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新聞再訪“疫線面孔”:那位站著睡著的護士入黨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偉 通訊員 鄭徐麗 佔振宇

還記得這張刷爆朋友圈的照片嗎?照片中的主人公張琪,是衢州常山縣人民醫院兒科的一名護士,90後的她從未想過自己會因為這樣的方式成為“網紅”。

看了報道後,著名詩人黃亞洲還專門為她寫了一首長詩。

小时新闻再访“疫线面孔”:那位站着睡着的护士入党了

由小時新聞出品的疫線面孔系列中的這張海報,也打動了很多讀者。

“當時正好交接班,長時間連軸轉有些累了,靠著門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沒想到被護士長給拍下來了。”疫情爆發後,張琪和科室另外4名同事一起,被抽調到常山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3月5日,幾個人已經結束隔離,重返兒科崗位。

脫下厚重隔離服的張琪,笑起來很甜:“我和那些擺脫病痛和恐懼的患者一樣,現在感覺空氣都是甜的。”

小时新闻再访“疫线面孔”:那位站着睡着的护士入党了

火線入黨:“我只是抗疫戰線上千萬醫護工作者中的一員”

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張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了入黨申請書。

小时新闻再访“疫线面孔”:那位站着睡着的护士入党了

“經過這次抗疫,我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深受影響,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夠加入黨組織,成為一名黨員。”她對小時新聞記者說。

3月12日,張琪接到了衢州市委組織部“火線入黨”的通知。

張琪的入黨申請書內容節選:

我是張琪,大家對我的認識可能源於一張靠著門框熟睡的抗疫護士(照片),是的,我只是抗疫戰線上千萬醫護工作者中的一員,恰巧讓毛水仙護士長抓拍到我。

我是一名90後,我們90後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乏善可陳,但是從小我就希望自己是一名黨員。從非典、汶川地震、雪災,這一樁一件的事情中,或許別人看到的是我們國家的多災多難,但是我眼裡只看到那成千上萬的黨員們,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的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頭執行黨和國家現階段的各項政策,勇於開拓,積極進取,領導全國人民進一步走向繁榮富強。

“能夠在抗擊疫情這場戰鬥中貢獻一份力量,成為一名預備黨員,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激勵,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非常感謝組織能夠給我這樣的機會,我一定會繼續努力,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她說。

小时新闻再访“疫线面孔”:那位站着睡着的护士入党了

張琪現在已經回到了兒科病房。

戰疫38天: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體會那種艱辛和不易

從1月26日正式進入常山縣人民醫院集中隔離治療點,到3月4日“出山”,這38天的抗“疫”經歷令張琪一生難忘。

“一件防護服要穿幾小時,一天下來不敢喝水,因為上廁所穿脫不方便,每天長時間戴著口罩感覺呼吸困難……”張琪清晰地記得在隔離病房的點點滴滴。

參加工作以來,這是張琪第一次參與這樣的救護工作。

初期,因為集中隔離治療點主要負責收治當地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疑似感染者,一方面擔心防護做得不到位,不小心被感染,另一方面因為自己也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重大疫情,心裡不免有些心慌、緊張。

“剛進去的那兩天確實有些緊張,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好。”張琪坦承說。

張琪說,都是前輩們的細心指導,同事們的熱心幫助,患者們的貼心理解,讓她有了信心。“因為戴著防護服呼吸不方便,護目鏡經常會糊掉,好幾次打針的時候看不清,同事們就會來搭把手,心裡很暖。”

在隔離病房,為了儘量避免直接接觸患者,防止感染,她和同事每天上班前都要穿上厚重的三級防護隔離服,全副武裝至少幹滿4個小時,輪流短暫休息幾分鐘又重新回到崗位。連衛生間也不敢去,因為去一次衛生間的代價太大:穿脫防護服至少需要20分鐘,需要全部更換防護用品。所以大家在上班前都不敢吃一點東西,甚至喝一口水。每次從病區出來,都被厚厚的防護服悶得汗流浹背,頭頂的汗珠滑過臉頰,溼透衣服,護目鏡也是層層水霧匯成的水滴。

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體會到隔離病房工作的不易和艱辛。她也越發理解了那句話:“看似盔甲的防護服下面,多的是你看不見的汗和淚。”

在集中隔離治療點,張琪和同事的工作是分秒不停細心呵護監測,每天查房、測體溫、送餐、工作始末消毒、處理感染垃圾等,還要安撫留觀人員的情緒,舒緩他們的壓力。這種艱苦的工作負荷和心理壓力,對每個醫護工作者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驗。

“這一個多月裡,我成長了很多,也讓我對以後的工作和生活更有信心了。”張琪笑著說道。

脫下防護服回家,她一口氣吃了5個媽媽燒的鴨頭

滷鴨爪、鴨頭,是張琪最愛的菜,尤其是媽媽做的,那叫一個美味。

脫下隔離服生活恢復正常後,張琪終於吃上了心心念唸的“人間美味”。“在裡面的時候,特別想念這個味道。”她說。

時隔一個多月,一家人終於重聚。媽媽像要迎接一位最重要的客人一樣,提前備好了食材,用心烹飪,等著女兒回來吃。

小时新闻再访“疫线面孔”:那位站着睡着的护士入党了

一家人其樂融融,享受幸福時光。

“吃得太爽了,我一下吃了5個鴨頭,辣翻了。”張琪說。

小时新闻再访“疫线面孔”:那位站着睡着的护士入党了

事實上,母親蘇菊仙也只是比女兒早4天回了家。

疫情發生時,蘇菊仙也在醫院工作,是常山縣人民醫院內科二病區的一名護工。女兒奔赴最前線的這段日子裡,她也沒有回家,選擇了留守在醫院,照顧病人。“當時主要考慮醫院人手緊張,況且這種特殊時期我每天上下班進出村子也不合適,所以就一直住在醫院裡。”

小时新闻再访“疫线面孔”:那位站着睡着的护士入党了

蘇菊仙說,那段時間裡,她自己也很謹慎小心,做好各項防護。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這對母女用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

在她們的背後,是一家人的全力支持與理解。

“我不擔心,我相信她們會照顧好自己的,我支持她們。”張琪的父親張長和成了妻子與女兒背後的那個男人,一個人守著家,照顧小女兒。

小时新闻再访“疫线面孔”:那位站着睡着的护士入党了

張琪和妹妹張蘇琪。

“經歷這次的事情,我才發現姐姐比我想象中的更勇敢、更堅強。”張琪的妹妹張蘇琪,是一名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的大一學生。她說,姐姐是一個很溫柔,有些靦腆的人,很愛家人。此次疫情,當得知姐姐主動請戰,要求前往最前線,她很感動。她說自己一定要向姐姐看齊,努力學習,也成為像姐姐這樣有擔當,對社會有貢獻的新一代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