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總有人走在逆行路上,不畏艱難、不懼苦痛,為抗疫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面對疫情,白衣戰士們沒有猶豫與遲疑,他們儘自己所能為這場戰役助力。就讓我們再次走進他們,傾聽他們的事蹟,感大愛之心,壯抗疫之志!

抗疫一線默默奉獻的院感專家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面對疫情,作為醫院院感科科長的黃瓊華一直帶頭奮戰在疫情防控前沿,承擔起全區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培訓、防控工作督導以及院內防控工作的重任!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1月17日中午12:30分,正在吃午飯的黃瓊華接到區衛健局緊急通知,請她在當日下午14:00分給全區醫療機構相關人員進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培訓。疫情就是命令!她立即放下手中碗筷準備課件,由於平時準備充分,她非常順利地完成全區第一次培訓。隨著國家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的不斷修訂,她加班加點查閱資料、準備課件,很多次都熬夜到凌晨一、兩點。她先後完成區級和院級防控知識培訓和指導16次,使全區醫務人員防控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她用3天時間親自策劃、撰稿並組織拍攝了20分鐘教學視頻《新冠肺炎防控期間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操作流程》,首次將辦公區域及隔離病房防護用品穿脫過程進行彙總和規範演示,供全區醫療機構學習。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作為成都市醫院感染質量控制專家組成員,參加過成都市“二甲”醫院評審及多次醫療質量檢查,經歷過抗擊“非典”,有著10多年豐富經驗的資深院感專家,黃瓊華深知要儘快控制疫情,必須管理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好易感人群。在她的提議下,醫院迅速採取一系列科學高效的院感防控措施:對全院佈局流程進行流程再造;設置三通道管理,採取憑證單進單出循環管理;根據國家和省、市、區關於新冠肺炎診治和防控要求,制定應急預案、消毒處置流程、運輸路線圖等,最大程度地減少和避免院內交叉感染。在此基礎上,她每天堅持下科室督導人員防護、各區域空氣和物表消殺、醫療廢物管理等落實情況。通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她帶領科室人員圓滿完成了對臨床科室的培訓和指導工作,在多次的國家級、省市區級檢查中受到領導和專家們的認可。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疫情發生後,黃瓊華每天工作近15個小時,連續1個多月早出晚歸,生活規律被打亂,不能按時吃飯,沒有斷過藥的胃病又加重了,有時在睡夢中被痛醒。即使這樣,她從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始終堅守工作崗位,沒有休過一天假。醫院領導經常關心和提醒她要多多休息,她總是很簡短地回答:“我一點都不累,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她就是這樣一個不善言辭而默默奉獻的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從護士到“片長”的逆行路

曾徐瑾是東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護士,也是一名居家醫學觀察小組的“片長”,現負責東昇街道普賢社區的醫學觀察工作。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這個春節,因新冠肺炎疫情,單位號召大家積極投入防控工作。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曾徐瑾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大年三十,她將兩個年幼的孩子送到母親家後立即返回自己的崗位,參與居家醫學觀察工作。2月1日,該中心對居家醫學觀察工作進行調整,成立了分片包乾組,她被安排到了普賢社區,成為了一名“片長”,踏上了護士到“片長”的逆行路。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普賢社區是東昇街道25個社區中外來人口最多的社區,每天都有很多新增任務。“從普通的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到片長,我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更重了,這是黨組織對我的考驗,我一定要好好完成任務。”曾徐瑾說。從此,她每天早晨從公衛科受領新增的觀察任務,領取小組需要的物資物品,清點小組工作人員後,便開始了一天的入戶工作。到居民家中測量體溫,詢問健康狀況,指導家庭消毒及心理疏導,同時核對居民的姓名、身份證、返回雙流的時間及方式等等。從1月25日至今,從未間斷,每到一戶新增的居民家中,詢問完情況之後,她都會親手送上她的電話號碼,告訴居民如果有需要隨時給她打電話。元宵節這天,曾徐瑾照常帶領著組員入戶走訪,當她給居家醫學觀察14天期滿的居民帶去解除隔離告知書時,居民感激地說道:“元宵節不能請你們吃湯圓,送上一封感謝信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感謝你們持之以恆的關心,讓我們愛上這個有愛、包容、有發展的城市——雙流”。雖然入戶走訪很累,但是每每聽到居民們暖心的話語,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她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曾徐瑾每天完成工作後,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家,接通孩子的視頻,視頻那邊兩個可愛的兒子爭著要和媽媽講話:“媽媽!媽媽!我今天做了數學、背了唐詩,還做了手工” ;“媽媽,我想你和爸爸了!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啊?”面對孩子的問題,她說“等我們勝利了,你們就可以回來了,我相信快了!”掛斷視頻,淚水再也忍不住了。

