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武大郎陵墓,专家打开后,施耐庵:这事不赖我

说起武大郎,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水浒传》中的那个“矮穷矬”的形象,“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叫做三寸丁谷树皮。”看来施耐庵对武大郎也并无好印象,才将他描写得这么不堪。

不过武大郎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他是善良的,不过却是愚钝的善良,甚至有些懦弱,每日靠卖炊饼为生,也算是有自己的小买卖。娶了个美娇娘潘金莲,勾三搭四,调情武松不成,又出轨西门庆。直至被潘金莲毒杀便草草了结了这一生。后来西门庆和潘金莲就成了奸夫淫妇的代名词。

河北发现武大郎陵墓,专家打开后,施耐庵:这事不赖我

那么真实的施耐庵是怎么写出的这个故事呢,杜撰的吗?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武大郎武家那村人,能文能武,是个县令

武家那村原叫孔宋庄,元朝时的战乱导致人们流离失所。到了元仁宗时,武大郎的母亲带着他从山西晋阳的老家来到了这里安顿了下来。此时的武大郎已经是个20岁的成年人了,他们母子分到了15亩地,生活上也算有了着落。

武大郎从小就聪明,能文能武,可能是由于小时候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无暇顾及其它,所以直到中年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果不其然,被他高中进士,分到山东固阳县做了个七品县令。

河北发现武大郎陵墓,专家打开后,施耐庵:这事不赖我

彼时的武大郎有个发小叫做黄堂,他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可谁知祸不单行,家里又着了大火,情急之下便想起了武大郎,于是来到了山东。

这一住就是半个月,黄堂心想就是到这里和老友叙叙旧。一个无所事事,另一个忙的全然顾不上,连个照面都不打,窝了一肚子火的黄堂愤愤地离开山东回到了清河县。这一路上却越想越气,以为武大郎做了县令就看不起自己,所以就在路边写“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云云。

谁知回到家中一看房子已经被翻新,黄堂老婆告诉他是武大郎送来的银两帮忙盖得房子,本想给他个惊喜,谁想是个惊吓。悔不当初的黄堂赶忙回去把一路上干的“坏事”处理掉,但还是晚了,已经被施耐庵看到,他略加修改就写进了小说《水浒传》中。

河北发现武大郎陵墓,专家打开后,施耐庵:这事不赖我

施耐庵听来甚觉有趣,其实是被有心人添油加醋

1)潘金莲大家闺秀,贤良淑德,武大郎身高一米八,为官清廉,除暴安良

从武大郎起,武氏后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到了清朝乾隆下江南时途经孔宋庄时,觉得村里没有一个姓孔的人,反而多是武姓人,甚觉奇怪,所以就把这个村子改成了武家那村。

1946年,武大郎墓两次被掘开过,第一次掘开后发现一口楠木悬棺,两具骨殖,为武大郎和潘金莲合葬墓。1967年再次被破,所以1992年武氏后人重修了墓室。

河北发现武大郎陵墓,专家打开后,施耐庵:这事不赖我

武大郎原名武植,潘金莲是他的夫人,这一点在武氏的祠堂里也可以知道。祠堂里挂着潘金莲的画像,并附文:“某年,大比武植金榜题名,黄金庄潘氏大家闺秀潘金莲,适配武植。武植深得地方百姓爱戴。而夫人潘氏,夫唱妇随,纺花织布,又常将为官务要勤廉之语,念于夫婿耳边。”

后人为其撰写碑文:“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河北发现武大郎陵墓,专家打开后,施耐庵:这事不赖我

从出土的武大郎的骨殖考古专家推算,他生前的身高最少也有一米八,却被写成了“三寸丁”形象。清河县的县志也明文记载了武大郎夫妇真实的一面,夫妻恩爱,共生了四个儿子。

2)真小人:西门庆

为什么说西门庆是真小人呢?原因武大郎就职的阳谷县有个“吴大炊饼店”,这个店主吴大身材矮小,奇丑无比。西门庆看到了商机,想要霸占吴大的炊饼店,多次到店里找事,结果不想吴大报警了。西门庆赶紧想办法贿赂武大郎,奈何武大郎是个清官,将西门庆好一顿暴揍。

西门庆哪是吃亏的人,这一下就与吴大和武大都结下了梁子,便到处造谣。“吴大”和“武大”发音相似,流言传着传着就成了武大是卖炊饼的。前有黄堂的诽谤,后又西门庆添油加醋,把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也拉下了水,一时成了人尽可夫的荡妇。

河北发现武大郎陵墓,专家打开后,施耐庵:这事不赖我

施耐庵只觉得故事的趣味性比较强,小说多是演义的,并不是完全还原事件本身,所以就写到他的《水浒传》中。后来《水浒传》成了四大名著,读这个小说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这几个人的形象便固化成了小说中的样子。

武大郎等人表示很冤,施耐庵表示更冤,他并没有所指,后来人却对号入座。

潘金莲和西门庆一直被骂到了现在,甚至连起名字都避开“金莲”二字。前人已经作古,我们不做过多评判,只希望后世的人不要再将小说人物与现实人物联系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