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报国为民——江苏“时代楷模”邱海波

  荔枝特报专稿 记者/周诗婕

  3月15日,江苏南京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时代楷模”发布会。仍然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主人公邱海波远程接受了这一荣誉表彰。


  那一年,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邱海波放弃了去病区外几公里的虹桥宾馆入住,选择留守病区。那一年,邱海波担任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记录。

  五年后的2008年汶川地震,邱海波再一次走上战场。他和同事在帐篷里奋战十天十夜,230多个小时,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成功抢救300多人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足见大医担当。这份责任,是有着35年党龄的邱海波刻进骨子里的信仰。

  大医精诚 他是学科的带头人和推动者

大医精诚 报国为民——江苏“时代楷模”邱海波

  重症医学科文化墙上展示着团队荣誉及在国内重大公共事件中屡次出征的照片

  这份责任,也是邱海波传承给整个团队的文化。

  此次疫情,邱海波团队已先后派出8批医护前往湖北抗“疫”一线。谈及团队出征,邱海波弟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颇为触动,“大年三十,我在科室里做动员,‘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重症医学责无旁贷’,当我发出这样的号召时,科室里80后、90后的小朋友几乎齐刷刷地响应,这让我非常感动。我们从来不觉得出征就是英雄,只是作为一个重症医学医生的责任所在。这份责任感,是邱海波传承给整个团队的灵魂。我们常常开玩笑,‘邱教授是鸡血王,他带着一群鸡血在战斗’”。

  因为各个硬核,熟稔各种有创、无创通气设备,担纲着湖北前线医疗组的中坚力量,邱海波团队又被称作“重症天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直言,这离不开邱海波数十年如一日对团队的“魔鬼训练”。

  “他在工作中是个‘嫉恶如仇’的人。每周例会,(团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绝对不会容忍,一定会讲出来。他们(团队)还会做质量控制查房,只要一个细节没到位,就会当众出丑”。滕皋军感叹,“能够留下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延续他那种雷厉风行的风格。有其师必有其徒,他的女弟子黄英姿和杨毅身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的风格”。

  不过,就连风格和邱海波相似的杨毅,在谈到导师时,也会开玩笑道,“他是我们的‘凶神’。他对我们是真凶,比爹妈还凶,像家长一样,觉得你可以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不过我们说他凶,更多的是一种敬佩”。杨毅尤其提到曾有一次去“探望”导师反而被“骂”的经历,“有一次他生病住院了,我去看他,他特别生气地跟我说,‘你不要来看我,赶紧去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

  夫人赵健曾经“旁敲侧击”地为学生“求情”,“你对他们会不会要求太高了?”邱海波冷峻回复,“如果不对他们高要求,他们怎么能做一个好医生呢?”

  数十年如一日,邱海波用严格敲打着团队,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团队。作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元老级”护士长,朱艳萍和邱海波并肩作战多年。邱海波的作风,她太了解了,“他每次出差或出国回来,如果是白天,从来都不回家,提着行李箱就直奔病房。我们都觉得出国回来要倒时差,但他最先想到的是病人”。2015年5月,邱海波突发急性胰腺炎,输着液,他心里惦记的还是病人。“病人在他心里是第一位的。他超级热爱这份职业,甚至热爱都不足以表达,这是他的命”,杨毅如是形容。

  在工作中,邱海波常常说三句话:“临床医生,就是要身临病床”、“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被你发现的病情变化”、“ICU不相信眼泪”。作为临床医生,他始终恪守着临床的坚持。最长的一次,他整夜不睡,守护病人30多个小时,密切观测指征变化,调整救治策略,最后病人转危为安。

  他不仅竭尽所能地挽救病人的生命,也在努力提升着病人的救治体验。“只要是对病人有好处的事情,他一定会优先考虑。在重症监护室,在执行拔管等操作时,很多医院都会把病人约束起来。但是邱书记一直强调让我们降低约束率”,朱艳萍说,“他‘病人至上’的理念一直在推着团队往前走。他鼓励病人多活动,他常常跟病人说,‘你使劲抓我的手,抓疼了我不怪你’。‘你使劲蹬我们的床板,蹬坏了,也不要你赔’。他还尽量让病人睡好觉。夜间10点以后,如果我们还有很多干预治疗,邱书记一定会让我们调整工作节奏。让病人休息,促进恢复,在他看来是顶重要的事”。

  邱海波的理念也感染着团队。如今的重症医学科,朱艳萍可以有底气地说,“我们应该算得上是全国最‘安静’的重症病房了。病人一有需求,我们一定会秒速响应。电影里ICU惊心动魄的警报声,在我们这里听不到”。 

  临床是救治一个病人,科研是救治更多的病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临床医生邱海波心里装着更大的世界。为了医疗不发达地区的患者接受和发达地区同等水平的治疗,邱海波带领团队构建重症医学科专科联盟,每周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开设重症V课堂,分享最新理念与技术,目前已开课170余期。他们还依托国家级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建立“远程ICU”,与国内部分医院实行同步在线运营。

  在重大医学重症医学科的走廊墙壁上,挂着3幅中国地图,上面插了上百面小红旗,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这是他和团队向全国输出的重症力量,这是他和团队向全国输出的生的希望。