她的丈夫李小聰是雙流區婦幼保健院手術室的一名護士,同時也是一名援藏醫務人員。疫情發生後,他主動放棄休假,第一時間投身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在組織的統一安排下,加入到九江社區入戶調查工作。夫妻倆各自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充分發揮“雙線作戰”的優勢,共同抗擊疫情。


抗疫一線的敬業與堅守

鍾剛,中共黨員,2020年1月從華西醫院履新區第一人民醫院(華西醫院空港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靠前指揮,堅守一線,為雙流區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作為醫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疫情防控攻堅戰一打響,他立刻進入24小時戰鬥狀態,牽頭制定科學化疫情防控流程、方案,第一時間抽調骨幹人員加強感染性疾病科防控力量,規範設置隔離病房,籌備各類應急物資,及時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同時,依託華西醫院的技術優勢,承擔起全區疫情防控知識培訓、遠程會診等重任,負責對全區醫療機構疑難病例進行24小時專業指導和會診,一天到晚他的電話和微信響個不停。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防控一線隨處可見他忙碌工作的身影。春節將至,家住成都,平日裡早出晚歸、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帶頭放棄假期,以院為家。白天,他奔走於全院各科室,傳達上級指示,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檢查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晚上,他加班加點巡查全院,深入感染性疾病科詳細瞭解當天工作情況,記錄全天工作動態,梳理上級文件要求,準備第二天工作安排。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他關心職工冷暖,待病人如親人。2月28日,一位因肺部感染收治入院的彝族少年即將出院,鍾剛拿出自己的手機幫他聯繫上家人,叮囑他路上注意安全,讓彝族少年倍感溫暖、感動。

在抗“疫”鬥爭中,他先後制定下發文件40餘份,組建涵蓋內外婦兒等多學科共135人的應急救治梯隊4個,部署、檢查疫情防控工作50餘次,開展全區及院內防控知識培訓20餘次,組織遠程會診、疑難病例討論100餘例,用敬業和奉獻詮釋了一名黨員幹部的責任和擔當!

他們的安全是我的責任

院感科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贏這場硬仗的主要部門,疫情暴發以來,彭鎮衛生院院感科科長雷霞雨始終堅守崗位,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她及時組織防控知識培訓,指導科學防控,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遏制疫情傳播蔓延,切實保障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作為院感科科長,她率先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專項防控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同時還制定發熱門診佈局流程、防控流程、應急預案等,使醫務人員工作起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她總是親自為入戶醫學監測人員準備防護工具,並反覆向他們交代各種注意事項,確保每項工作不出差錯。當醫務人員下班後,她繼續堅守崗位,在指導人員對醫院進行全方位消毒後,她才會安心離開,但無論前晚加班到幾點,第二天早晨她的身影總會準時出現在醫院。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2月14日,她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雷霞雨表示:“醫務人員和群眾的健康安全是我最大的責任,我會積極向黨員們看齊,時刻衝鋒在前,盡全力做好院感防護工作,和臨床一線人員同心同行,共抗疫情,一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次疫情讓她看到了全國人民攜手同心、共渡難關的勇氣和信心,也讓她更深刻認識到黨領導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更讓她堅定了入黨的決心。

有一種離開叫永

2月19日,對雙流區西航港社區醫院的劉利同志來說,有一種離開叫永別……。

劉利的父親患病已久,臨近春節,病情加重,送進了自貢當地ICU搶救。大年二十九值完夜班後,劉利本想大年三十上午就往自貢老家趕,好好陪老人家走完人生最後的時光。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第二天天剛亮,正在家裡收拾行李準備回自貢老家的劉利,接到了西航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疫作戰的“號召令”。他沒有一絲猶豫,馬上撥通了母親的電話,“老漢兒你先照顧到,醫院現在需要我們,我暫時沒辦法回來了”,還未等母親多說幾句話,他便掛掉電話,匆匆趕往單位。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崗位就是戰場。回到崗位後,除了跟科室主任輕描淡寫地提了一下父親病情,就再也沒有聽他在科室說起過父親已病危的事。

