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那麼厲害卻沒有統一三國,司馬炎這個昏君卻能做到?

悟堂居士


曹操時期,天下剛分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曹操四處征戰至赤壁之戰失敗為標誌,統一北方,劉備伐吳失敗三國鼎足形成。

直到後來曹操又徵東吳,終究不能成功,所以才有“不想這文章錦繡之鄉竟有虎將”和“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評價,早期對劉備更是評價“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所以這一時期的對手都是“創業第一代”,他們手下也都是精兵強將,東吳有黃蓋程普,周瑜魯肅,歸降的還有太史慈,也說明東吳集團能得民心,老中青人才團隊梯隊分明。劉備雖然四處奔波,但也有關張趙雲,更有文膽智囊諸葛亮輔助,後來又收服了黃忠、馬超等,形成了五虎上將集團。所以說曹操這個時候形勢如此,大浪淘沙後剩下的各方勢力都不弱。

司馬炎時期形勢已經不一樣,東吳內亂不止,先後有諸葛恪和孫氏兄弟專政,到了孫皓時期已經是孫家集團末期了,早期人才多半凋零無以為繼。蜀漢後主劉禪如同曾經的劉璋一樣,闇弱而貪圖享樂,諸葛亮北伐後期,黃忠、馬超、張苞紛紛病故,司馬懿說他北伐已經沒有良將可用,以至於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反觀此時魏國人才輩出,鄧艾鍾會起自民間的軍事領袖都能獨當一面,而且魏國國土面積也是最優越的,人口眾多自然強盛。

最後就是曹老闆屬於第一代創業者,司馬炎屬於“官三代”了,前期司馬懿、司馬昭打下的基礎也很重要。相對比來說,曹操時期各方諸侯是虎狼相爭,司馬炎時期相當於狼吃羊了!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三國時期,曹操被稱作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足見其文治武功,非同一般。但就是這樣也沒能結束三國亂局,一統天下,反而司馬炎一統天下。這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天時,曹操在世時,天下紛亂,諸侯眾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四方,遠征烏桓和鮮卑,促進了三國的形成。當時天下人心思漢,劉備打著漢室江山的名義招賢納士,與曹操對抗。孫權一直以漢朝臣子自居,聯盟對抗曹操。

其次,敵人不同,當世時,天下英雄眾多,雖曹操收下有多謀善辯之士,英雄名將眾多,但仍有許多在劉備和孫權帳下,扶保漢室。孫權和劉備其人也都是人中龍鳳,用人得當。可以與曹操抗衡。而司馬炎接手時,蜀漢和江東集團都是人才凋零。更容易統一。

再次,條件不同,曹操是從白手起家,帶領自家兄弟一點一點打出來的,在諸侯混戰中打出自己的地盤和人馬。

而司馬炎是繼承了曹魏的根底,又有司馬師和司馬昭給他留下的絕對優勢,所以先決條件就比曹操優厚多少。

最後,司馬炎也並非昏君,而是有遠大理想和野心的人。當政初期,也是重用賢臣,發展經濟民生,增強國力,一個昏君是不可能有野心和能力去統一三國亂世的。

綜上所述。曹操的班底沒有司馬炎豐厚,敵人比司馬炎強大,時機也沒有司馬炎的好。所以才有了司馬炎一統天下


華夏長河五千年


曹操父子在的時候,三國狀態都是全盛時期,尤其吳國和蜀國還結盟,所以那時候能保持抗衡已經是不錯了,司馬昭父子在的時候,吳國和蜀國精英基本都已經沒有了,國勢衰頹,而魏晉在不斷強盛,所以才有了統一三國的機會和條件,那就是士族的進步代表了天下大勢所趨,任何人也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





雙雙雙影視


曹操文韜武略,司馬炎也不是吃素的。我們先不去糾結問題的前提是不是對。對於問題本身,有幾點思考:

1、曹操統一全國的時機未到。曹操統一了北方,想要一統全國,然而東吳有長江天險,又不乏名將,孫權也算英主,因此統一難度不小。

2、朝廷形勢複雜。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在朝廷並不能夠一手遮天,赤壁之戰無功而返,得隴而未能望蜀,都是因為後方不穩。

3、三國後期,司馬炎能完成一統,是因為三國力量對比發生決定性變化。蜀國積貧積弱,劉禪能在孔明死後還維持了幾十年,已經不容易。東吳後主孫皓昏庸殘暴,東吳國力已經空虛,被西晉滅掉是必然的。


狂飆的單車


曹操,亂世之梟雄,何謂亂世即混亂不安的年代,越是亂世越是能人輩出。早年曹操,與之競爭者頗多,曹操當時實力有限,只能積蓄力量,且當時曹操則是一心匡扶社稷。中年曹操,曹魏勢力內有權臣保皇,外有強敵牽制,強行統一稱帝風險很大且名不正言不順,曹操以有稱帝之心只是天時、地利、人和均欠缺一些。





Mr一一Sun


曹操父子在的時候,三國狀態都是全盛時期,尤其吳國和蜀國還結盟,所以那時候能保持抗衡已經是不錯了,司馬昭父子在的時候,吳國和蜀國精英基本都已經沒有了,國勢衰頹,而魏晉在不斷強盛,所以才有了統一三國的機會和條件,那就是士族的進步代表了天下大勢所趨,任何人也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


嘟嘟小滑頭


曹操,一代梟雄,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還是個詩人,如果用客觀的歷史來評價,那麼曹操,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為出色的人。

曹操一生,可以說是功勳卓著,有很多次以弱勝強的戰役,比如官渡之戰,但是在赤壁之戰輸的慘烈。但這不能否認曹操本人的實力。

那麼曹操為什麼不能統一三國,反而讓一個昏君統一三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曹操雖然是官二代,但是勢力弱小,用了大半輩子坐上了天下霸主這個位置,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三國的格局也正式形成。

曹操最後的日子,都在勵精圖治,當時綜合實力是最強的,如果再給他二三十年,也許能一統天下。

而司馬炎呢,他統一三國可以說完全仰仗他人的力量,靠著曹氏經營的魏國,靠著鍾會,鄧艾的能力,才做到一統三國。

同時,對手的強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蜀國極弱,吳國也日漸衰落,已經沒有了抵抗的能力,這才是最主要的地方。


北枳筆談


活的不夠久能怪曹操?向天再借500年,我就不相信曹操統一不了三國!

曹劉孫三人中,曹操年級是最大的。而且當時處於三國鼎立,三國的實力都處於最鼎盛時期。三角形是最堅固的形狀,平衡很難打破,只能耗。

而司馬炎,繼承的其實就是魏國的班子。而且當時各國耗得都差不多了,孫劉聯盟也沒了。實力相對最強的司馬炎自然就統一了國家。

誰能笑到最後,誰才能笑的最騷。


設計996


曹操沒統一是敗在了.人.義上面.劉備義行天下得人心.又有大的格局.能請諸葛亮這種有識的天下先能人,當軍師,司馬懿是有大陰謀詭計家.能夠謀定而後動發之人


Altgr東仔


那是因為時局不同。曹操在位的時候。北方因為連年戰亂。面對南方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司馬炎在位的時候。北方經過多年休養生息。,在經濟人口各方面對於南方兩個國家都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