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1分!醴陵拿了个第一名

2019年湖南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醴陵名列县级城市第一

文明之花越开越艳

93.21分!醴陵拿了个第一名

醴陵城区全景 。(资料图 廖蔚佳 摄)

株洲日报记者 张洁 通讯员/何俊明 彭丽娜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近日,省文明办发布《关于2019年湖南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结果的通报》,此次县级城市测评有53个省级文明城市参与,醴陵以93.21分的成绩,位居第一名。

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统筹推进,着力完善城市管理、培育文明风尚、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手抓,内外兼修,醴陵市交出了一份让人称赞的答卷。

93.21分!醴陵拿了个第一名

瓷城古韵·一江两岸 (资料图 廖蔚佳 摄)

“强身健体”,创建综合水平“有力度”

白色的樱花开了,青青的杨柳枝条细细地垂下来,戴着口罩的孩童,牵着风筝在江边上奔跑,银铃般的笑声飘散在风中……3月14日,在醴陵一江两岸风光带,迎着久违的阳光,市民们享受着春日的美好。

今年春节以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疫情过后,你最想做什么事情”的话题在这期间被人们屡屡谈起。“我想早点恢复城市熟悉的模样,在这里好好工作、生活……”这是许多醴陵人的愿望。

文明创建,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石,正因为城市美好,人们才更加期待。

近年来,醴陵市突出城乡统筹,提升创建综合水平,城市创建亮点纷呈。修建“口袋公园”70余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1平方米,实现300米见园、500米见绿,对27条主次干道进行立面美化,打造左权路、李畋路等一批样板街,城市景观更加亮丽。渌江书院、陶瓷会展馆、1915陶瓷文化特色街区等一大批特色场馆陆续投入使用,“一江两岸”风光带对外开放,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3.75平方米,市民生活更有品质。

安全顺畅是文明交通的前提和基础,莲株高速、东富大道竣工通车,瓷城大道、醴泉路等城市主要街区完成升级改造,城市路网全面拉通。建成“全省领先、县级一流”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实行交警“包段责任制”,确保了道路通畅,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近年来,该市完成45个基层政务服务点的标准化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三级联动”全覆盖。去年对外开放的市民中心,设置服务窗口209个,涵盖891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事项进驻率88.13%,部门进驻率100%。

“塑形铸魂”,城市文明“有温度”

一座文明城,不断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也激发着全体市民共建共享的热情。

“忙完走街串巷的防疫宣传,下午4时,醴陵义工助学小分队又赶赴沩山镇,为资助的学生送去学费和学习用品,疫情防控、助学服务不能停。”3月12日,醴陵市志愿者张谦在自己的朋友圈记下一天的行程。疫情防控期间,该市6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各个角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逾10万场次。

“等这场战‘疫’胜利了,我就回来了。”2月24日,醴陵市第一个按手印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吴立伟,这样告诉妻子。抗击疫情,该市5600余名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坚守急难险重岗位。

爱心涌动的醴陵,总是不断给人以温暖,也澎湃着永远的希望。

“中国好人”陈自绪、“诚信老爹”潘尧生、“关爱生命万里行”创始人肖敬……醴陵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两年评选一届道德模范。目前,该市有各级道德模范48名,在全市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同时,该市还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体系,努力培育文明新风尚。现有志愿者组织30余个,注册志愿者10.6万人,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124个、窗口行业便民服务点80余个。持续开展“十大文明行动”,举办“同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书香醴陵、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系列主题活动。该市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文明单位9个,省文明村镇4个。

文明之花,让城市乡村铺上幸福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