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錯這三點,孩子智商再高也沒用!

智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事實上,孩子的智商雖然一部分取決於先天父母的遺傳,但後天環境的因素對智商的影響也很大。


家長做錯這三點,孩子智商再高也沒用!


舉一個例子吧。


一位叫做克里斯托弗·蘭根的少年,智商高達190,遠超科學家愛因斯坦40分,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蘭根3歲便能閱讀晦澀難懂的書籍,5歲開始思考哲學問題,上學後更是無師自通年年跳級。


但就是這樣一個天才,我們卻很少聽過他的名字。


因為蘭根的家庭並沒有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在大學早早輟學後,最終一事無成。


智商再高的天才,沒有好的家庭教育也是枉然。


為了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更加成功的未來,下面三件事,家長千萬別做錯,不然孩子智商再高也白費!


盲目開發


上週好朋友梅梅來找我,手機裡一堆大腦開發的學習資料,想讓我幫忙挑挑孩子上哪個最好。


我一口回絕了她:“一個都別上!”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家長們總是絞盡腦汁的希望孩子能夠得到好的教育,當然更希望通過大腦開發來找到更多孩子的可能性。


這樣的心情,我能夠理解,但是大腦開發類似的課程千萬不能亂上,否則就是害了孩子!


家長做錯這三點,孩子智商再高也沒用!


在一項社會研究中證明:


“人為的干預可以在短期內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當人為干預消失後,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會降回來。”


所以想要一勞永逸的提高孩子的智商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還會有許多副作用。


  • 過早開發智力,容易讓孩子形成固化思維,失去想象力


  • 養成被動獲取知識習慣,失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影響自主思維能力


  • 通過直接灌輸和大腦開發,孩子沒有經驗,很容易造成情感缺失


  • 因為專注大腦開發而忽略其它能力的培養,孩子的協調性會很差


我們都聽過拔苗助長的故事,孩子就和小小的幼苗一樣,有自己生長的規律,過多的干預反而會適得其反。


誇讚聰明


“你真聰明!”


這算是我聽過最常誇獎孩子的語句之一了,在孩子獲得某個獎項或表彰時,家長總是會習慣性這樣表揚孩子。


這是萬萬不可取的,因為你在誇獎孩子聰明的時候,是對孩子天賦的認可,而不是努力的褒獎。


久而久之會在孩子心裡形成天賦比努力更重要的認知。


智商高的孩子就會有恃無恐不再積極的完成任務,而相對天賦弱一些的孩子就會產生“努力也沒用”的消極心態。


家長做錯這三點,孩子智商再高也沒用!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將孩子分成兩組完成同一系列拼圖任務。


第一組孩子完成後研究人員會誇讚他:“你真聰明!”而第二組孩子完成後則被鼓勵:“你很努力!”


當實驗進行到第四輪時,面對和第一輪差不多難度的拼圖,被鼓勵努力的孩子平均分數提高了30%,而相反那些被誇讚你真聰明的孩子,分數卻下降了20%。


當時這項實驗的研究結果震驚了整個學術界,也由此證明了,家長想要表揚孩子時,說“你真努力”比“你真聰明”會好得多!


所以,下次家長想要誇獎孩子的成果時,請這樣說吧:“一定是因為你的努力,才會取得這樣好的結果,我為你驕傲!”


畢竟鼓勵一個孩子的努力比認可他的天賦重要的多。


過度關心


馬克思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孩子的智商和專注力是互相影響的,兩者的關係很大程度影響了孩子成績的好壞。


家長的過度關心會使孩子無法養成專注的習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孩子好奇心重,經常因為一些興起的小玩意走不動路,可能是正在搬家的螞蟻,也可能是長得像狗一樣的雲。


但是大部分家長面對孩子的天馬行空並沒有很多耐心,而是拉著孩子說:“看什麼看,趕緊走!”


孩子的專注力就在這一刻被無情打斷了,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問題。


家長做錯這三點,孩子智商再高也沒用!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研究發現:


孩子只要到達某一個階段,就會對特定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表現出強烈的動手慾望。


這個階段孩子對事物展現的興趣,會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正在專心的研究手裡的玩具或是盯著某一事物發呆的時候,不要急著去打斷他。


家長可以試著加入孩子,瞭解他的想法,和他一起將手頭上的事情解決,這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有很大的幫助。


家長做錯這三點,孩子智商再高也沒用!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智商只是一個門檻,影響孩子看待事物的能力,但卻不是絕對的,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圍有時候會比孩子擁有高智商更為重要。


就像我開頭提到的智商高過愛因斯坦的天才蘭根,因為缺少好的家庭教育,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天賦,一生默默無聞。


想要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獲得成功的未來,家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不管你的孩子是天賦異稟還是平平無奇,他的未來很程度上掌握在你的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