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如果要在明末挑選一個足夠有爭議性和話題性的風雲人物,那麼除了崇禎帝和李自成之外,遼東督師袁崇煥絕對榜上有名。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袁崇煥墓

對於這位督師大人,喜歡他的人會把他捧到天上去,把他看作大明唯一的救星,忠肝烈膽的良臣,甚至於給出“若不是崇禎昏聵,擅殺袁督師,那麼漢家江山也不會亡!”的結論。而不喜歡他的人,則會抓住他伏殺毛文龍這件事,消除了滿人的後顧之憂,以至於滿清只需面對一方之敵,最終逐鹿中原,滅掉大明。

而真正的袁崇煥究竟如何,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我們先不站隊。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飽受爭議的大督師真實的過往。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袁崇煥像

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袁崇煥最初讀書的念頭絕對是奔著報效朝廷來的。他有野心,但絕不是為了高官厚祿和安享太平,而是為了能讓大明恢復永樂時期700萬平方公里的江山來的。因此,萬曆四十七年,考中進士,初入官場的袁崇煥作為一個文官,卻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武事上。

同僚在處理公務的時候,袁崇煥在研究北方的地形圖。同僚在鑽營結黨的時候,袁崇煥在找人討教兵法。同僚在琢磨如何從百姓身上再榨出更多油水的時候,袁崇煥在探訪退伍老兵,瞭解邊關風物戰事。可以說,此時的袁崇煥在文官之中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異類。

公豈不知,千里做官只為財乎?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明永樂年間疆域圖,右上角可見只設置了二十餘年的努爾幹都司

儘管沒有真的去過邊關,但自基層收集而來的信息和積累的經驗,讓袁崇煥在對待大明邊關的問題上有著比起朝中尸位素餐的“中流砥柱”們更加真實和深刻的見解。這也是為什麼在天啟二年,“木匠皇帝”朱由校第一次召見袁崇煥,便將袁崇煥破格提拔到兵部當差的原因。

從地方直接調入中央實權部門,袁崇煥可謂是一飛沖天。而袁崇煥也沒有辜負天啟帝的期待,當廣寧兵敗之後,袁崇煥第一時間趕赴關外探查地形。於是,當朝內的“蛀蟲”們還在爭論由誰補上鎮守山海關這個“肥缺”的時候,袁崇煥向中央獻上了詳盡的“山海關考察報告”,以此一舉拿下了這個“肥差”。當時,單是撥給袁崇煥徵集兵馬的白銀就一口氣給付了20萬兩。

自此,袁崇煥就往山海關內一蹲,該練兵練兵,該籠絡人心籠絡人心。為什麼不去關外?這會哈剌慎所部就堵在山海關外搞事呢,當時進關避難的百姓就有十餘萬,可見關外亂成什麼樣子。

袁崇煥這一蹲,就是四年。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山海關

天啟六年,袁崇煥在遼東已經頗有根基。文臣沒他能打,武將沒他有見識,再加上袁崇煥自己也是一個極具魅力的人,所以四年時間,袁崇煥已經把自己所在的位置上能做的事都做足了。當發現自己的仕途已經到達極限之後,為了尋求更高的突破,袁崇煥需要選擇一份外力推自己一把。最終,經過縝密的思考和計劃,袁崇煥向過去那個身為純臣的自己妥協了。

這一年,袁崇煥向天啟帝上書,稱讚大宦官魏忠賢為邊軍的發展和國防事業的建設而做出的卓越貢獻。次年,又上書請求為魏忠賢建立“生祠”。而魏忠賢呢,對於這顆遼東新星也是有所耳聞,再加上袁崇煥做事一向貼心,魏忠賢對袁崇煥的感官非常好,所以就特批准許袁崇煥為他立“生祠”的奏章。

兩人遂情好日密。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魏忠賢像

當朝廷裡忙著給九千歲立祠堂,上香火的時候,滿人可沒有停下腳步。1621年三月,滿人攻破瀋陽。

此時的滿人還是有所顧慮的。因為滿人相比漢人畢竟人口相差太多。大明的軍隊多到可以北抗後金,南拒交趾,東南沿海防倭寇,西北邊關顧汗國,正中央還得剿農民軍。而滿人由於軍隊相對緊張,只能盯著一個方向打。

所以滿人並不是很在乎山海關內的部隊,因為關內的部隊並不敢主動出擊,在這方面滿人是佔據著主動權的。但貼近朝鮮半島的皮島上還有一支明軍,這才是滿人真正擔憂的地方。這支明軍就是毛文龍的部隊。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皮島所在地示意圖

時至今日,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件事都顯得撲朔迷離。我們都知道袁崇煥用尚方寶劍伏殺了毛文龍,可是他為什麼殺呢?他有什麼理由殺呢?

