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的原型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德高望重却祸国殃民,施耐庵只能暗讽

《水浒传》中的高俅是一代奸臣,他虽没有像贾似道、秦桧那样里通外国,卖国求荣。可他也做了许多伤天害理、陷害忠良之事。高俅心胸狭隘,十足的一小人嘴脸。他为了一己私欲,不惜损害他人甚至是朝廷的利益。

宋史上还真有这号人物,他和高俅一样,官至人臣之极。是一个度量极小的家伙,为了能打到自己的政敌。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用,甚至是泼皮耍赖。

高俅的原型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德高望重却祸国殃民,施耐庵只能暗讽

他就是司马光,我们童年时的偶像。因为司马光砸缸流传千古,世人都对小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赞不绝口。成人后,司马光更是写了一本巨著,名叫《资治通鉴》。它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这本书,为后人研究宋之前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就凭这一点,足以让司马光彪炳史册。所当然你的,司马光成为了最德高望重的人。

高俅的原型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德高望重却祸国殃民,施耐庵只能暗讽

可司马光做的那些坏事,为何没人提出呢?就算到了几百年后的明代,施耐庵也没敢明着去骂司马光。而是借着高俅来暗讽司马光。

高俅爱踢球,司马光何尝不爱踢球。据野史记载,司马光小时候最爱踢球。有次与小伙伴们在自家后院踢球,正踢得高兴,一个小伙伴一不留神撞在了水缸上。把水缸撞坏了,在场的小伙伴都吓坏了。尤其是司马光,因为他家教太严。闯了这么大的祸,肯定会挨罚的。于是司马光一不做二不休,他表现的十分淡定,把那个撞坏缸的小伙伴叫过来,告诉他缸里有东西。趁那个小伙伴不注意,司马光扛起他,便丢在了缸里。

高俅的原型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德高望重却祸国殃民,施耐庵只能暗讽

司马光让小伙伴们都喊起来,然后抱起一块石头向刚砸去。这样,缸上的洞变得更大了,那个小伙伴也从缸里爬了出来。司马光砸缸这一幕,正好被闻讯赶来的大人看到了。大家都夸司马光聪明,反而把那个被司马光扔进缸里的小伙伴骂了一顿。

高俅是靠着踢球上位,司马光也差不多,是靠着他砸缸的名声上位。砸缸的缘由也是因为踢球,施耐庵的暗喻甚妙。

高俅的原型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德高望重却祸国殃民,施耐庵只能暗讽

在《水浒传》中,高俅陷害忠良,还忽悠了宋江。许诺宋江接受招安后给高官厚禄,继而让宋江去攻打方腊,让他们狗咬狗,坐收渔翁之利。这与司马光得势后,破坏王安石的保甲法同出一撤。宋朝最大的敌人是金国,司马光不组织民间武装抵抗金国,到是先打起了内战。这样消耗的都是宋朝的实力,结果就悲剧了。

当金国打过来时,朝廷不能抵挡。而王安石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保甲法,地方武装,也被司马光所破坏。金国攻入开封,算得上是一马平川。几乎没什么伤亡就打到了开封城下,接下来就发生了华夏民族最耻辱的事件--靖康之耻。

高俅的原型不止一人,其中一位德高望重却祸国殃民,施耐庵只能暗讽

高俅是不是与司马光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司马光一直德高望重。历史上没几个人甘骂他,即使到了几百年后的明代,施耐庵想骂司马光,也只能拐弯抹角的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