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背后的完美主义:对失败的过度敏感

最近,给几个人解决拖延问题。

几乎每一个我都不得不去挑战他们内心的完美主义。

才发现,他们的完美主义他们的拖延,在于,对失败太敏感了而忘记了目标。

有人一直没开始做定好的任务。

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说,自己在准备开始的时候,找不到笔,于是难受,于是就去刷手机。

我才明白过来,这位希望,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都顺顺利利的,一旦中间被什么打断或出现什么问题,情绪就会低落,为了缓解这些蔓延的情绪又会刷刷手机等。但同时到了晚上,又会自责于,自己一天也没干啥正事,于是情绪又低落,更无法开始。

有人,开始了坚持了几天,但有一天没有坚持住,于是觉得失败了,就破罐子破摔。

我很纳闷的一件事,小时候,大家不是都学过爱迪生造灯泡的故事么?

失败1000次才成功一次呀。

失败,其实才是人生常态呀。为啥要那么难受呢?这不是排除错误答案的过程么?

什么叫失败呢?失败无非分为两种,一是没达到预期,二是被他人打败。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之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预期目标太高;二是我们的能力还不够,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我们的努力常常配不上我们的野心。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提醒我们需要改变和调整以适应现实。要么,接纳自己现有水平的不足,适当降低标准;如果誓死也想达到“非人”的目标,也可以,那就拿出不懈的努力和决心。

被别人打败,也分为客观和主观这两种。第一种,客观的被打败一般存在于竞技比赛,需要分出排名高下的情况,但其实我觉得比赛更像是将选手的实力做一个排名,只要我们看清这个本质,就会明白每一次比赛的对手都只是自己,超越了自己的现有水平,就能获得更靠前的排名,而所谓“打败”对手,不过是附加产品,并不是比赛的目的——为打败而打败。而第二种,主观的被打败,就是我们心里选定一个对手,偷偷的比,殊不知,这个世界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就算你“打败”了这个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行为不仅目光狭隘,而且会让人产生病态的竞争意识,反而不利于进步。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学会积极比较:和自己比;以及客观比较:和大多数人比。只要比原来的自己有进步,和大多数人比我不差,就值得高兴。

所以每一次失败,都只是告知我们在群体的位置,以及预期的结果是否适应现实。

而完美主义的人,眼中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对于他们来说,任何可能的失败或者被拒绝都会刺痛他们,让他们觉得难受,想要逃避。

而他们对失败的定义又及其广泛。似乎99%发生的事情都是失败,只能存在那1%的可能性才是完美和成功;直线到达才叫成功,走弯路和遇挫折的都叫失败。

所以,我做的监督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这些观念斗争。

会一遍遍说。

今天没有做完没关系呀,明日继续。

失败了呀,没有关系呀,再试试新的方法。

新的方式失败了呀,没事,再试试这个。

再开始一次。

维持了一段时间,很好呀。但停了下来。

没事的,我们再开始再维持一段时间看看。

只要一直向着目标走。

根据我的经验,大概走个几次弯路也就走通了。

至少,目前来说,七日体验的人可以让他们开始。

而一年为期的人,可以让他们不断维持。

只是很让我不甘心的一点是,我发现那两位特别好且特别快的解决拖延问题的人,都是男生。

而女生,时常会被情绪带走。忘记自己的目标,不敢再多一点点尝试。

可能之后的实验中,对于女生,需要先让她们学会识别安抚自己情绪后,再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我这样的说法,没有贬低女生的感觉,毕竟我个人也是女生,明白,我们的大脑在生理结构上,情绪反应比男性更多且剧烈一些。

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虽然女生时常体验更多的情绪。但其实相对来说,遇到大的危机反倒更能稳住。而男生,因为平时处理情绪较少,反倒遇到一个大的挫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恢复。

也许我们男生和女生需要互相学习。女生需要学会男生对目标的执着。

男生需要学会表达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如此大家才能完整。

这也许才是有不同性别存在的意义。

这是题外话。

那回到完美主义这点。

其实要解决的是对失败的敏感度问题。

也便是接纳失败,但接纳失败不代表否定自己,而是鼓励自己再开始。

再尝试一次。

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也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与身边其他人对比知道自己在群体的位置。

而后把目光放在和自己比较上。

真真切切做到了这个,拖延其实也被打破了关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