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城濮爭霸

前面講了宋襄公仁義喪師,打了個打敗仗。這邊楚成王贏了之後也很高興。今天就說一說贏了泓水之戰後的楚成王又有了什麼遭遇。

雄心勃勃的晉文公

楚成王泓水之戰打了勝仗,心裡可得意啦!他想,楚國雖然地方大,可是北方諸侯國家一向瞧自己不起,稱楚為“南蠻”。哼!南蠻就南蠻,南蠻還不照樣打勝仗!不光打勝仗,我還要當霸主吶!

為了當上霸主,楚成王與成得臣兩個,常在一起盤算,諸侯國家中,哪幾個得用武力征服,哪幾個可以暫時交個朋友。冬去春來,轉眼間到了第二年夏天。一日天氣炎熱,楚成王躺在柳蔭下乘涼,忽然有人進來報告:晉國的公子重耳,帶著手下一些大臣,前來登門拜訪。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楚成王早就聽說重耳的大名,認定這是一個值得結交的朋友,連忙請他進來。

重耳是晉國國君晉獻公的第二個兒子。因為晉獻公老糊塗,要傳位給小兒子,就把老大、老二、老三,殺的殺掉,趕的趕跑。重耳帶著手下大臣狐偃、先軫等人,開始了流亡生涯。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他們到過好多國家,有的盛情接待,比如齊國;有的不理不眯,比如衛國;有的甚至對重耳很不禮貌,比如曹國;當重耳到宋國時,宋襄公剛在泓水吃了大敗仗,捂著大腿哼啊哼,教訓自己的兒子,往後多多借重公子重耳……這些事兒,楚成王全知道。他看準重耳遲早會回晉國掌大權,所以盼葉手下趕快擺開酒席,熱情款待客人。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酒吃到一半,楚成王帶著醉意問重耳:“公子哪天回了國,準備拿什麼來報答我呀?”

重耳一聽,話兒來了,便放下酒杯,拱拱手回答:“金玉珍寶,大王有的是;豹皮象牙,也是楚國的特產。我連幾時能回國還沒準兒,哪裡談得上報答兩個字呢!”

楚成王噴著酒氣嚷嚷:“話是這麼說,但公子要真當了晉國國君,總不能一點也不報答吧。”

重耳見楚成王步步緊逼,也不示弱,打定主意,要把話說得不卑不亢,決不能讓楚國君臣小看了,於是站起身,莊重地回答:“一定要說報答,那就是:日後晉楚兩國如果交戰,重耳退避三舍!”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舍是古代行軍計算路程的單位,相當於三十里;重耳說的交戰時退避三舍,也就是晉軍後退九十里,用這個來報答楚成王的盛情。

聽了“退避三舍”的答話,楚成王倒沒有什麼,成得臣卻氣得直吹鬍子,他覺得重耳這人太不客氣了。不料,接下去重耳還有話吶:“如果退避三舍,仍是非打不可,那我就只好拿起兵器,同大王交戰一番了!”

楚成王雖說喝多了酒,人卻不糊塗,他覺得重耳挺有志氣,交一個有出息的朋友,總比膿包強。成得臣在一旁可忍不住了。他把楚成王招到屏風後邊,咬咬牙說:“大王待重耳這麼好,他竟敢出言不遜,要同楚交戰。乾脆把他殺掉算了!”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楚成王搖搖頭:“不。重耳志向遠大,不講諂言,跟隨他的人又很有本領,將來的晉侯肯定是他哩!”

“正是為了這個才殺他呀!”成得臣著了急,“要不將來打起仗來,楚國就吃虧了。

“打仗怕什麼?沒能耐同誰打都吃虧,有本事誰來打也不怕!”楚成王矜持地把袖子一甩,出去了,留下成得臣撐著屏風架子直吐大氣

果然,沒有多久,重耳就由秦國派兵將護送,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即晉文公。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文公在外面流亡了十九年,不僅積累了經驗,增長了才幹,而且對於老百姓的情形,有一定了解。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他在狐偃等大臣的協助下,精心治理國家,訓練軍隊,很快使晉國強盛起來。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國國富兵強,與楚國不相上下;晉文公雄心勃勃,成了與楚成王爭霸的對手。

