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封神演义》,真实的汤纣王是什么样的人呢?

孤独的行者001


纣王为商朝和华夏文明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纣王的统治下,平叛了许多奴隶的起义,抵抗了外族的入侵,减轻了贵族的斗争。

纣王任用有才能的人做事,他的朝廷中有一大半的人来自社会的中下层。而且纣王还在国中大力发展农业。让商朝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人们都说纣王好色,被妲己迷的国都丢了。其实不然,纣王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爱妲己,甘愿付出一切代价。而且历史上把过错推到妲己身上是不正确的。妲己只是一个女人,就因为和纣王相爱,人们就把妲己说成红颜祸水。


于哥看影视


商族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子辛(?—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商朝第一位杰出的首领-殷契。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国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夏桀无道。成周与夏桀双方战于鸣条(河南封丘东),夏师败绩。剪灭夏国后,成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


完美看待


大家好我来说下我的观点

1:在封神演义中,其实大家都认为纣王是个暴君,随着各种电视剧的翻拍,他这个暴君形象可是深入人心啊,大家一想到这个皇上,那就是处死皇后,宠幸妲己,酒池肉林,挖心,等等一些。仿佛纣王就是个妖魔鬼怪,其实真正的纣王不是这样的。

2:纣王,原名帝辛,是商王帝乙的儿子,帝辛是商王的小儿子,但是由于父亲的王后没有儿子,而自己同母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个妾,在自己出身后父亲的王后去世了,帝辛的母亲就成王后了,自己就是嫡出,按照立嫡规矩就是商辛当太子。

3:商王年轻的时候天资聪颖,口才出众,聪慧好学,特别是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据(淮南子)记载,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

这段大概到意思就是:纣上台后,十分注重农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的国力强盛,继而纣王发动了战争,开疆扩土,持续对东夷的军事行动,把商朝势力扩到江淮一带,把国土扩到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4:按照以上的说法纣王岂不是一个天大的贤君吗!史书上为什么说他是暴君呢。很大的原因是商朝被周取代,周朝肯定要塑造自己的合法性,所以就把锅甩给了纣王。周朝建立后骂纣王不祭祀,商朝喜欢用人祭祀,纣王不信这一套,没有用人祭祀,纣王不信祭祀鬼神这么一说。而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补充兵源,参军作战。

5:妲己,又名苏妲己,是苏氏部落人,生于苏国(如今的河南温县)父不详。(封神演义)中说被九尾狐狸害死的冀州候苏护之女,这当然是无稽之谈,苏妲己的父亲不详,这证明她父亲出身不高贵,以前的时代讲究贵族部落联姻,商是当时的天下之主,纣王是天下之王,却娶了个出身不高贵的女孩为妻,说明纣王革除陋规,择后选妃,不分出身贵贱。

6:屈指可数妲己的罪恶:妲己因为好奇抛开孕妇的肚子,妲己看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生理构造特殊,将他双脚砍下,来研究不怕寒冷的原因。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刨腹挖心,验证圣人之心有七窍说法。但是这都是传说,没有任何根据以及证据表明。

总结一点。历史上面的纣王其实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圣君,并不是昏君,只是后面电视剧翻拍改变的。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你们觉得呢?






妍邦影视


《封神演义》提起商纣王只有一句话,残暴君主,加个妖后妲己。

那真实的纣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扩张国土

纣王姓名殷受或殷寿,号帝辛。司马迁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商王帝乙立他为太子,帝乙死后自然而然即了位,是商朝的亡国皇帝。纣王曾用强硬的手段将朝廷稳定下来,从平民中选拔官员任用贤人,发展农桑生产,善待百姓等。纣王曾领兵征讨东夷,讨伐徐夷,发兵东南夷,重视扩张国土,当时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等,也不失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

荒淫残暴

纣王东征清点战利品时发现了宝贝妲己,妲己眉宇清秀,骨肉婷匀,散发迷人的青春气韵,是个绝色美人。而纣王年过60,垂垂老矣,心中燃起“老牛吃嗽嫩草”的欲望。从此纣王百般宠爱妲己,妲己爱歌舞,纣王便叫人谱曲编舞;妲己贪图享乐,纣王就修建的鹿台,派人搜集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园,供他玩乐。

