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总是砍向丈夫

3月15日,周日,晴,但北风呼啸了一天。

她为何总是砍向丈夫

本想写一篇记录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文章,但想一想真的没什么必要,网上这方面的科普知识多如牛毛,加上每个更年期的女性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还是介绍一例处于更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个案吧。

婚姻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甜蜜的、美好的,即使婚姻没那么多浪漫与甜蜜,至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平淡而踏实的,然而对于经历过四次婚姻的张某来说婚姻是惊心动魄的,鲜血淋淋的。她在十年的婚姻生活中竟然五次挥刀砍向了自己的四任丈夫。

她为何总是砍向丈夫

张娟(化名),女性,46岁。10年前因丈夫经常外出打牌,对家庭生活不闻不问,她开始怀疑丈夫有外遇,为此多次跟踪丈夫,想一探究竟,但终因跟不上丈夫而搁浅。偶尔会听到窗外说话的声音,出去却找不到人,感到纳闷却未在意。因为总是对丈夫不满意,故而夫妻感情逐渐淡化。有时夫妻之间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每次都以身材高大的丈夫把她暴打一顿而告终。气得她自己在家里胸闷、气短,躯体症状十分明显。8年前的一天,丈夫喝酒回来后早早睡下,越看越生气的她,突然拿起菜刀砍向丈夫,将丈夫头颈部多处砍伤。丈夫实在无法忍受,与其离婚。

此后,她又与三个男人有婚姻关系,结果都发生了同样的惨剧,第四任丈夫被她砍了两次后,不敢再留在她身边。

她为何总是砍向丈夫

一年前,她又与另一男子同居,经常因男友做事不随她心而吵闹不休,甚至是拳脚相加。3个月前,她害怕男友有外遇,又想砍男友,但心情好的时候就不想这些事情了,一旦心情不好,就有砍人的强烈冲动。男友觉得她有精神疾病,故送到心理医院就医。

她既往健康;病前性格内向、倔强、爱生气;否认二系三代有精神疾病发作者,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精神检查:周围意识清晰,接触较好,言语交流能深入进行,晚睡眠较好,饮食佳,二便正常,患者自述偶尔在无人的时候能听到窗外有说话声,但出去找却找不到人,说话内容简单。言语量适中,言谈有中心,叙述问题中肯,有一定的逻辑性。担心自己的胃肠系统有疾病,稍有不适就说自己的胃肠疾病是因为丈夫有外遇气的,并述说自己一生气就会认为丈夫出去鬼混。情感有时易激惹。平时个人生活能自行料理。对自身所处状态有初步的认识,但不明确。

再看看她的几个生活片段:

片段1。排行老幺的她,颇受父母的溺爱,三个姐姐、二个哥哥也都让着她。哥哥姐姐都觉得她与兄姐不一样,平时虽不大爱说话,但气性特别大,哪个哥哥姐姐做事不顺她心,她就气鼓鼓的,直至气消,为此哥哥姐姐都不敢招惹她。父母去世后,哥哥姐姐都离她远远的,谁也不理她,怕招惹麻烦。

片段2。上初中的时候她气性大也是全班出名的,同学都不愿意与她来往,因为谁若招惹她,她就跟人家没完没了的记仇,人家都怕她“狠毒”的眼神。

片段3。初中毕业后,到一家纺织厂打工,夜班的时候睡眠不好,经常与同事吵架,脾气越来越大,甚至想杀了那些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人。

片段4。下岗后,自己开了家理发店,旁边有一家烧烤店,烧烤的烟随风吹进她的理发店时,她就生闷气,与对方吵架,意欲把烧烤店炸了。

她为何总是砍向丈夫

综合上述四个生活片段不难发现,张娟共同的特征就是脾气暴躁、凶狠、情绪异常冲动、糟糕的人际关系。而这些行为特征作为她一贯的人际交互作用的表达方式充斥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其性格特征的一部分。而这部分从青春期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已经成为其行为特征的主线,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此模式归纳起来就是遇事冲动、事后后悔、再遇事再冲动、事后再后悔的循环模式,同时伴有片段的幻觉,进入成年期后不和谐的夫妻关系作为扳机效应启动了她这种循环模式的加重,从现象学上诊断:边缘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边缘型模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那么,张娟形成这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机制是什么呢?或者说她为什么总是把菜刀砍向自己的丈夫呢?