自從泓水之戰以後,處在長江中游一帶的楚國,已經把勢力擴展到黃河流域,控制了魯、宋、鄭、許、陳、蔡、衛等中小國家。晉楚兩國,好比是兩隻躬起背脊、瞪出眼珠、渾身的毛根根直豎的老虎,非狠狠打一仗不可了。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利用矛盾爭取聯盟

晉國一天比一天強大,各國諸侯都看在眼裡。

這時宋襄公死了已好幾年,他的兒子宋成公很想擺脫楚國的牽制,便改換門庭,投靠了晉文公。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楚成王見宋成公膽敢這麼做,好不惱火!他想,這個頭可不能開,要是曹國、衛國、陳國、蔡國也跟著學樣兒,那還了得嗎?於是,他決定攻打宋國。一方面,教訓教訓宋成公;再一方面,也做個榜樣給別國諸侯瞧瞧。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打仗得選個好統帥。楚成王認為成得臣是一員勇將,便叫他去檢閱軍隊。成得臣眼睛裡除了自己再沒別人,發號施令了整整一天;為了表示治軍嚴厲,吹毛求疵地用馬鞭毒打了七個士兵,還在三個人耳朵上穿了洞。有人說成得臣性子太暴躁,只配做個將軍。可是楚成王不聽,還是任命他當了三軍統帥,帶兵進攻宋國。

楚成王為了加強軍事力量,同時試探那些小國還聽不聽自己的話,向陳、蔡、鄭、許等國發了照會,要他們出兵相助。各國諸侯不敢不服從,一個個派出軍隊,隨同楚軍攻打宋國。成得臣增了兵添了將,更加威風,沒有多久,就把宋國的京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包圍了起來。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宋國前幾年在泓水打了敗仗,元氣大傷,如今楚軍又兵臨城下,哪裡還頂得住?急得宋成公連連向晉文公討救兵。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文公收到告急文書,覺得這件事挺棘手。去救吧,楚軍強大,晉軍不一定能打勝,再說同楚成王也不便一下子就拉下面皮;不去救吧,別說宋國怨恨,各國諸侯也都會失望,往後晉國還有什麼威信?既然晉楚兩國遲早總要打一仗,那就打吧!不過得想個兩全的辦法。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狐偃是晉文公手下最得力的大臣,他建議說:“當年主公經過衛國和曹國,這兩國的國君都很無禮。這回就發兵去打他們。衛、曹兩國都是楚的盟國,楚不會不救;一救,宋國的圍也就解了。”

這可是個好辦法!晉文公打結的眉頭馬上舒展開了。儘管曹、衛都是小國,他卻並不輕敵,採用聲東擊西的計策,假裝向衛國借道,暗中指揮三軍繞過衛國,南渡黃河,一下子攻入曹國境內;然後趁衛國不及防備,迅速轉鋒東進,佔領了整個衛國。衛國國君衛成公慌慌張張地逃到國外去了。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接著,晉軍又馬不停蹄地直抵曹國國都陶丘(今山東省定陶縣)城下,展開了猛烈的攻勢。攻城免不了有傷亡。曹國的國君曹共公企圖挫傷對方的士氣,下命令把戰死的晉兵屍體,高高掛在城牆上。風吹死人動,又難看又怕人,晉軍進攻的銳氣頓時減弱了許多。

晉文公歌著城牆上的晉兵屍體直髮楞。一個趕車的小兵向他提議:“咱們把隊伍開到他們的墓地上,大叫大嚷要掘曹人的祖墳,不也可以叫他們害怕嗎?”晉文公眼睛一亮:“對!”當下說幹就幹,命令軍隊進入曹國墓地,擺出一副掘墳的樣子。

在古代,祖先的墳比什麼都要緊。曹國的人果然害怕了,手忙腳亂地將那些晉兵屍體從城牆上取下,裝進館材,送出城來。

晉文公見城門打開了,就趁曹人沒有提防,馬鞭一揮,三軍一齊衝殺過去。曹共公還沒有弄清是怎麼一回事,就當了俘虜。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軍出師僅僅三個月,就利用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分別擊破了曹、衛兩國,削弱了楚國方面的力量。

但是楚軍的元帥成得臣卻一點也不管曹、衛的命運如何,還是毫不鬆勁地把宋都商丘圍得鐵桶兒似的。宋成公盼救兵不來,愁國兵不去,只得派兩個大臣帶上珍貴禮物,趁黑夜偷偷出城,再向晉文公告急。

