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乖巧的娃,也有衝動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孩子被說成是“神獸”,是有科學依據的:


負責情緒管理能力、自控力的前額葉皮層,要到25歲才能發育完全,所以生理落後、本能反應就像動物的時候,完全得靠咱們的引導和教育。


別看我家5歲小葉子平時挺可人兒的,但她和所有孩子一樣,急脾氣上來的時候很倔,也會亂扔東西、甚至想打人……


傳統的共情、教孩子怎麼做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今天我想來點特別的——你很可能沒聽過、但卻很有用的實操方法:


1)身體面對攻擊的三種本能反應——讓孩子更好的“感同深受”被攻擊的人。

2)設定安全“攻擊”區域——讓孩子把想要攻擊的洪荒之力,安全的發洩出去。


看了我下面這個例子,你就全明白了,而且立馬能用起來:)


事情發生在幾天前。


我正在書房工作,聽到客廳挺吵,大概又是姐姐玩的玩具被弟弟搶了,她搶回時火山爆發,還有想拿玩具攻擊弟弟的動作,奶奶警告她,結果火上澆油。

等我出來救火時,感覺戰爭一觸即發,都顧不上共情,誰靠近小葉子,她就能把炮火開向誰。


再乖巧的娃,也有衝動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奶奶帶小魚兒進了房間,沒人和小葉子搶玩具了,但她依然氣鼓鼓的,沒等我開口,她先大聲嚷嚷,表情狠叨的,要把東西揮過來的樣子,“不要過來!”

她手裡拿的是釣魚玩具用的氣墊,倒不是啥特別危險的東西,但這個動作太不友好了。我和她說,“你打過來我會疼。”

“我不管!”

“那好吧,我要確保我們大家都是安全的,如果這個玩具會帶來危險,那我只能把它暫時保存起來,送到一個安全的秘密基地,它不會成為武器的時候才能再拿出來。”

跟著我就把這個氣墊兒,放到了一個小葉子夠不到的櫃子裡。

因為用了“秘密基地”、“暫時保存”這些詞兒,而不是“收走”、“再也不給你玩了。”小葉子沒有進一步爆發。


只是,她完全不想承認錯誤,當我又一次問她,“你知道你剛才那樣揮來揮去,會傷到別人、別人會不喜歡嗎?如果是你被這樣攻擊,你會是什麼反應?”

小葉子倔倔地說,“我什麼都不怕,來打我啊?”

呵,還挑釁上了。

我問她,“你真的覺得你不怕嗎?”

“我什麼都不怕!”

“好吧,其實我們嘴上說什麼,往往不一定是準確的,但是身體的反應會很誠實。你現在嘴上說你不怕,我做個測試,就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的怕了。”

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嘴角也有一點“過招”的微笑。

我隨手拿起一個小物件,衝她眼前一揮,這孩子——立馬本能地眨了眨眼,身體也往後傾了一下,然後笑了。

我問,“寶貝,你知道你為什麼會眨眼、身體會往後靠嗎?”

再乖巧的娃,也有衝動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小葉子有點懵又有點期待的看著我。

“因為這是你身體的真實反應,我們人類在受到攻擊時,會有3種自我保護的反應:戰鬥(反擊)、逃跑、僵住不動,你剛剛眨眼,是僵住了;往後靠,是要逃;如果我動作再‘重’一點,你知道真的會帶來危險,還會往後退、往後跑得更明顯。”

我又請她回憶了一下,衝著弟弟做出攻擊的動作的時候,弟弟的反應是什麼?是不是嚇傻啦?

小葉子咯咯咯地笑,“他嚇傻了,不動了。”

“是的,我知道你本意並不想真的傷害弟弟,但弟弟這樣,已經是在害怕了,你看弟弟還皺了眉,他如果喜歡、願意,就不會是這個表情了。”


“你想想,媽媽和你說可以看電視、不可以看電視,你都是什麼表情啊?”


小葉子笑了笑,她當然知道——自己的“招牌”撇嘴動作。

再乖巧的娃,也有衝動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這個溝通過程,主要是希望孩子更有感同身受他人的能力,孩子往往只有“第一視角”,以自我為中心,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

而如果我們告訴孩子,身體很誠實,它會自己判斷好惡並做出反應,用身體語言(戰鬥、逃跑、僵住不動)和面部表情(皺眉、撅嘴、搖頭、閉眼、肌肉緊繃)告訴你他在經歷什麼,孩子就會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些感同身受的意識,進而約束行為。


不過孩子自己之所以有攻擊行為,是因為她也有憤怒的感受,攻擊性需要得到釋放、而不是被壓抑和壓制

所以問題不在於孩子不能生氣、不能有攻擊行為

,我們自己氣急敗壞的時候,還可能想摔杯子呢,我們只需要告訴孩子,可以怎麼發洩、並且幫助他們發洩


我和小葉子說,“生氣時,你可能會有想要攻擊發洩的衝動,這是正常的,但有一點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壞玩具、也不能傷害到別人。”

跟著,我問了她一個問題,“那你想一想,如果你還是想要扔東西,扔在哪裡,既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會損壞玩具、還不會弄出聲響?”

小葉子陷入沉思,但什麼都沒想出來。

我也是靈機一動,指了指我家的沙發,“那裡好像很安全,你試試?不過,要扔的特——別——精——準——哦!”

這是在用類似“遊戲力”的方法了,小葉子立馬來了興致。


再乖巧的娃,也有衝動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一開始扔的不太準,時不時玩具又滾到地上,叮咣的。


不要緊,我又故意激勵她,“比剛才又準了!加油!只有自控力好、出手精準的小朋友,才能控制好只扔在這個區域

。”

一輪兒又一輪兒,小葉子樂此不疲,掉了的再撿起來,重新扔過去。

再乖巧的娃,也有衝動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轉眼,沙發已被“戰利品”佔滿,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放了電,完完全全沒了憤怒的感受,還變得很歡樂,也更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

類似的,還可以在家裡建立一些“安全發洩區”:


比如在哪裡可以嚎啕大哭、什麼類型的玩具扔的範圍可以更大、甚至還可以用畫畫的方式,這是一種特別好的釋放情緒的方式,塗塗畫畫中,心情會慢慢趨於平靜。


我越來越覺得,養育孩子也是自己在升級打怪:


各種關卡肯定是免不了了,但我們不是要把自己捲入一場場戰鬥,被孩子的反應牽著走,而是要伸出溫暖的手,溫柔地告訴孩子,原來,可以這樣走。

孩子在未來,會感謝今天的你。


—END—

作者:吉吉。二寶媽,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

微信公眾號:manchengzhang123

個人微信號:花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