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對華“利大於弊”

受投資者擔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石油需求和沙特宣佈將增加石油產量等因素影響,3月9日-15日當週,國際油價上演暴跌行情,紐約油價下跌23.13%,倫敦布倫特油價下跌25.23%,引發了全球市場震盪。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價格的劇烈變化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了廣泛影響。國際原油市場暗流湧動,又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油價大幅下跌

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3月9日開盤後遭遇重挫,最低價位每桶31.24美元,紐約原油最低價位則下挫至每桶27.35美元,最大跌幅均超過30%,創下了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已下跌超過20%。

“支撐國際油價穩定的基礎是供求關係大體均衡。”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說,三大因素決定了國際油價走勢:從需求側來說,國際石油市場需求景氣度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世界經濟、能源結構、消費彈性等要素;從供給側來看,油價與產油國石油產量和開採技術、替代能源、庫存規模等因素有關;從“第三側”來看,油價也會受到國際投機資本參與石油交易活躍度的影響。

白明進一步分析,此次國際油價暴跌的直接原因是沙特和俄羅斯掀起“價格戰”,尤其是沙特對原油日產量的表態,引發了市場恐慌。從需求側來看,全球經濟增長低迷,疊加疫情影響,市場需求不振。這些因素引來投資者在“第三側”做空國際油價,起了“落井下石”的作用。

據國際能源署3月9日預計,今年全球石油消費將出現2009年以來的首次萎縮。據石油輸出國組織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預計為日均48萬桶,低於2019年12月預測的日均110萬桶,並面臨進一步下調的風險。

在影響國際油價的諸多變量中,中國也是舉足輕重的一方。“中國經濟景氣程度決定了國際原油價格所能達到的高度。”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油品事業部總監張龍星認為,中國既會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也會從需求側影響全球油價。中國是當前全球原油需求的龍頭,特別是近年來中國陸續建成投產大煉化項目,成為全球油市的重要需求方。

有機會也有挑戰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在今年1月發佈的《2019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中稱,2019年中國原油淨進口量首次突破5億噸大關,成品油淨出口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雙破70%。此次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的貿易和經濟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張啟迪認為,原油價格暴跌對中國經濟利大於弊,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原油進口成本降低,可降低煉油產品、農藥、化肥、化纖、塑料、建材、橡膠、煤炭等行業成本,帶動經濟運行成本下降;二是有助於改善國際收支平衡,增加外匯儲備;三是生產成本下降和終端消費產品價格聯動下降有望降低國內物價水平;四是油價下跌有助於緩解國內通脹壓力,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大央行降準和降息的政策空間,有助於穩增長目標的實現;五是原材料和中間品生產成本下降有利於增強出口企業的競爭力。

白明則強調,現在中國的能源供應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國際市場,國際油價暴跌無疑會減小中國進口石油的成本壓力,企業可藉機增加進口。同時,油價下跌會影響一些產油國能源類上市公司業績,對於中國企業投資來說,可找準機會開展股權合作。

不過,我們也要注意“硬幣的另一面”。“國際油價暴跌,中國不應沉浸於‘偷著樂’。”白明認為,一是中國原油開採成本為沙特的3倍以上,油價如果持續暴跌將給中國油企和石油產業帶來挑戰;二是近年來中國與多國簽署了石油長期採購協議,中國或將難以享受此輪降價紅利。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石油價格如果持續下跌,弊端會逐步顯現,比如會不斷推升資本市場和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給宏觀經濟穩定和企業生產帶來更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