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的呢?

《唐語林》記載唐玄宗給太子選妃時,曾明確提出要挑選“長潔白”的女子;《本事詩》記載寧王李憲看中鄰居賣餅者之妻,是因為她“纖白明媚”。

這些大概基本上反映了唐朝人的審美觀。它符合中國古代對女性美的一般要求標準,那就是:長、白、美。長—身材修長,白―皮膚白皙,美―容貌姣好。中國古代的美人標準主要是這麼幾條,唐朝人並不例外。其它如“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一類唐人在詩詞、著述中反覆歌詠的小口、細腰、素手、纖足等等秀麗、纖巧的美女形象,也大體與各代類似。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但是,唐朝的女性美又有它的特色。

唐人欣賞修長、潔白、纖秀,但並不喜歡林黛玉式的病弱,他們又很崇尚女子的健康、英武甚至豐碩美(這只是說一代時尚,並非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如此)。關於這一點,證據很多,已為人所習知。

看一看唐人繪畫、雕塑中的女性形象,她們確實個個都是面如滿月、肌膚豐盈,而那些戎裝騎射女子更別有一番勃勃英姿,很少有瘦弱的形象。這正是唐人審美觀和真實生活的寫照。唐代的第一美人楊玉環也正是以豐腴之美與漢代的瘦美人趙飛燕以“燕瘦環肥”並稱二美的。

這種審美情趣來自社會生活和一代世風:唐代社會物質生活比較富足,所以體態豐腴的女性居多;社會風氣開放而有北朝尚武遺風,女性外出活動較多,並常參加騎射一類活動,因而往往體質健康,身姿英挺。這種現實影響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而審美觀和時尚又反過來使得女性刻意追求這種美,至少不必因為“楚王好細腰”而餓飯,這就更助長了女子健康、英武、豐碩美的傾向。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與審美觀密切相關的服飾與化妝,是女性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有關唐代女性服飾、化妝的論著很多。唐代女裝無論貴賤大體上都是由衫、裙、帔三大件構成。上面衫子下襬系在裙腰中,裙子多半肥大,裙長拖地,常用六幅布帛製成。肩上披帛,稱“帔服”,飄垂在腰間。還常在衫子外加穿“半臂”——即短袖上衣,多半用較好的織物製作,主要用作裝飾。下著線鞋或履,多半是用絲、麻、錦帛、蒲草一類編織而成。

唐代婦女十分重視化妝,除一般在臉、胸、手、唇等部位施粉、胭脂,使皮膚白皙或嬌豔外,還格外重視畫眉。眉毛式樣很多,唐玄宗時曾命畫工作“十眉圖”,有橫雲、斜月等各種美妙名稱,有人認為唐代婦女對眉毛的修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此外,還常在額上塗黃粉,稱“額黃”;又時興用金箔、彩紙等剪成花樣,貼在眉心,稱“花鈿”、“花子”;還有的在兩頰點上紅、黃色斑點或月、錢等圖樣,稱為“妝靨”,等等。

髮式更豐富多彩,段成式著有《髻鬟品》,專門列舉了各種髮式名稱,比如半翻善、反綰嚳、樂遊髻、雙環望仙髻、回鶻髻、愁來髻、歸順髻、倭墮髻等。髻上可以插各種珠翠花釵、步搖、梳子等飾物,那就隨貧富貴賤而定了。

衣服裝飾雖是最細微末節的東西,卻象一滴水一樣,往往能反映出一個社會斑爛多彩的風貌。唐代婦女服飾就是這樣,它的些突出特色,也正是唐代社會風貌的寫照。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一、胡裝

穿胡服、戴胡帽,元稹《新樂府・法曲》記載:

“女為胡婦學胡妝”,

這是唐代婦女的一個獨特愛好。唐前期婦女出門騎馬時穿戴的服飾,就是來自“夷”的服裝;她們還喜歡穿瘦袖緊身、翻領左衽的胡服;盛唐時又時興騎馬時帶胡帽。胡服、胡帽的裝束在繪畫、雕塑中隨處可見。

婦女們還學習胡人化妝,白居易《時世妝》:

“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椎髻樣,斜紅不暈赭面妝……元和妝梳君記取,警椎面赭非華風。”