纣王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荒废了朝政,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各路诸侯群起攻之,天下不太平。妲己给纣王发明了一种刑具叫“炮烙”,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铜柱横放,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后命有罪者行其上,没走几步就掉进炭火里被活活烧死。纣王的叔叔比干对这种变态的做法冒死进谏:“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再这么浪下去商朝就要亡了。纣王不但不听劝告,反而认为这是妖言惑众,故意要他难堪。妲己又“火上加油”,比干是圣人,我想看看圣人心有七窍…

纣王说爱妃有如此求知之心,那就打开看看吧。于是比干被剖腹挖心,纣王对自己叔叔都如此残暴,他能箅人吗?这就是历史上“七窍比干心”的由来。

亡国自焚

后来纣王的哥率领一批东南夷人组成的17万大军,把周武王的联军拒于朝歌以外40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想不到这些夷人一夜之间哗变,溃不成军。周武王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直逼朝歌城下。

纣王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妲己也被杀,妲己的头被悬在小白旗上示众。一代昏君暴君就这样亡国了。

《尚书》载:纣王“听信妇言”,《国语》曰:“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吕氏春秋》云:“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这都是比较可靠的说法。纣王不是以德治天下的仁君,妲己也不是善妇圣女,但不排除周朝丑化纣王与妲己的可能。

直到后世的《封神演义》,因为没有史家的顾虑,加上历代文人提供的诸多素材,演绎起来更是神乎其神,一对狗男女就成为十恶不赦的恶棍和妖怪了。

毛主席曾对纣王作过评价:“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原木鱼说


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帝辛在位的三十余年间,重视农业发展,国力强盛,厉兵秣马、开疆拓土,多次出兵征讨东夷,将商朝的影响力开拓到现如今的河南、河北地区,为之后秦朝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纣王思想开明,废除野蛮的奴隶祭祀制度,反对残杀奴隶。

古有孔子与弟子子贡曾聊到过:“纣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当代也有毛主席评价:商纣王很有本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没有后人评价那样昏庸,那只是周朝人硬加上的罢了。

纣王最大的错误在于太过自信未重视国都的安危,举全国兵力出征东夷,导致王朝防御内部空虚,给了周武王可乘之机。商周两朝军队战于牧野,周王朝精锐尽出,商王朝主力部队还在东夷根本来不及调回,只得用奴隶拼凑成一支军队。且商王朝贵族阶级由于纣王的重用下层阶级,对纣王相当不满,根本无心战斗。这一系列原因也导致了商朝的最终灭亡,纣王自焚于朝歌。


Sylar弈


和妲己的故事。

商纣王天生聪颖,口才好,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很强,并具有与人、非武装野兽搏斗的力量。他很聪明,拒绝臣民的劝告,他的话足以掩盖他的过失。

在大臣们面前夸耀自己的才能,又在任何地方夸耀自己的权力,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不如自己。商纣王沉溺于酗酒、放荡和娇惯女人。商纣王特别喜欢妲己,一切都听妲己的话。

商纣王让音乐家胡安为妲己创作新的民间音乐、北丽舞曲和轻柔的歌曲。他增加税收,把钱堆在路台,把粮食堆在巨桥。

他在宫殿里塞满了狗、马和奇怪的东西,并扩大了沙丘的花园平台,以捕捉大量的野生动物和鸟类。他傲慢无礼,不尊重鬼神。他在沙丘上收集了许多戏乐。


是兔子哥哥欸


纣王,荒淫无道

淫 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

帝辛(?--约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帝号辛王,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纣王 殷帝辛名受。“纣”是周人给他的谥号。《吕氏春秋·功名》说:“注贱仁多累曰纣。”又,汉代蔡邕《独断》中说:“残义损善曰纣”。总之,纣是一个恶名,是后人定的称呼。,也有可能是后人撰出来的