晉文公見了宋使,心想這回非跟楚軍直接交戰不可了。但是楚軍兵眾將多,而且有陳、蔡、鄭、許等國助戰;相比之下,晉軍只有本國兵將,實力上不如人家。其實,晉國也有兩個大國朋友:秦國和齊國。可是,齊國雖然與晉國聯盟,至今還沒有正式發兵來幫助;秦國雖與晉國友好,也一直抱觀望的態度。晉文公同先軫商量,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這兩國派出軍隊。

先軫獻計說:“主公不妨叫宋國的兩個使者將禮物獻給秦、齊兩國,要秦、齊出面說情,勸楚軍撤去宋圍。要是成得臣答應,宋圍也就解了;要是成得臣不答應,就惹怒了秦國和齊國,他們還會不出兵嗎?”

“我倒是但願成得臣不答應,讓他惹怒秦、齊出兵。這樣,我們有了聯軍,就可以同楚軍狠狠打一仗了。”晉文公對自己元帥說的正是實話。

“這不難。”先軫胸有成竹地回答,“主公可以把曹、衛的土地分些給宋國。楚本來恨宋,成得臣又暴躁,給他火上澆了油,保管會拒絕秦、齊說情的。”

晉文公想了想,覺得這一招相當高明,便照著辦了。他叫宋使把禮物分成兩份,送給秦、齊,請求兩國向楚說情,解除宋國之圍;同時又把曹、衛的土地分割給宋國,用這辦法激怒成得臣拒絕秦、齊的調停。

不出先軫所料,當秦、齊兩國收下禮物,派使臣向成得臣說情,希望楚軍撤去宋圍時,成得臣怒氣衝衝地當面大罵宋成公混蛋。秦、齊兩國使臣討了個沒趣,只得悻悻地回國向國君覆命。

秦、齊兩國國君收下了宋國的禮物,事情卻沒辦成,簡直下不了臺。晉文公看機會來了,馬上派人去兩國聯絡,果然一說就成:秦、齊答應出兵,協助晉軍攻楚。

晉文公利用矛盾,打擊了曹國和衛國,聯合了秦國和齊國,使晉軍在兵力上佔了優勢。

退避三舍

楚成王在軍事上並不是個無能的腳色,而且對晉文公有一定了解。他看到晉國與秦、齊聯合,形勢非常不利,便派人送了份文書給成得臣,說:“晉侯曾經在外流亡十九年,歷盡艱難險阻,深知民情人心,同他打仗,未必能佔上風。你還是適可而止,趁早回來吧。”

成得臣讀了文書,心裡很不是味兒。他當然知道晉文公是個厲害的對手。可是,自己從帶兵以來,還沒打過敗仗,怎麼肯不戰就收兵呢?再說,不是有人講自己只配當將軍不能當統帥嗎,哼,我偏要——他想到這裡,馬上派出一員部將,去向楚成王請戰:“我成得臣不敢保證一定打勝仗,但是要趁此機會堵住那些說我不行的人的嘴!”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楚成王聽了這話,自然很不高興,但他又想,成得臣打仗還有本事,憑他這股子氣,也許會成功。從這種僥倖取勝的心理出發,他派司馬鬥宜申率領一千多人去前線助戰。

一個請戰,一個準戰,實際上兩個人都做了錯事。成得臣為了個人面子,不惜把楚國的軍隊用來冒險,孤注一擲;楚成王既然允許成得臣的請戰,卻不給他以足夠的軍隊,楚軍依然處於劣勢。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成得臣為了使晉軍理屈,派使者向晉文公提出:晉國如果讓曹、衛復國,那麼楚軍也可以解除宋圍,兩下就此收兵。他料定晉文公不會同意這個停戰條件,那樣曹、衛、宋三國勢必會很晉國,晉國也就得不到諸侯的同情了。

晉文公叫大家議論成得臣的條件。狐偃首先反對:“成得臣竟要我們恢復兩個已亡的國家;而那楚軍只不過答應解一個未亡的宋圍。天下哪有這樣不合理的交易?還是打吧!”

