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長輩教導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於是上學後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奉為座右銘。總覺得人要想有出息,就一定要像利劍歷經千錘百煉,像梅花那樣熬過寒冬風雪。
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當成年後的自己真正地在社會上有了一番深切的體會後,才對長輩的教導與詩詞中歌頌的“苦難”有更深的理解。
本文試結合身邊的故事及所見所得,淺析“苦難”與坎坷到底有沒有其真正的價值或意義。
今天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瘦弱但顯精幹的少年踩著單車,吃力地沿著很長的坡往上蹬著車子,我看到自行車後座上那個方形的裝餐盒,我不禁有點吃驚!送餐可是個趕時間又耗費體力的活,怎麼騎單車呢?
看得出來他很著急,因為等紅燈的時候他先是右轉,隨即趁著沒車的時候不明顯地闖了紅燈。我被他甩在身後,但出於好奇在綠燈亮起時我趕緊追上了他。我冒昧地拍了張照片,幸好他沒回頭。我好奇地想他怎麼不買輛電動車呢?
下一個紅燈我慢了一點,希望他能跟上來。他騎得很快但大路口的紅燈不敢闖,趁他坐在車座上休息的間隙,我搖下玻璃問了句:小夥子可以呀!這麼大的坡毫不費勁地騎上來了!在他對我放鬆警惕後趕緊說能不能留個電話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可以找他,沒想到他很爽快地遞了張名片。
我回到家後帶著好奇加了這個少年的微信,但他通過後並沒有及時回覆我。第二天一早,他告訴我晚上訂單多有些忙沒能及時回並報以歉意。在後面的閒聊中我對這個努力的少年有了深入的瞭解。
高中畢業後他到離家最近的這座城市打工,白天有正式的工作,但每月不到四千的收入讓他無法給家裡更多的補貼,於是萌生了再打一份工的念頭。因為時間段的限制只能做兼職,而城裡人夜生活多一些而且吃永遠有足夠的大的服務空間,於是他加入了騎手。
他告訴我每天下班後在廠裡吃了員工餐後,回到住處換上行頭出門接單。從7點開始到12點結束,每天晚上差不多能賺小兩百元。加上工資每個月差不多能給家裡轉回去五千塊。
我好奇他幹嘛不趁著下班多讀讀書,把寶貴的時間花在這用青春與體力賺來的錢時,他的回應讓人淚目:母親身體不好,當時在這邊醫院從手術到各種術後治療,前後把家裡原本就不多的錢花完了還欠下鉅額的債務。所以他只有拼了命的掙錢,而讀書的回報週期太長,他也等不及家裡更等不及。
至於單車送外賣,他則覺得一來安全二來健身,最重要的一點是防盜還省錢。他說這些的時候,
我隔著屏幕能感覺到他靦腆的笑容。我又想起他為了那個不能帶給他輕鬆的家努力前傾的身影,我為他在年少時便承受著不應該有的“苦難”而感到心酸,又被他的韌勁與努力而感到欣慰。而透過這個騎單車的少年,我不禁想起曾經為生活而奔波的自己。
大四實習期間,為了省下每天兩元的公交費,我愣是咬牙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每天從騎著單車到距學校13公里的實習單位,而這個少年所費勁地騎行的這段坡是我每天的必經之路。
單車在平路倒還好,最煩惱的是要上完坡才能到公司,特別是五月份天已經逐漸熱起來時,一早的太陽就有些曬,再加上騎車上坡,一身汗浸溼白色的襯衫;而最開心的無疑是每天下班後騎到下坡時的那種輕鬆,迎著風好像就能沐浴到整個夏日的花香。每天上下班的心情,好像跟著這坡起起伏伏。
而比起畢業後前兩年的日子,這並算不了什麼。
步入社會之處一切只能靠自己,工資不高最後也想著兼職賺一點外快,無意中加入了代駕的行列。這種服務工作晴天訂單很少,反倒是雨天或者雪天因為出來賺錢的同行少,於是出奇的忙。而因為這個兼職的原因,我特別喜歡惡劣的天氣,有時候一晚就能頂一個星期的收入。
但同樣也是因為天氣原因,只能徒步到達客人的位置。夏天冒著瓢潑大雨在空蕩蕩的夜色中狂奔在大街上,冬天在溼滑或結冰的馬路上全然不顧下一步能不能走穩而奔跑著,只為儘早到達目的地開啟下一個行程。
記憶最深的是有次送一個郊外的客戶,終於將他送到了可因為太晚公交已停運,那時沒有共享單車更不提共享汽車,為了省點錢不願打的只能徒步往回走。兩個小時走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四點,還沒怎麼休息又要去上班了。
這一路走來有很多心酸與淚水,幸好一年後這條行不通的路上“迷途而返”,畢竟這樣下苦賺的錢不會長久。後來專心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考證,給未來的道路更多的墊腳石,或許是因為受夠了這種苦,讓自己學會反思並選擇一條對的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正是自己在“苦難”中不斷的摸索與轉變,讓我慢慢在財富與閱歷上脫離了往日的平凡與普通。
偶爾跟愛人憶起彼時的心酸與“苦難”時,不禁感慨萬千。有次孩子會跑過來好奇地問:你們都覺得以前吃的苦讓你們才走到今天,那為什麼一點苦都不讓我吃反而處處寵著我呢?我愣了,因為我真的答不上來!怎麼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解釋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1.書上說,苦難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是引用自孟子《生於安樂,死於憂患》中的一部分,在沒有學到這篇文章前暫且拋開全文的真正內涵,每當誦讀起這朗朗上口的句子,我總會沉醉在先賢留下的古文精髓之中,我總是被文中那股“天下捨我其誰”的氣魄折服,總覺得我要幹大事,那就要充分做好接受苦難“洗禮”的準備。
那時,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認真學習,哪怕起早貪黑,一定要取得好成績來回報父母,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也只有秉著懸樑刺股的學習態度與精神,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而愛因斯坦說的“通向人類真正偉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苦難的道路。”這句話,更是堅定了我要不斷通過“苦難”來讓自己成長的信念。
2. 現實說,苦難本身沒有任何價值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被克服的困難就是勝利的契機。換一種方式去思考:如果這個困難戰勝不了,那它不但沒有價值反而成為勝利的絆腳石。所以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直接帶來成功。
回想騎著單車送外面的少年,姑且將他現在所受的經歷算作苦難,但如果在這種處境下僅憑著一身體力,年輕時送餐、再幾年到工地、老年後拾荒,如果現在經歷的磨難不能讓他真正的成長,那現在所遭受的苦是真的沒有價值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刻意被苦難折磨,以此來證明它是有價值的。
3. 苦難到底有沒有價值,在於它是否發人深省併成長
柴靜在長篇自傳集《看見》中寫道:“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當我從課堂上走出來,到社會上去實踐去感悟後,才對這句話深以為然。苦難不值得追求,磨練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
穆尼爾·納素夫在著作中寫道:人在困難時刻應該多思,多思了就會有辦法。
是的,回想自己剛步入社會時所走的彎路,如果不是多思多想並及時改變“航線”,或許我還在浪費著寶貴的時間,用體力辛苦地換取微薄的收入。苦難的本身沒有任何價值,而經歷苦難後,它是否給我們帶來思考,並在自己的思考後督促自我成長才是它的真正意義。
如果下次孩子還問我苦難到底有沒有價值,我會這樣回答他:苦難本身只是苦難,所以我不會刻意地讓你受苦;
但如果不幸碰到了苦難,那我也會讓你先去面對並征服它,因為在與苦難鬥爭的過程中,你最大的成長與收穫,便是苦難帶給你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更多 情感故事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