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丞相、魏王,距離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但他為何止步於此?

曹司空,曹丞相,魏王這些稱號其實說的都是同一個人。

他就是三國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曹操。大家都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再加上大漢朝廷的裡裡外外都是曹操的,最後還封了魏王。離那個皇帝寶座只有一步之遙,那他為什麼不直接自己做皇帝呢?

天下未穩,亂世未平


司空、丞相、魏王,距離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但他為何止步於此?

曹操晚年的時候,也就是他自封魏王不久。那時的天下正處於三國時期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先是北方反曹勢力此起彼伏,魏國區域內盜賊蜂起、緊接著又是關羽攻下樊城,水淹七軍,兵鋒直指許都。

在這種環境下,如果曹操貿然稱帝,很可能就會引起各地諸侯軍閥的反對,到時候得不償失。尤其是劉備和孫權,他們兩個肯定首先不服。

弄不好,天下還會群起而攻之,曹操還有可能落得像袁術一樣的下場。所以,曹操是聰明人,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什麼時候不該幹什麼。

司空、丞相、魏王,距離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但他為何止步於此?

就像他後來說的那句“若天命在吾,吾願為周文王”,他可能早就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是當不了皇帝了,這個“燙手的山芋”自己這一輩子是吃不到了。他能做的就是幫自己的兒子蕩平天下,匡扶四海,還天下以太平。

讓自己的兒子不至於像他這樣,面對那觸手可得的位子,卻可望而不可即。這就是曹操不稱帝的一個重要原因。

漢室掣肘,人心未歸


司空、丞相、魏王,距離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但他為何止步於此?

那時的天下雖然早已分崩離析,但不管分成幾塊兒,依舊姓劉,也就是說還是大漢的天下,各個諸侯,軍閥,也都是大漢皇帝的臣子。

曹操也不例外,雖然他已經成了魏王,但這個魏王還是以漢獻帝劉協的名義封的。所以說,只要他不稱帝,他就永遠是漢臣。

另外即使整個大漢朝都是由他曹操在支撐,但還是有一些大臣是忠於劉氏的,像楊彪、司馬防等這些老臣。

司空、丞相、魏王,距離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但他為何止步於此?

這些人用曹操的話來說就是愚忠,但在他們自己眼裡,大漢皇帝就是他們唯一的主公。這些人,不僅無時無刻的效忠漢朝,保護漢獻帝。還在各種情況下與曹操做對,出賣曹操。

像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就曾在袁紹的大營中搜出好幾箱“漢臣”與袁紹的往來書信。這些人拿著曹操的俸祿,卻處處對曹操掣肘,就是因為天下還未歸心。

不論是平民百姓,軍閥諸侯,或是王公大臣他們的心依然向漢,而曹操在他們的眼裡或許就像何進、董卓那樣不過為一時之雄,過後也就是過往雲煙。不過最後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是錯誤的。

內心猶豫,恐遺臭萬年


司空、丞相、魏王,距離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但他為何止步於此?

曹操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

至今為止,關於他的評說、分析依舊層出不窮。不管怎樣,我認為曹操算得上是梟雄,但不一定是漢賊。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沒有稱帝,儘管在當時許多人都罵他是漢賊。連周瑜也說曹操“名為漢臣,實為漢賊”。

但後來的事情就只有我們知道,曹操做了魏王,但也僅僅是魏王。他並沒有對漢獻帝做什麼,儘管曹丕稱帝,但也使劉協得到了善終。

就像是曹操說的那樣:“如果沒有他,不知道會有幾個人稱王,幾個人稱帝”。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這是曹操的辯白,但我覺得事實的確如此。

司空、丞相、魏王,距離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但他為何止步於此?

曹操的魏國確實控制住了當時的局勢,穩住了天下大勢,沒有使民族分裂。或許,曹操最終沒有稱帝,也是在害怕那青史上的一筆吧。他一生都在為漢家做事,肯定不想到頭來,變成個漢賊。

他一時是漢臣,就一輩子都是漢臣。他沒有像劉備那樣擁有一副天生的政治面具,到哪都說自己是漢室宗親。這也說明,他要比劉備真實的多。曹操自己做到了問心無愧,至於後世就不是他所能控制得住的了。

在當下,無論是影視劇,還是遊戲,似乎曹操就一直是個反面人物,而劉皇叔才是匡扶漢室的正義化身。可是,劉備就一定是漢室宗親嗎?而曹操就一定是漢賊嗎?這些都不過是後世的主觀臆斷而已,所以至於曹操為何不稱帝?這也不是我們所能覺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