先軫卻拈著鬍鬚搖了搖頭:“晉軍是以救宋國名義出兵的,如今楚軍可以撤圍,我們反倒不答應,怎麼對各國諸候解釋呢?再說,楚的提議,使曹、衛、宋三國都得到好處;晉如果拒絕,那將遭到這三國的怨恨。怨仇多的軍隊,還能打勝仗嗎?”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文公想,兩下收兵,仗可打不成了,正要表示反對,先軫彷彿猜到他要講點什麼,接下去說:“主公可以暗地裡允許曹、衛復國;但兩國必須宣佈同楚國絕交;同時把楚使扣押起來。這兩件事做了,還怕不能激怒成得臣同我們一戰?”

晉文公聽了,連連點頭,大聲叫好,於是一邊扣押了成得臣派來的使者,一邊把當俘虜的曹共公叫來。

曹共公以為這下可沒命了,嚇得直打哆嗦,聽晉文公一說,原來是可以復國,喜出望外,點頭哈腰地一口答應同楚國斷絕關係。

晉文公又派人去找逃亡在外面的衛成公。衛成公正沒好日子過,聽說晉文公只要他聲明同楚絕交,就可以回國當國君,頓時感激涕零,奉命一切照辦。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再說成得臣等自己使者的迴音,從日落西山等到天黑,從月落烏啼等到日出,也沒個影兒,焦躁得坐不住,打發小兵去晉營打聽。小兵打聽到消息,回來報告,說是楚使被晉文公扣押了起來。成得臣聽了,咬牙切齒地叫著“重耳”的名字大罵。

很快,曹共公、衛成公的文書也送到了楚營。成得臣想,這兩個亡國的國君,一定是來感激我替他們復國的,打開文書一看,竟是宣佈他們同楚國絕交!成得臣氣得七竅冒火,暴跳如雷,把腳下的泥地踩了兩個坑,捏緊的拳頭捶得桌子砰砰響,罵不絕口地發誓要與晉軍見個高低。他傳令立即撤去宋圍,接著,便率領全軍人馬趕到陶丘,要同駐在那裡的重耳斯殺。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楚聯軍在晉營對面駐紮下了。晉文公看到一場大戰就在眼前,但是,現在就打,時機還不怎麼有利:一來秦、齊軍隊還沒有趕到;二來楚軍氣勢洶洶,打起來佔不到便宜;三來自己與楚成王曾經許過“退避三舍”的諾言,不做到不能取信於人。於是,他果斷地下了命令:三軍後退九十里!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兩軍對陣,劍拔弩張,晉軍士兵得到退軍的命令,還以為是聽錯了呢。有幾個人去找晉文公,說:“主公是國君,那成得臣是楚將。國君避讓敵將,已經算是恥辱了。而且楚軍在外面的日子很久,士氣低落,正應該趁機狠狠揍它才是呀!”晉文公笑笑,叫狐僵向他們解釋解釋。狐假告訴大家“任何軍隊都是理直才氣壯,理屈就氣餒,並不在於出征時間的長短。主公既然說過退避三舍的話,就要做到,否則就是說話不講信用。我軍一退,楚軍追來,那成得臣不僅理屈,而且會更加驕傲。相反,我軍理直氣壯,將士同仇敵性,還不保打勝仗呀!”

軍士們說說笑笑地走了。晉文公抓緊時間,馬上派使者去催秦、齊兩國軍隊出發,到城濮(今山東省範縣西南)集中。晉軍大隊人馬有秩序地往北撤退,成得臣緊緊跟在後面追趕。一個退,一個追,一跑就是三舍——九十里,才停下來。由於晉文公退避三舍,不失信用,博得了諸侯的敬重。秦、齊兩國很快派出軍隊,趕到了城濮。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軍後退九十里,在軍事上也是避開敵人銳氣、誘使敵人深入的戰略。果然,楚聯軍越跑越吃力,越追越沒勁,許多人不想再前進,在成得臣鞭打逼迫下,好容易疲疲沓沓到了城淮郊外,按左軍、中軍、右軍駐紮下來。

晉文公根據楚聯軍的佈置,也部署了晉聯軍的兵力:狐偃率領上軍,對楚鬥宜申的左軍;欒枝率領下軍,對楚鬥勃的右軍;那邊成得臣親自掌握楚中軍,晉文公也在由元帥先軫統領的晉中軍壓陣。晉文公認準了楚軍的薄弱點在右軍——那裡除了鬥勃一員楚將外,其餘都是陳、蔡兩國的軍隊。從來幫人家擴仗的都不肯拼性命。所以在晉軍這邊,秦、齊軍隊都是協同晉軍行動,沒有被安排在正面作戰的位置。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成得臣是火爆性子,恨不得馬上把晉文公抓過來,斯成兩半,剛紮好營,便向晉軍下戰書。晉文公答覆了戰書,又指揮三軍再演習了一遍。將士們士氣振奮,鬥志昂揚,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斷殺。