這些胡服、胡妝,多半來自北方和西北的遊牧少數民族。

服飾胡化正是強盛的大帝國勇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最表層體現。唐人沒有宋人那種“遺民淚盡胡塵裡”的亡國之痛,自然也就想不起去害怕和擔心胡服、胡妝會使中原胡化,變成“蠻夷”之邦。只是到唐中期,“胡騎起煙塵”之後,才有人出來哀嘆“女為胡婦學胡妝”是亂國的徵兆。那正是因為國勢衰弱了,統治者的自信心也動播了。魯迅《關於女人》中的話就一針見血:

“只要看有人出來唉聲嘆氣地不滿意女人的妝束,我們就知道當時統洽階級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二、戒裝與男裝

唐朝婦女尤其是宮廷婦女常以戎裝、男裝為美。

高宗時,太平公主曾穿武官服裝在宮中表演歌舞;唐武宗王才人與武宗穿同樣的衣服,一起走馬射獵,弄得奏事的人常常認錯,武宗以此為樂。宮女們穿戎服、男裝就更普遍了,李賀《十二月樂辭》記載:

“軍裝官娥掃眉淺”,

《新唐書·車服志》記載:

“有衣男子衣而鞍,如奚、契丹之服。”

這一類記載很多,繪畫、雕塑中更多有戎服、男裝的官女形象。這種風氣傳到民間,妓優們也常常“裝束似男兒”。《大唐新語》記載:

“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內外一貫矣”。

男女穿一樣的衣服,內外無別,倒真有點平等味道了。這種風氣自然要歸功於社會的開放與尚武。李華《與外孫崔氏二孩書》記載,當時些守舊人士深為男女服飾無別、弄得陰陽顛倒而搖頭嘆氣:

“婦人為丈夫之象,丈夫為婦人之飾,顛之倒之,莫甚於此。”

這不正說明女子的男裝之風是唐朝審美的直接表現嗎!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三、時世妝

唐代三百年間服裝、妝飾幾經變化,各時期都有各時期的“時世妝”。白居易《時世牧》、《上陽白髮人》均有記載:

“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小頭鞋履窄衣裳…天寶末年時世妝”。

唐代婦女是很講究流行妝的,她們喜歡追求時髦與新異,往往宮中一有什麼新式樣流傳出來,民間就競相仿效,一下子就成了全社會的風氣。《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唐代婦女的服裝與化妝》等著作都列舉了唐代各個時期女子服裝、髮式等等的變化。比如:唐初衫裙窄小,至盛唐變得寬鬆肥大,中唐以後越來越肥寬,竟使得提倡節儉的皇帝不得不出來干涉。又比如不起眼的眉毛,顏色、式樣一時一變,徐凝《官中曲二首》記載:

“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官爭畫黑煙眉”。

每個新式樣一出來,舊的就被人拋棄,成了過時的,難怪朱慶餘的《近試上張籍水部》寫剛嫁人的新娘要: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服飾變化節奏快,女性喜歡追求新異,注意妝束是否入時,能說明什麼呢?有人會說:無非是那些養尊處優的貴婦們奢侈、無聊生活的表現,是妃嬪、姬妾、娟妓等以色事人者邀寵的手段罷了。這話並不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難道就不是一個社會充滿新鮮活力的個表現嗎?難道幾十年、幾百年一貫制的服飾不是人類的悲劇,不是一個社會僵化呆板、死氣沉沉的表現嗎?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結束語

唐初女子出門騎馬要穿冪䍦,要將全身罩住;後來,帷帽代替了冪䍦,帷帽的網子只遮到脖頸,不再遮蓋全身;到盛唐開元時,女子出門騎馬就只著胡帽,臉面甚至髮髻都露在外面了。唐代婦女的服裝正是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而拘束越來越少。至於居家裝束,我們在唐人繪畫中,如著名的永泰公主基壁畫中所見到的唐代女性,大都是衫裙寬鬆富麗,卻袒胸露乳。這種露胸裝常常使得今人驚訝不已,然而又不得不讚嘆它給予人們的美感。人們往往說祖露裝是唐代社會腐朽荒淫生活的表現,是頹俗,其實,這種裝束正是唐代社會風氣開放,婦女所受禮教束縛少的表現,也許還是唐朝人稍稍注意到了人體自然美的思想進化體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