我们再看看她的成长经历,她是六个兄妹中的老小,倍受父母的溺爱,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她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因感情不合而经常吵闹不休,爸爸经常向妈妈施暴。只要妈妈反抗必定遭到爸爸的暴力压制。小张娟在这种环境中既恐惧又希望爸爸妈妈多关注她。随着其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她了,父母亲也只有在其哥姐述说她脾气暴躁的时候才能关注、呵护一下她。小张娟渐渐的体验到只有在这种互动模式中才能获得父母亲的关注,所以,她的脾气也就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小张娟在最初的人际关系中体验到,要想获得父母亲的关注只有像爸爸一样雷霆大发,而这种行为的演绎确实获得了父母亲关注的强化,那么她最初人际关系的经验就是若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只有发脾气。

而其之所以把每任丈夫都惹急了打她也是她经常发脾气的结果,也就是说,她无意识地去惹恼丈夫对她大打出手的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即无意识地把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征从自体中分离出去,并否认属于自己,向外投射到丈夫身上,又用自己的办法激怒丈夫,使得丈夫不得不暴打她或者抛弃她,最后她再用同样的办法攻击丈夫。应该说这样一个心理形成机制付诸行动后就是她多次向丈夫挥动菜刀的机理。

我们知道,在所有的婚姻关系中,新组建家庭的双方都是带着各自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模式特点走到一起来的,组建成新的家庭后,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夫妻联合人格。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各自的特点多来自于原生家庭中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模式,在早期与其各自的重要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支配着他(或她)以后的婚姻生活。当一方与原生家庭形成的是安全的依恋模式的时候,他(或她)就带着被爱、被关注、被理解的经验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去爱对方、关注对方、理解对方,这样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夫妻感情基础。而一方与原生家庭形成的是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他(或她)就带着不被爱、不被关注、不被理解或者是被拒绝的经验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回避爱、远离关注,甚至把与父母亲的不良互动方式带入新的婚姻关系当中,结果导致自己的婚姻质量下降。婚姻质量的下降又将重复父母带给他(或她)的模式强迫重复地以不安全依恋的模式传递给下一代,导致自己下一代心理问题的再现。如此反复,又形成了新的代际传递。婚姻作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全面、最深刻的合作关系,不仅仅是两个人精神与肉体的合二为一,还是家庭成员之间依恋模式的交织。

所以笔者认为,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都是以不安全依恋模式为基础、以投射认同为其常用的防御机制,以不理智的付诸行动为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导致了不幸的产生;而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

附:人格障碍边缘型模式(ICD-11)

6D11.5 边缘型模式Borderline pattern

边缘型模式(Borderline)可适用于广泛不稳定的人格紊乱模式的个体,如人际关系、自我印象、情感的不稳定,并伴有明显的冲动性行为。可表现为以下特点中的多个:为了避免被抛弃(真正的或想象的)而做出疯狂的努力;不稳定而强烈的人际关系模式;身份紊乱,表现为明显而持续的自我印象或自我感觉的不稳定;在高度负性的情感中行为鲁莽的倾向,导致潜在的对自己有害的行为;反复发作的自我伤害;心境反应明显,导致情感的不稳定;慢性的空虚感;不适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愤怒;在情绪的高度唤起时出现短暂的分离性症状、或精神病样特征。

注: 此类别只适用于已被诊断为人格障碍(轻度、中度、重度)或人格困难的个体。


沈阳众安精神专科医院院长。众安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博雅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性心理协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常委、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卫协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她为何总是砍向丈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