城濮大戰

這一天是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初三日。初夏的早晨,薄薄的細霧象是輕紗一般,籠罩在城濮郊外。晉軍將士旗幟鮮明,隊伍整齊,很快列好了陣勢。

對面的楚軍,也在太陽剛出時,把隊伍安排停當。成得臣站在一座小山頂上,趾高氣揚,目空一切,大叫:“今天一定消滅晉軍!”

戰鼓動地,殺聲震天,按照晉文公制定的先打楚薄弱點右軍的作戰方案,晉下軍主將欒枝首先出陣。楚右軍主將鬥勃上前迎戰。但是欒枝不同他交鋒,倒是向後退去。鬥勃以為欒枝怕他,指揮陳、蔡軍隊一齊殺出。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欒枝看到楚右軍全都出來啦,把令旗一招,晉下軍一下子衝出陣營。那些駕車的馬,都用老虎皮蒙在背上,就好象一群下山的猛虎,好不怕人!陳、蔡軍隊本來就沒有鬥志,駕車的戰馬見對方陣營衝來一群猛虎,嚇得亂掙亂跳;士兵們抱著腦袋狼狽逃竄;鬥勃被晉軍射了一箭,帶傷逃走。楚右軍剛一交鋒,就這麼完全崩潰了。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下軍獲勝,主將欒枝不失時機地命令將士們,在車後綁上樹枝,到軍營後面跑來跑去,揚起一陣陣的煙塵,假裝晉下軍已經戰敗了,正在退逃。

成得臣站著的小山不高,只看見東邊楚右軍陣地上激戰了一會,晉營後面塵土飛揚,料定鬥勃指揮的陳、蔡軍隊已打了勝仗,正在追擊;看著看著,嘿,楚左軍對面的晉上軍兩面大旗,也在動搖著往後退了!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上軍實際上還沒同楚左軍交鋒,那兩面動搖後退的大旗,和晉下軍在車後綁樹枝馳騁一樣,都是按作戰方案設置的誘餌。可成得臣哪裡曉得?他以為晉軍已開始全線潰退,下令楚左軍立即出擊。

鬥宜申接到命令,馬上率領楚左軍衝出陣營。

眼看楚左軍逼近了晉營,狐偃為了把楚左軍引得更遠,指揮晉上軍往後退。一會兒,晉中軍元帥先輪看到楚左軍不但全部被引出,而且跑得很遠了,就親自率領晉中軍精銳將士從陣營後面抄出,攔腰橫擊楚左軍。

鬥宜申率領著楚左軍正往前趕,冷不防隊伍攔腰被先軫的晉中軍猛地一衝,霎時間軍容大亂。狐偃見先軫抄襲成功,立即指揮晉上軍反身回擊。楚左軍哪裡經得起晉中軍和上軍兩下夾攻,頃刻間被打得人仰馬翻,落花流水,只剩鬥宜申光桿兒一個逃走。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晉軍打了勝仗,士氣高漲,呼嘯著逼近楚中軍大營。成得臣見晉軍象潮水一般湧上前來,隊伍中赫然招展著上、中、下三軍旗號,方才明白楚軍左右兩翼都已潰敗,急忙下令突圍。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楚中軍被晉軍一陣掩殺,士兵們一個個喊爹叫娘,傷亡不計其成得臣好不容易衝出重圍,與鬥宜申、鬥勃一起,收拾起殘兵敗將,派人去向楚成王請罪。楚成王正為城濮一戰中楚軍遭到慘敗而惱火,叫來人立刻回去告訴成得臣:“我就是饒了你,你又有什麼臉回來見楚國父老!”等到楚成王感到懊悔,再傳令赦免成得臣時,成得臣已經自殺了。

古代著名戰役 - 晉文公城濮爭霸

城溪之戰晉軍大勝,俘獲了楚軍戰車一百輛,步兵千餘人,兵器、糧食無數。晉國的威望大大提高,晉文公也因此當上了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