  “20多年前,重症医学在国内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作为国内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邱海波率先参与创建并发展了‘重症医学’这个学科。多年努力,邱海波建设的学科团队,已经是国内最顶端的学科之一,成为中大医院一张闪亮的名片。他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这当之无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评价。

  医者仁心 他是身边人的超级“暖男”

  “重症医学”,又被称作“刀尖上的医者”。在这个离死神最近的战场,医生和患者都是过命的交情。一句“我们能救你”,就是最动人的话语和最温暖的承诺。邱海波,也是患者心中的超级“暖男”。

  南京最后一位出院的非典患者王小芳至今记得邱海波17年前跟她说的一字一句,“他跟我说,‘小芳,你要加油,我们能救你。一个病程是14天,等14天,你能好’。我真的很相信他,每天都凭着一股信念在倒数日子,14天以后,真的好了”。闯过来以后,王小芳怀着对医务人员的感恩,也开始热心从事健康公益活动。她始终记得邱海波在电话里的鼓励,“当时大家对SARS很恐惧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死,但这时候我相信,你更多地会想到生”。

大医精诚 报国为民——江苏“时代楷模”邱海波

  出院后 周建、王小芳夫妇与邱海波合影

大医精诚 报国为民——江苏“时代楷模”邱海波

  周建在2003年5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邱主任、赵院长、杨主任来看我、会诊,给我极大安慰”。

  “活着真好”,这是很多闯过ICU的病人发自内心的感慨。很多次,患者在其他医院求治无门,邱海波团队的一句“我们能救你”,总令人倍感温暖。

  2019年,无锡籍商人李某在越南心跳呼吸骤停,出现一系列危急症状。越南胡志明市最好的医院束手无策、宣告不治。患者家属辗转找到邱海波求助。由于病情太重,带着ECMO进行跨国转运,国内尚无先例,路上风险难以预测。“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邱海波积极安排将患者跨国空运,带上急救设备到机场对接,最终将患者安全转到了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死神扳手腕,这一次,他们又赢了。

  多年从医,精湛的技术是邱海波的铠甲,赤诚的良善是他的仁心。很多患者痊愈后都和邱海波成为朋友。邱海波,也尤为牵挂那些特殊的患者。

  2008年汶川地震时,邱海波救治了7位在地震中受重伤的孩子。此后每年春节前,邱海波都会抽出时间,和其他当年一起参与救治的专家们都会前往四川与孩子们一起团聚。

  十多年间,他多次给当时在地震中截肢的高一女孩秀秀汇款,并附言“好好学习”。他记得截肢的7位孩子中每一位的名字,“这7个孩子都是当时伤情最重的。现在看到他们长大成人,有的读大学,有的参加工作,有的还创业当起老板。有的孩子开淘宝店卖唇膏和口红,我还偷偷买过几十只,送给科室的同事们”。

  “有人觉得我们医生比较‘冷’,我们也是人,心里对这些孩子会有说不出来的感觉,会牵挂他们过得好不好。我们见与不见,都是家人。”邱海波曾对媒体说。

  孩子们没有忘记这份来自远方的温暖。在江苏时代楷模发布会上,“地震女孩”魏玲也向她的邱叔叔致以视频问候,“我现在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安康。在电视上看到邱叔叔奋战抗‘疫’一线,希望邱叔叔能够保护好自己,加油”。

  不仅是患者心中的超级“暖男”,生活中的邱海波也是身边人的“小太阳”。他对学生是真严格,也是真关心。有一年冬天,研究生课题有一项是研究羊体,女生拿不动活的“羊标本”。邱海波一大早便赶到菜市场,买羊、搬羊,一手包办。还有一个冬天,实验室太冷,又没有经费买取暖设备,邱海波便把自家的取暖器拿过来给学生用。邱海波弟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博士张曦文透露,“他经常会打电话问我们,学校给你们发多少钱?科室给你们发多少钱?我给你们发多少钱?你的钱够花吗?我们去美国开会的时候,他也会专门打电话提醒我们,一定要住在离会场近的地方,不要省钱,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他常常跟我们说,‘大家都年轻过,我知道你们的艰辛。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

  邱海波是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也是家庭中的温暖大树。“他确实很忙。但是在家的时候,也会做饭、遛狗,带家人出去玩。他做的烩面特别好吃。为了‘鼓励’他运动,我们家养了一只叫‘淘得’的狗,只要在家,他都会去遛”,邱海波夫人赵健谈起丈夫,脸上洋溢着笑容。

  出征两月,赵健支持着,也牵挂着。邱海波从来都报喜不报忧,极少跟家人提及危险的情况。虽然夫人赵健跟他是同行,但也总是在报道中才看到他的近况。“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他挺疲惫的,去问他,他否认,‘没有的事,那是没拍好’”。眼下,疫情转好。报道中的邱海波眼神坚毅而笃定,他的话语鼓舞人心,“武汉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实际上,春天已经看到!”

  赵健也打心底里期盼着春天,“我想等他回来,我们一家一起看看绿草,闻闻花香,感受春天的美好”。

  这是属于胜利的春天。这群身披铠甲的白衣战士,这位侠肝义胆的国之大医,用忠诚的信仰、无畏的担当和忘我的奉献燃亮了春的希望。

  沧海横流立砥柱,匡时济世卫人民。无数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各行业守护的初心责任,就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永远蓬勃的春之力量。

大医精诚 报国为民——江苏“时代楷模”邱海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