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潮起,楼市何去何从

全球降息潮起,楼市何去何从

3月15日,全美确诊新冠肺炎3503例,死亡63例。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美联储突然决定把联邦基金利率由1至1.25%即时降至0至0.25%,并推出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QE)计划。

我国央行3月16日并没有跟随美联储降息而下调MLF操作利率,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3月MLF再度降息的概率加大,并将引导3月20日的LPR报价继续下行。

利率是工具,也是晴雨表。全球降息潮起,我国楼市何去何从?


一、零利率意味什么?

简单地说,零利率就是借钱零成本,借多少还多少,不需要支付利息。目的也很简单,减缓财务压力挽救企业危机,促进大众消费。

但是,零利率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措施不当,反而可能会造成消费紧缩。

据史料,为应对通货紧缩,早在1999年2月12日,日本在全球率先实施了零利率政策。按道理实施零利率会刺激经济复苏,但是零利率并没有让日本经济有太多起色。

因为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人们在收入减少或预期减少的情况下,都不敢花钱,而是会存起来,并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即陷入“流动性陷阱”。

所以,只增发货币、降低利率是不行的,还要让老百姓敢放心大胆地花钱,才能达到促使经济复苏的效果。


二、如何让人们敢花钱?

如何让人们放心大胆地愿意花钱消费和投资呢?这也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消费方面,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

其中,第五条是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提出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力,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在为疫情后提振消费而努力。

  • 南京打出促进消费“组合拳”,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3.18亿元的消费券。
  • 宁波也宣布开展提信心促消费的十项行动,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以及健身消费券。
  • 浙江省也将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

投资方面,3月13日我国央行宣布于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向小微企业主及农户、贫困人口、个体工商户等发放贷款。


三、房地产会受益吗?

全球放水对房地产是利好,但我国房地产市场疫情后回暖的幅度,还取决于我国央行货币宽松以及地产调控松绑的力度。

业内普遍认为,美联储零利率政策的实施会导致资金外流,如果我国不跟着降息,会导致国际热钱巨额流入,加大国内金融波动风险。因此,我国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加大。

同策集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必然走向新一轮“4万亿”刺激之路。

而对比各类投资渠道,以及部分金融机构反馈来看,房地产投资回报仍然比其他大部分行业稳定且高。这同时意味着,房企融资成本会降低。

全球降息潮起,楼市何去何从

地产锐观察获悉,某头部房企最近就下调了融资成本,信托、机构类有抵押融资成本上限要求不超过11%,无抵押融资成本上限要求不超过12%。

张宏伟认为,尽管当前我国楼市调控基调仍然坚持“房住不炒”,但是美国QE之后带来的市场流动性宽裕的大势的变化,对于我国楼市影响很大,预计会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


四、现在应不应该买房?

从带动投资和消费能力来看,房地产行业是主力行业之一。

  • 201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3.22万亿,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24%;
  • 2019年我国住房相关消费合计1.32万亿,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的9.5%。

而且房地产行业解决了大量就业,提高了居民收入。因此业内专家多建议,应该松绑前期过于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包括一二线城市。

比如北京、上海,购买二套非普宅首付比例高达70-80%,应放宽非普宅认定标准,适当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支持合理的改善型购房需求。

而全球降息潮起,在危机模式下,投资者会产生强烈的避险需求,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避险资产。

大体上看,楼市回暖无疑,且速度比想象中的更快。3月13日,深圳某4200万起价的豪宅14套房源8秒即宣告售罄,见证了楼市稳固的购买力。

对于购房者而言,降息减轻购房成本,无疑是直接利好,后市地方调控也有进一步松绑可能。

但是,买不买房仍然取决于自己钱包的厚度和月收入对应的月供能力,应量入为出,不宜加高杠杆。

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存在不确定性,是把攥在手中还是撒出去,要仔细权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