極端重要性,並且將其與小康社會建設和深化改革、依法治國放到一起來,因此有了“三個全面”向“四個全面”的豐富和發展。正是這一豐富發展提升了戰略佈局的高度、寬度和力度。因為,中國的政治制度或政治設計,最根本特點是黨的領導,所謂“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既然黨領導一切,那麼其使命責任也不可替代,其執政能力必須無可比擬,沒有從嚴治黨,並且是“全面從嚴”,斷無可能達成這樣的能力水平。

如果更加深入地探究“四個全面”的形成過程,會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深化。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從中可以看出思想體系源於實踐,並且具有內生性和嚴謹的邏輯關係,決非拍腦袋,湊觀點。更重要的是,從中還可以感悟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思想歷程。

02“兩個佈局”在不同維度展開

“五位一體”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重點著力的方面,或者說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所要達到的水平。換言之,諸方面的建設水平就是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水平。還可以說,只有實現了“五位一體”,我們才敢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走在正確而又寬廣的大道上。

“四個全面”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基於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生態、發展狀態,著眼執政黨肩負的歷史使命,結合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從戰略高度作出總體判斷和籌劃。某種意義上,是站在歷史和時代交叉點上,找尋治黨治國方略,探尋國家和社會的前進方向與突破口。因此,只要在幾個方面發力,並且取得成效,我們確立的發展目標就能夠得到實現。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四個全面”較“五位一體”更富個性色彩,發力更鮮明,成效更明顯。

03“兩個佈局”的形成方式和過程有所不同

總體佈局是黨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依據實踐成果和思想成果,逐步形成和豐富發展起來,因而折射出黨的自我提升的過程和高度。包括十六大報告提出“三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十七大報告提出“四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到了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三次黨的代表大會,實現了三次躍升。

戰略佈局也走了一個逐步豐富發展的過程,內含著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執政思想和理念,遵循的是實踐中探索,探索中實踐,或者說實踐到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規律,因而更能取得成果。這也使我們進一步理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思想是理論根植於實踐,因而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所在。


解讀 |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與“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基本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