电影快车推送


史中真实“纣王”,跟现在我们普遍以为的“纣王”相比,似乎没有那么坏。其实“纣王”应该叫帝辛,子姓,名受。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商朝皇帝以天干地支排序来起名字的。谥号纣,应该是西周给他的,非常不好听,有抹黑的嫌疑。我还是叫他帝辛好了。帝辛即位时,商汤已经经历“九世之乱”,日薄西山。按理,这样的国家应当与外争取和平,于内休养生息,才是正道。帝辛对内用费仲治政,鼓励农桑,推行牛耕与灌溉排水;肃清王族内部异己,削弱贵族势力;但对外却在不断扩张领土,派兵作战东南夷族。一度将版图扩大到江淮地区,一直到达渤海和东海之滨。作战所需大量军队和物资,都要跟诸侯国征收,且对他们多猜忌和钳制,诸侯与他也是渐生嫌隙,离心离德。而此时的周到姬昌时代,国力日强,对外统一战线搞的又好。结果是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在进行了三场胜战以后,周切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联系。姬昌去世,姬发即位,商还是无暇西顾,姬发抓住机会继续向东扩张。终于,帝辛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关于比干之死要多说几句:在商时期是兄死弟继,比干、微子、箕子三人由于是贱出被剥夺了继承权,所以就组成联盟反对帝辛的统治。微子是帝辛哥哥,因庶出没得到皇位而怀恨在心。所以他把朝歌空虚的情况出卖给周,让他们赶紧带兵来打商汤。这位绝对是我大中华汉奸鼻祖。帝辛大怒,清除比干三人联盟。武王抓住机会伐商。最后的牧野之战,帝辛的军队还在东南平夷,仓促间把40万夷人、奴隶组成奴隶军,与周战于牧野。奴隶军临阵倒戈,周军队长驱直入,直取朝歌。帝辛与皇后苏妲己,便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他信任的两位大将飞廉、恶来很忠义。恶来战死牧野。飞廉逃奔商盖氏,矢志抗周不屈而死。


喜欢曾经而已


商纣王名叫帝辛,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口才也非常好,力气特别大。几乎文武全才。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全身是优点的人,性格上却有很大缺陷,自负,刚愎自用。

他的智慧用在了如何拒绝臣子的谏言,口才用在了掩饰自己的过错。

他对内加重赋敛,推行严酷刑法,放荡作乐,宠爱妲己。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国家矛盾重重,动摇了商王朝的根基。诸侯纷纷起来反叛,周武王联络各诸侯打败帝辛,商朝灭亡。




木木说史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

殷纣王(即帝辛)在封神演义等小说中北写的很昏庸无道,但是他在历史中还是做了不少好事的。比如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帝辛之败有两说,其一,说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又需面对其因长年征战而日积月累有增无减的大批俘虏如何处理等问题而造成负担。---该段早已无法考究,由周武编写。(对于荒淫一说,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而周文王百子,另,宦官制度起于周文王。)
另一个说法是,帝辛重用奴隶,触犯贵族利益。周武一方给帝辛设立的六大罪状里,排前的便是“任用贱民为官”以及“以贱民辱贵族”。说白了就是纣王提前了一千年企图终结奴隶制社会,提前三千年想要玩民主……试想,商鞅七百多年后开启封建制都落了个车裂的下场,何况七百多年前呢?所以当时以周姬昌等为首的大奴隶主便一起联手杀了帝辛。
但是史书中记载酒林肉池不是殷纣王建造的,是自其祖先就有的,用来宴请大臣宾客的。

一、历史上的纣王:纣王是个残暴的君主,从考古发掘来看,商朝的奴隶主一向对奴隶很残暴。纣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对奴隶残暴,对贵族也很残暴。、纣王挖比干的心,囚禁箕子,可能是为了压制贵族势力;杀死九侯、鄂侯,可能是为了打击地方势力。他一方面打击贵族势力,一方面对奴隶仍然很残暴,再加上不断的对外扩张,可能就是这些原因,让他把各个阶层的人都得罪光了,才导致他众叛亲离。而周文王、武王,也许是对奴隶的态度比较温和,对各方国,包括商朝贵族,也注意拉拢,所以才受拥护。二、人物评价: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一个人有两种称号,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例。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毛泽东对帝辛的评价耐人寻味,因为所处地位,毛泽东的着眼点和洞察力显然更令人信服:“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三、人物简介: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