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乖巧的娃,也有冲动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孩子被说成是“神兽”,是有科学依据的:


负责情绪管理能力、自控力的前额叶皮层,要到25岁才能发育完全,所以生理落后、本能反应就像动物的时候,完全得靠咱们的引导和教育。


别看我家5岁小叶子平时挺可人儿的,但她和所有孩子一样,急脾气上来的时候很倔,也会乱扔东西、甚至想打人……


传统的共情、教孩子怎么做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今天我想来点特别的——你很可能没听过、但却很有用的实操方法:


1)身体面对攻击的三种本能反应——让孩子更好的“感同深受”被攻击的人。

2)设定安全“攻击”区域——让孩子把想要攻击的洪荒之力,安全的发泄出去。


看了我下面这个例子,你就全明白了,而且立马能用起来:)


事情发生在几天前。


我正在书房工作,听到客厅挺吵,大概又是姐姐玩的玩具被弟弟抢了,她抢回时火山爆发,还有想拿玩具攻击弟弟的动作,奶奶警告她,结果火上浇油。

等我出来救火时,感觉战争一触即发,都顾不上共情,谁靠近小叶子,她就能把炮火开向谁。


再乖巧的娃,也有冲动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奶奶带小鱼儿进了房间,没人和小叶子抢玩具了,但她依然气鼓鼓的,没等我开口,她先大声嚷嚷,表情狠叨的,要把东西挥过来的样子,“不要过来!”

她手里拿的是钓鱼玩具用的气垫,倒不是啥特别危险的东西,但这个动作太不友好了。我和她说,“你打过来我会疼。”

“我不管!”

“那好吧,我要确保我们大家都是安全的,如果这个玩具会带来危险,那我只能把它暂时保存起来,送到一个安全的秘密基地,它不会成为武器的时候才能再拿出来。”

跟着我就把这个气垫儿,放到了一个小叶子够不到的柜子里。

因为用了“秘密基地”、“暂时保存”这些词儿,而不是“收走”、“再也不给你玩了。”小叶子没有进一步爆发。


只是,她完全不想承认错误,当我又一次问她,“你知道你刚才那样挥来挥去,会伤到别人、别人会不喜欢吗?如果是你被这样攻击,你会是什么反应?”

小叶子倔倔地说,“我什么都不怕,来打我啊?”

呵,还挑衅上了。

我问她,“你真的觉得你不怕吗?”

“我什么都不怕!”

“好吧,其实我们嘴上说什么,往往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身体的反应会很诚实。你现在嘴上说你不怕,我做个测试,就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的怕了。”

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嘴角也有一点“过招”的微笑。

我随手拿起一个小物件,冲她眼前一挥,这孩子——立马本能地眨了眨眼,身体也往后倾了一下,然后笑了。

我问,“宝贝,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眨眼、身体会往后靠吗?”

再乖巧的娃,也有冲动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小叶子有点懵又有点期待的看着我。

“因为这是你身体的真实反应,我们人类在受到攻击时,会有3种自我保护的反应:战斗(反击)、逃跑、僵住不动,你刚刚眨眼,是僵住了;往后靠,是要逃;如果我动作再‘重’一点,你知道真的会带来危险,还会往后退、往后跑得更明显。”

我又请她回忆了一下,冲着弟弟做出攻击的动作的时候,弟弟的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吓傻啦?

小叶子咯咯咯地笑,“他吓傻了,不动了。”

“是的,我知道你本意并不想真的伤害弟弟,但弟弟这样,已经是在害怕了,你看弟弟还皱了眉,他如果喜欢、愿意,就不会是这个表情了。”


“你想想,妈妈和你说可以看电视、不可以看电视,你都是什么表情啊?”


小叶子笑了笑,她当然知道——自己的“招牌”撇嘴动作。

再乖巧的娃,也有冲动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这个沟通过程,主要是希望孩子更有感同身受他人的能力,孩子往往只有“第一视角”,以自我为中心,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

而如果我们告诉孩子,身体很诚实,它会自己判断好恶并做出反应,用身体语言(战斗、逃跑、僵住不动)和面部表情(皱眉、撅嘴、摇头、闭眼、肌肉紧绷)告诉你他在经历什么,孩子就会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些感同身受的意识,进而约束行为。


不过孩子自己之所以有攻击行为,是因为她也有愤怒的感受,攻击性需要得到释放、而不是被压抑和压制

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不能生气、不能有攻击行为

,我们自己气急败坏的时候,还可能想摔杯子呢,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发泄、并且帮助他们发泄


我和小叶子说,“生气时,你可能会有想要攻击发泄的冲动,这是正常的,但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坏玩具、也不能伤害到别人。”

跟着,我问了她一个问题,“那你想一想,如果你还是想要扔东西,扔在哪里,既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损坏玩具、还不会弄出声响?”

小叶子陷入沉思,但什么都没想出来。

我也是灵机一动,指了指我家的沙发,“那里好像很安全,你试试?不过,要扔的特——别——精——准——哦!”

这是在用类似“游戏力”的方法了,小叶子立马来了兴致。


再乖巧的娃,也有冲动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一开始扔的不太准,时不时玩具又滚到地上,叮咣的。


不要紧,我又故意激励她,“比刚才又准了!加油!只有自控力好、出手精准的小朋友,才能控制好只扔在这个区域

。”

一轮儿又一轮儿,小叶子乐此不疲,掉了的再捡起来,重新扔过去。

再乖巧的娃,也有冲动打人!分享我的“私家”急救法~


转眼,沙发已被“战利品”占满,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放了电,完完全全没了愤怒的感受,还变得很欢乐,也更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

类似的,还可以在家里建立一些“安全发泄区”:


比如在哪里可以嚎啕大哭、什么类型的玩具扔的范围可以更大、甚至还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释放情绪的方式,涂涂画画中,心情会慢慢趋于平静。


我越来越觉得,养育孩子也是自己在升级打怪:


各种关卡肯定是免不了了,但我们不是要把自己卷入一场场战斗,被孩子的反应牵着走,而是要伸出温暖的手,温柔地告诉孩子,原来,可以这样走。

孩子在未来,会感谢今天的你。


—END—

作者:吉吉。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