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里原创歌曲中,你觉得哪首唱出了经典的感觉?

云小音儿


《经典咏流传》里有很多经典作品,其词曲的创造者是很好吃透了所弘扬的古诗词原作的主旨和意蕴的。但无疑,这种把古人的古诗词与今人的原创白话文歌词融为一体,确实要考验音乐创作人本身的诗意、诗力、天赋及创意想象力的,难度相当大,搞不好就容易落入歌词古、今“两张皮”的羁绊。

比如王铮亮演唱的《一生一阕歌》,这首歌本身的学术水准很高,采用复杂的白话文与古诗文混搭的模式:

首先她的引歌部分演唱的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最著名的4句28个字,

然后整个A1部分是原创的白话文,基本上是五言8句。

副歌的B1,B2部分也是原创的不同白话文。

唱主歌A2部分时内容只有A1部分前4句。

唱完A2再加入了一个独特的、用方言古调吟唱的C部分——这部分的词又是用白居易原诗中的8句。接下来是B2,然后再是一个A3部分——词和旋律几乎是重复A1的后4句。

虽然形式上可谓搭出了很复杂的原创体式,但依然逃脱不了理论上的尴尬:如果白话文词以及旋律非常好地迎合、匹配了古诗词的意蕴,那么就可能难以体现创意价值,逃脱不了被古人诗词牵着鼻子走的窠臼。如果原创的白话文及旋律非常大胆、创新,则有可能离古诗文又太远、太隔。

所以从理论上说,肯定不如胤然体歌词那样,一开始就围绕一个主旨、立意,由同一个(或一组)创意者来原创——包括诗词与白话文,效果要差不少。当然前提是,这个现代的歌词创意人的格律诗词及白话文的创作功底和实力,必须足够好。形象地说,就是把柳永、秦观一类的人与方文山一类的人在歌词上穿越式合作,再与周杰伦一类的人在作曲合作才行。

整体看来,《经典咏流传》很多的歌曲可能也只是证明了经典的古诗文永流传,而这些原创的歌曲只是在“咏流传”,而无法做到本身作品去“永流传”。

仔细回味一下,可能真正的经典,还是那些以邓丽君、徐小凤、罗文为代表的国语歌者,深情传唱“古老、庄严而又多情的中国”的那些古诗词歌曲:《但愿人长久》《几多愁》《独上西楼》《月满西楼》《别亦难》《满江红》等;还有更早的弘一法师作词的《送别》;王立平作曲的83版《红楼梦》里的经典系列歌曲;以及翻译仓央嘉措的情诗《在那东山顶上》等歌曲。

期望能在不远的将来,《经典咏流传》能真正上几首纯粹的胤然体歌词,也就是今人根据某一个主旨,把歌词通篇去用格律诗词及白话文创意,这也是笔者创想胤然体歌词的初衷,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普遍消除诗词与白话文那种“隔”的感觉!虽然难度非常大,但当今中国总有人可以!

虽然让当今的词作人去现学古诗词创作几乎不可能,但让众多诗词高手去学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要容易得多,而且实在不行,他们两类人为什么不能打破壁垒合作呢?

文化引领中国,创意复兴文化,只有这种创意,才能也才是真正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诗词文化!


大白菜音乐


最喜欢第一期那英和肖战演绎的《千年一声唱》。歌词美,音乐美,唱得也美!那英唱出来的歌儿,就是有种大气潇洒的感觉,肖战的声音柔情而克制,很有古代才子的气质。刘卓老师的音乐真的很厉害👍



阳光里的橘猫


本人一直不怎么看综艺节目,昨天偶然点进了《经典咏流传》,看过的朋友也许知道,这个节目主要是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经典诗词。王俊凯的《明日歌》,王力宏的《三字经》,凤凰传奇的《将进酒》,霍尊的《山居秋暝》,陈彼得的《青玉案·元夕》都令人印象深刻。