發熱門診分設疫區接觸、相關接觸者就診處和普通發熱患者就診處。具體任務是詳細詢問患者是否有疫區及相關接觸史,然後詳細登記患者個人信息,進行提問初篩,最後根據患者是否有疫區及相關接觸史情況,在做好患者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分別引導至相應發熱門診交由發熱門診醫護人員接診,剛開始一次班就是24個小時。作為科室唯一一名“男戰士”,他主動挑起了24小時輪值發熱門診的活兒。

“讓我去吧,我現在一個人住,我是男人,家人現在都不在身邊,萬一有什麼問題,回到家也不會傳染別人,你們不一樣。” 為了給同事分擔一點工作量,這是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早上5點,正是霜起最冷的時候,本應6點到高速路口卡點處換班的劉利,提前一個小時就到了。“你一個女生,這麼冷,還熬個通宵,我早點來換你,你快回去睡覺吧!”滿眼疲憊的他微笑著說道。他就是這樣一個無時無刻不在為別人著想的人。可殊不知他家裡面的父親已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等著兒子順利完成任務後回家。縱然心底有萬般的牽掛,他都一個人默默壓在心底。

2月19日,劉利的父親永遠地閉上雙眼。“不好意思,添麻煩了,我恐怕必須得回去一趟處理父親的後事了。”劉利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後,哽咽地對科室主任王磊說了這句話。

做為子女,父親生病彌留之際都不能陪伴在側,劉利留下了不可彌補的遺憾。但是劉利深深知道,在父親和疫情防控面前,他承擔著兒子應盡的孝道,更揹負著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的重任。

盛開的百合

最近,我區某定點居家醫學觀察酒店醫療保障組收到了許多感謝信和留言,祝福的背後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這個組的成員雖然年齡不同、職務不同,但大家都愛崗敬業,團結互助,工作積極認真負責,重擔爭著挑,困難迎面上。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醫療保障組有9名工作人員,由醫療和疾控中心專業防控人員組成,組長為衛健局綜合監管科科長龍燕。主要任務是為湖北來雙的居家醫學觀察者進行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她們每天要為留觀者進行早晚體溫的監測,詢問他們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醫療保障組將專車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同時還要指導酒店進行消毒。每天從早到晚還要時時注意留觀者的思想情緒,和他們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儘量滿足他們提出的合理要求,讓每個留觀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鮮曄,是東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科科長,平時就有極強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作為東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定點居家觀察酒店醫療小組負責人,她深知責任重大,每天總是早起晚睡,不但要安排醫務人員的工作,更要親力親為居家醫學觀察者的各項事宜。由於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加之事情繁多,她思想上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直堅守在“陣地”,連續半月未回家,但她雖苦尤樂,一直保持著旺盛的鬥志。

趙蓉,是疾控中心58歲的副主任醫師,雖然年屆花甲,但仍堅守崗位,每天仍然和年輕人一樣,忙前忙後十多個小時,雖然累得精疲力盡,但從不言苦,還經常在大家心情煩躁時講笑話調節氣氛,是大家敬重的老大姐。

由於事情複雜繁多,他們的工作不分晝夜,有時常常通宵達旦,白天晚上隨時都有留觀人員進住,這導致她們吃飯睡覺毫無規律,生物鐘被徹底打亂,往往剛端起碗又要立即放下,剛躺下又要立即起床。還有醫生趙建宇、鄒登宇、雍剛,護士劉莉莉和羅雪,對留觀人員的抱怨和情緒發洩都是默默忍受,往往是擦乾眼淚,又立即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由於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和對留觀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她們的服務態度和盡業精神得到了廣大留觀人員的高度讚賞和充分肯定。有一對年近70的武漢退休老教師,兩夫妻都有高血壓病,身體不是很好,鮮曄和同事每次給他們量體溫、量血壓時都要對他們噓寒問暖,把自己買的零食水果送給他們,這讓兩位老人非常感動,觀察期滿後她們不但向東升社區服務中心寫了感謝信,解除居家觀察後還給醫療保障組的鮮曄打電話:鮮醫生,我們好想你們!你們以後來武漢一定要跟我們說,我來接你們!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四)

還有位外國國籍飛行員,組長龍燕帶領醫療保障組經常用英語與他交談,儘量滿足他提出的合理要求,終於讓這位進觀察酒店後一直緊繃著臉的外籍人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臨走時他竟主動提出要和保障組的成員合影留念,併為醫療保障組全體人員寫下了感謝留言。生動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這就是醫療保障組的群英們,一朵朵盛開的美麗的百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