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王老太房子拆后分得360万,给儿子300万女儿60万。现在儿女都不赡养,为什么?

十万个母鸡


敬告天下老年人,要想晚年幸福,生前一分钱不分,自己留着,让儿女知道有多少钱,一定记住往多了说,看不见摸不着,都围着你转。真摊上这样的儿女,就好好想想自己怎么把人养成畜牲的,教子无方自食恶果。


摩天轮8888


女儿不懂事啊,我姥姥也是想这么做,一个舅舅四个女儿,姥姥本来想大头给舅舅,女儿一人二十万,但舅舅一家都不愿意,为了不让姥姥难做,就全给舅舅了,就这舅舅家还总对姥姥不好,但也没办法,老一辈思想保守,来女儿家十天半月就要走,怕邻居说舅舅一家不孝顺,碰到好的一切都好,但一般最好顺着老人心意,或者别让老人老了在儿子孙子面前觉得欠他们,归根结底,老一辈心中还是觉得女儿出嫁了就是外人了,我用手机和表弟视频玩,亲耳听到姥姥对舅舅这么说的,虽然理解姥姥这么说对家里好,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道痴太阿


给不给钱我都会对父母好的,能把我养大就不容易了,我有两个妹妹,如果父母的钱都给他们我也没意见。我只做我自己,我认为拿的多少,给不给都不是我们不孝敬父母的理由,父母在你们小的时候有虐待你不?有不给你吃饭,有不供你上学没,父母总是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们。懒得说了


夺情自古空余恨


拆迁户王老太拆房屋分得360万,分给儿子300万,分给女儿60万,现在儿女都不赡养她,为什么?先举个例子说吧!我老公的三姨家也拆迁了,地也开发了,三姨和三姨两人一共分得了八十多万。

钱也是全部交给了儿子,三姨家还有三个姑娘,也表示不服气,但表哥,表嫂一致表示,以后两位老人由他们来养老,其他姐妹也没有再争议什么。当然这种情况也很少见,但处理好了,也不会引起矛盾的!

再说王老太如果将拆迁款分为三份,儿女各得120万,自己还能留下120万。

这样一来儿女满意,没有矛盾不说,自己也留了份养老的钱,何乐而不为呢!以后就算儿女不孝有这钱住个养老院也是不成问题的呀!






农村李子生活录


如果是我,活着的时候绝对不会分这个钱。就压在自己手里。让儿子闺女知道我手里有这笔钱,哪天儿子儿媳妇儿来了伺候我高兴了给2万。哪天闺女姑爷来了伺候我高兴了给2万。在我死前永远吊着他们。死了我就管不着了,两人打官司去吧。或者心疼他们,不让他们打官司,提前立公证遗嘱。但是这个遗嘱得想想办法,活之前不能让他们看见,死了只能拿死亡证明去看。不知道现在公证处有没有这个保存服务以后儿女拿着死亡证明书才能去看,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服务,好久没立遗嘱了。[呲牙]即便没这个服务,也得想想办法快死的时候告诉他们遗嘱在哪。提到的这个老太……没文化没想法,太可怜了……尽量做到。让儿女们拿到遗嘱之后高兴半天,一查银行卡蹦字儿没有?那才是王道。[酷拽]


饮酒忘尘世


如题所述,一老太太运气爆棚,她的几处老旧住宅本来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正好赶上了征地拆迁,一时之间“身价暴涨”。于是,老太太获赔一笔巨大的拆迁款,金额高达360万元,她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拆迁款到手以后,老太太便琢磨着如何分配。老太太膝下有一儿一女,但她自孩子出生后,便完美继承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对儿子是宠爱有加,对女儿却视为蔽履。于是,老太太毫不犹豫地把大头给了儿子,足足分了300万元给他,只剩下“九牛一毛”的60万给女儿。

于是,儿子收到300万巨款后,满心欢喜地离开了。而女儿虽说也得到了60万元,但和300万元相比却“微不足道”。于是,女儿从此心里埋上了不满甚至仇恨的种子。

不久之后,发生了让老太太猝不及防的是,一双儿女竟都不赡养她。老太太大惑不解,要说女儿靠不住还能理解,为何儿子也靠不住呢?自己一向把他捧在手心,百般呵护他,什么都偏向他,他怎么能如此对待自己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老太太自己作的。面对儿女应当要一碗水端平,如果有所偏心,那么被偏心者往往是非但不会感到感激,反而会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自然也就不会上心赡养老人;而没有得到关爱的人,也往往会丧失爱心被仇恨填满,自然也不会主动去赡养老人。

虽然老太太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但悲剧已经酿成,亲情也无法挽回了。


冰焰


这是王老太做的不对,不对有二:

一、儿、女一样,可先后分60万,儿、女各一半,公平、公正、公开,缓解一下儿、女们的经济困难。

二、人老了要把握好自己,人们常说,老人有三宝,老伴、老窝、老本,从本问题看,王老太仅存两宝,老伴没了,老窝没了还能有新窝,老本因拆迁增厚了不少,一定要守好,不能生前分配!