明史記載,崇禎二年,袁崇煥彈劾毛文龍部佔用軍資過多,還屢屢索餉,瘋狂暗示毛文龍貪汙。

可是我們仔細想想,毛文龍部此刻說他孤懸海外不過分吧?這樣一支孤軍,多要補給多要糧餉很過分嗎?其他的部隊都縮在關內,有長城保護著,只有毛文龍這一支每個屏障,這樣看來就是賣命的買賣,風險遠超其他部隊。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毛文龍是個從基層幹上來的徹頭徹尾的武夫,和袁崇煥的文人出身不同,所以毛文龍是深切知道邊軍的軍官階層吃拿卡要和騙餉成風的狀況的。因此,毛文龍想讓手下賣命,必須發足餉銀,而上級吃拿卡要怎麼辦,只能多要餉銀。這樣才有可能從上級的牙縫裡把手下應得的東西摳出來。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所以袁崇煥彈劾毛文龍的內容應該沒問題,因為毛文龍有苦沒法說,只能多要多拿,雖然揹著貪汙的鍋,但起碼軍心是穩的。但袁崇煥要求查貪腐的對象錯了,查毛文龍又能查出什麼呢?被貪掉的糧餉大部分並不在他毛文龍的手裡啊。

更可笑的是,袁崇煥殺毛文龍前給毛文龍列了十二條罪狀,其中有一條是說毛文龍為魏忠賢修“生祠”。可是袁督師哎,他魏忠賢40座生祠的一期工程裡就有你啊,你那座還是他魏忠賢特批的!

此時,大家是不是覺得袁崇煥問題很大?不過我們要先冷靜一下,再一次跳出這個圈子,重新審視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件事。

他袁崇煥是真不知道誰是鉅貪嗎?要知道,袁崇煥可是在遼東基層蹲了四年,明軍邊軍的彎彎繞繞他袁督師絕對門兒清。既然他知道,為什麼還要強行去查毛文龍這個“尾巴”,而不是從京師順著“頭兒”去查那些看起來明顯不對勁的餉銀呢?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崇禎自盡

這裡存在兩個可能性。

第一,袁崇煥上書前沒想那麼多,可開始查之後發現收不了尾,為了下臺,只能讓孤懸海外,毫無根基的毛文龍做替死鬼,以此來和朝廷裡的既得利益集團妥協。

第二,崇禎要毛文龍死,袁崇煥只是奉命行事,但面子上不能點破,所以找了這樣一個看似沒有問題,實際上漏洞百出的理由。

明末的軍隊,除了盧象升的天雄軍稍微乾淨一點,剩下的就沒有不吃空餉,不喝兵血的部隊。天雄軍這樣稍微乾淨點的部隊後來的下場我們也看到了,活活“餓死”的。所以,作為一個在邊軍基層摸爬滾打了四年的指揮官,袁崇煥要說對這些情況一點都不清楚那根本不可能。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天雄軍扛把子盧象升

因此,曾經的“純臣”袁崇煥肯定是在這四年裡經歷了不少毀三觀的事情,才讓他背棄了自己“純臣”的道路,對著魏忠賢一陣跪舔。這樣也就可以解釋第一種可能性,深知利益集團能量的袁崇煥一腳踩到了坑裡,為了脫困,毛文龍死得一臉懵逼。

而針對第二種可能,如果真的是崇禎要毛文龍死,那麼同時就可以肯定崇禎的另一個念頭,那就是與後金議和。在農民軍大肆起義的情況下,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傳統軍事思想,崇禎想要暫時議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如何取得滿人的信任便是一個崇禎必須要去考慮的問題。而崇禎把毛文龍的腦袋當成了問題的答案。

但是作為皇帝,賣了為自己出生入死的臣子這種事是決計不能明著乾的。於是,“聰明”的崇禎面對袁崇煥的彈劾奏摺秒批,還賜袁崇煥尚方寶劍的行為,就有了邏輯上的可能性,這就是在暗示袁崇煥,弄死他,大家都舒服。

毛文龍死了,不論到底是為什麼被袁崇煥弄死的,總之滿人是舒心的。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在滿人眼裡,山海關的部隊就是一灘死水,毫無鬥志,只不過暫時依靠長城天險而苟延殘喘罷了,指望這些部隊為保家衛國而拼命,那就是個笑話。

所以三個月後,滿人就繞過了山海關,從內蒙古入境,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而山海關守軍也確實如滿人所料,不敢拼命,只會看著他們繞行。

客觀地來說,此時滿人就是來滅國的,你邊軍迎擊也得迎擊,不迎擊也得迎擊。如果北京城破了,你邊軍實力保存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而袁崇煥在面對這個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送分題時選擇了錯誤答案。也難怪崇禎對袁崇煥心生疑竇。

大明督師袁崇煥:是誰眼裡的純臣,又是誰眼裡的奸佞

滿清騎兵

敵人入侵的時候你不阻擋,敵人包圍了首都你來救駕。到了首都你不作戰,第一反應是要入城?之前依長城天險以拒之,如今依京城天險以拒之?反正就是不打唄?打不過?花了那麼多銀子搞國防建設,朕的龍袍全TM是補丁,餐餐稀飯鹹菜連個肉味都嘗不到,現在你告訴我打不過???

崇禎大概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把袁崇煥弄死的。

不論如何,個人還是堅信袁崇煥在舔魏忠賢之前還是個純臣的。至於之後充滿爭議的一系列操作,在史料記載多有晦澀衝突的情況下,持保留意見。

至於遼東督師袁大將軍最終到底怎麼去評述,各位看官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