勤劳的小蜜蜂i


这个问题很想回答一下,强烈安利央视boys的《岳阳楼记》真的超好听啊,为了拯救初中生们😂 范仲淹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古人之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胸怀古今又有几人能够达到? 古仁人之心,是范仲淹对天下百姓的爱心,是对国家的忠心,是对真理的敬畏之心 范仲淹,用他千古不朽的笔墨,将岳阳楼和自己的抱负结合在一起,挥墨写下了这首《岳阳楼记》 千年之后,我们仍然能从这旋律中,感受到他的家国情怀,感受到他的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处在何等环境下,他都心怀天下,看尽世间百态 "范仲淹走到哪里,哪里就可以是春天,他就是百姓的春天,百姓的太阳"


我是夏七夏啊


经典咏流传

2020年这个时间点,今年经典咏流传肯定是"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疫"中。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全国各地人民万众一心,医护工作者,更加是不怕艰辛,不怕牺牲的精神。去到了战疫的最前线,同时在普普通通的平凡老百姓当中,也涌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

当我们全国隔离,战胜疫情后,全国各地疫情趋于稳定时。世界各地的疫情却又峰烟四起,向中国求援的声音,遍地都是。此时此刻,我们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刚下火线又踏异国战场的医护人员,又披甲上阵,奔赴战场……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不顾身的去战胜疫情,中国人民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疫情的精神。无时无刻都体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灵魂所在。无时无刻都让每一个在面对疫情时,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中国;我爱你。我为你自豪[爱慕][爱慕]



金曲榴莲


答悟空问题: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卫视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目的是用歌声唱出五千年中华经典。

在众多名歌手演唱的歌曲中,我首推由康震老师填词,张杰演唱的《主题曲》。

这首歌的绝妙之处在于康震老师将“朱雀桥边野草花”,“好雨知时节”,“举杯邀明月”,“空山不见人”,“雨洗东坡月色清”,“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经典诗句再次加工,好词配好歌,再加上传唱人张杰那治愈性的经典之声,成就了一首绝唱。

中国文化需慢慢品,经典歌曲得细细听。对树立爱国心,推广中国文化,功莫大焉!


老同24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华年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 汇成河流

热泪在心中 汇成河流……

这一首老歌《渡口》是由蔡琴演唱的,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给我们带到那分别的场景,往一气呵成的霸气演绎,蔡琴时隔多年再唱经典老歌《渡口》,回忆与父亲的第一次离别潸然泪下,阿云嘎同样深情开嗓,唱出对大哥的无限追忆与怀念。



山伯洞主


在于歌曲中,最经典的有


1,亭亭山上松

隐藏的意境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上下求索

“上下求索”出自屈原的长诗《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合语境来理解,上下求索可理解为尽我所能努力寻找真理,探寻摸索。也可理解为不愿轻易放弃、持之以恒的心境。

这三首歌最经典,希望也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欣赏!


绝版串烧音乐歌曲收藏


《苔》

在这群来自山区的孩子身上,唱出了苔

他们和自己的支教老师一起,演绎了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首诗,孩子们的演绎恰如其分,直戳人心。

青苔卑微不为人知,但盛开起来堪比牡丹,这唱的,何尝不是孩子们呢?

孩子们唱完之后,一个个都忍不住哭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能来到这样的舞台,这次演唱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梦想成真。

他们一起演唱的梁俊老师,几年前背着吉他去了大山,因为孩子们基础差,他便想到了用唱歌的方式来教诗。

就这样,他一首一首的唱,孩子们学会了一首一首的诗,他们如诗中的苔一样,从未放弃过自己。

这样一个故事,本身就很美好。




青涩的枫叶


你好!就是《经典咏流传》这首唱出了诗人与家乡留恋,传承中华文化

还有《生僻字》百家姓版这首唱出了中国华夏历史的百家姓,通过这首歌让大家更容易记住百家姓,也是传承中华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