渔哥唱晚2


最好的办法是,两个孩子家轮流住。360万找国有银行存大额存款,月取息存本,按照年利息大概一个月可以拿到近1万。去哪个孩子那,就每个月补贴给哪家孩子6000,自己还能留3000多零花急用,偶尔给下一代买个书或者玩具增加感情。钱存银行后,本金一直没动,百年后儿女一人一半,谁也不怨恨谁。



大话陕西财经


题主问:拆迁户王老太房子拆后分得360万,给儿子300万女儿60万。现在儿女都不赡养,为什么?

因为儿女都觉得王老太偏心。

在多子女的家庭,偏心永远是无法完美解决的一件事情。

儿女觉得偏心

题主看到的是王老太房子拆迁后分得的钱给了儿女,但并没有讲述平日里王老太对于子女的态度。


在我看来,平日里的王老太也跟题中所说的差不多,重男轻女,觉得“养儿防老”。殊不知,儿子孝顺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儿媳妇。


很显然,儿媳妇并不是愿意养王老太的那种,平日里王老太可能也是对儿子儿媳和孙子疼爱有加,但是在儿媳看来,她给女儿的那份本来也应该是自己的,却给了已经出嫁的女儿。


加上这次王老太把拆迁款给了女儿60万,让儿子儿媳心里觉得依然不平衡。所以导致不养老。


而女儿,自然不必说,王老太大心眼里就认为儿子事养老的人,女儿嫁出去如泼出去的水,即便自己想养她,也要经过夫家的允许,也许夫家的公婆已经在身边,无法再腾出空来养自己的母亲。


即便分得拆迁款,自己除了觉得作为王老太的女儿应该得到这笔钱之外,还会觉得王老太过度偏心,只给了自己总额的6分之一,其余都给了他的儿子。

王老太做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王老太也许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会让儿女都不赡养自己,自己把拆迁款一点都没留还落得这么个儿女都觉得偏心的结局。


我认为,她太过“为儿女而活”,最后弄得“自己没法活”。我们一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有了好东西总想着给儿女,却忘记了自己活好了,儿女才不添负担。


如果当初,她把拆迁款全部留下,或者子女一人给10万块,剩下的留给自己,立个规矩说,谁养我老,我把钱就存在谁的名下。那么现在的情况一定会反转。


谁都爱钱,尤其是生活不富裕的人们。


就算是为了得到这笔拆迁款,儿女们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王老太养老。


况且就算儿女不养,这些留在手里的钱,也足够自己过着富足悠闲的老年生活。

把儿女起诉至法院

现在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把儿女起诉至法院。


只要你养他们小,他们就必须赡养你老。这跟是否分拆迁款没有半毛钱关系。


赡养父母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儿女不能因为父母的偏心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王老太将儿女起诉之后,可以考虑让他们每个月给自己生活费的方式,也可以考虑在儿女家轮流住的方式。


毕竟如果他们不养自己的母亲,以后他们的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当他们老了之后,把他们撇下,自己过生活。


总结:大多数父母总想把一碗水端平,可在子女眼里永远也无法完美端平。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行为而不赡养老人,也请老人在考虑好自己养老的问题,再来帮助子女。


愿大家都能母慈子孝,愿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享尽天伦之乐。


慕紫茵


生意场上有句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财没有散好人也聚不起来呀。这散财应该也是有方法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下老太和老太子女的意图:

1.360万,儿子给300万女儿给60万。在老太的想法是儿子以后要养老的多给一些,女儿是嫁出去的少给一些。

2.但是儿子的想法是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是儿子我要继承全部的,既然你分给女儿了就叫女儿给你养老吧。女儿的方法是,新中国子女的继承权是一样的我也是你的子女你只给我一个零头那让儿子给你养老吧。到头来两个都不给老太养老。

最后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从小在孝顺和价值观这块没有教育好。我记得父亲从小教育我自力更生,所以现在不管我想要买什么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从最开始的上大学买手机到后来成家了买房买车。我父亲在我结婚前就去世了。所以买房买车都是自己奋斗。包括娶老婆都是自己出彩礼。现在自己想要一辆好一些的车。虽然条件不允许,但是从来没有怨恨父母没有给出帮助。和我同龄的伙伴都是父母买的房。我反而认为我自己买的我更骄傲。

这最终的原因还是子不养父之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