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4个月后,我已经不是我了

2019年11月份,因为经济环境的不友好,我们公司解散,然后我就被裸辞了。

刚刚裸辞的时候,对于如何去找下一份工作没有任何热情,就想好好休息一下,或者停下来好好看看自己的状态。

那时的我对自己的状态是不满意的:对工作没有很大的激情,也没想过自己的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

是在内容营销的领域继续深耕,还是跳出来做更宏观的品牌传播?看似对生活充满了洞察,一切都看淡的样子,其实内心是有些隐约的恐慌和焦虑的。

歇了一周之后,就开始定点投简历,前老板和同事都帮忙介绍了几家公司,大多是创业公司,比较精准的内容营销岗位。

聊了几家之后,都没有进一步的结果,我才发现,之前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多高估;

要的薪资算是行业平均水平,但面试时HR给的薪资并没有达到期望。

我也发现,工作室的解散,也许并不是经济形势不好的唯一信号。

慢慢地,我开始变得更为焦虑了,每天在家投一些简历,不时就要看看猎聘、智联等APP。

甚至买了简历刷新和置顶功能,想提升被发现的机率(买了智联的这个功能,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所以千万别花这个钱,我倒是觉得如果尝试的话,可以试试简历优化这个功能,毕竟最后留下来还是自己的)。

一旦有面试机会,我会变现的相当积极,但对于HR和业务部门来说,太过积极的态度也许代表了一些虚有其表吧。

大概面试了五六次之后,我发现自己或许真有什么问题,让我高估了自己。而且一直对外宣称非常缺乏人手的企业,好像也并不是那么缺的样子。

后来就是过年,我甚至在年三十的时候,都刷新了一下简历,也许我是魔怔了,才认为HR会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联系我。

其实所谓的焦虑,一方面是因为怕被职场抛弃,在离开职场这么久之后,如果再返回职场,会不会很难再适应;

另一方面当然就是经济原因,如果再找不着工作,生活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

直到遇到了疫情,也许是因为处在这个不可改变的境地,所以一下子放松下来,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这个空闲时间里闲着。

再然后我发现,其实人生并不是只有进入职场一个选择,也许可以选择做一个自由职业者,也许可以做一些简直工作,或者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一项技能,总而言之,让自己忙起来,不要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现在的自己,用心安理得来形容真是非常贴切了。

估计即使疫情过去,我也不会有特别焦虑的心态了。

如果真的想要挣钱,其实干啥都行,哪怕是去洗盘子,就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每天学学英语,写点文章投投稿,然后再学学我小时候特有天赋但一直没机会学的绘画,感觉还挺充实的,干劲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