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留給後人的不止只有“貞觀之治”和“玄武門之變”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一般都會想到“玄武門之變”和“貞觀之治”,這大概是電視劇裡給觀眾留下的印象。

說到李世民,印入世人腦海的都是一個書生或者儒將的形象,善於權謀,帝王心術,籠絡人心,運籌於帷幄之間的政治家形象。

如果是這樣,那就太片面了,大大地低估李世民了,政治家的身份猶如冰山一角,秦王時期的李世民那是猛的不要不要的

李世民留給後人的不止只有“貞觀之治”和“玄武門之變”


軍事家李世民

白居易:“聖人有作垂無極!”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範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為太宗乎?及其成功,復歸於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曾鞏:“躬親行陣之間,戰必勝,攻必取,天下莫不以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萬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從,天下莫不以為盛,而非先王之所務也。”

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對於李世民的軍事能力,也是得到後世文學大家們認可的,評價之高與我們心目中所認識的那個李世民是否有些出入?是不是後人神化了唐太宗?

其實並不是。

一.柏壁之戰

619年三月,劉武周派宋金剛聯合突厥,想“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打得幷州總管、齊王李元吉丟盔棄甲,逃回長安。宋金剛帥軍直逼太原,太原告急。

619年十一月,李世民帶兵駐紮在柏壁,與宋金剛對峙。

結果是李世民率軍追擊宋金剛,身先士卒,大敗其軍,並乘勝追擊逃敵,一晝夜走了二百多里,打了幾十仗,全勝。

後來李世民在糧草不足的情況下,又在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剛,一天交鋒八次(最早的一日八次郎),也同樣是全勝,殲敵加上俘虜一共幾萬人。

可李世民還不解恨,後又親率精騎襲擊宋金剛背後,又一次打敗宋金剛,斬殺三千餘人。

這一戰李世民不但勝利連連,還收服了宋金剛麾下大將——尉遲敬德。之後,尉遲敬德一直跟著李世民東征西討,忠心耿耿,還被封為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至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李世民留給後人的不止只有“貞觀之治”和“玄武門之變”


二.圍點打援

621年,李世民帥兵攻洛陽,將洛陽城重重包圍,可洛陽城城高牆厚,李世民發動幾次進攻,都無功而返。王世充趁著捱打的間隙,連忙派人向竇建德求救,竇建德接到求救信,希望竇建德出兵救援洛陽。

竇建德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知道如果洛陽城破,王世充被收服,那麼下一個被吞的就是自己了,竇建德清楚了事情的嚴重性,馬上點將出兵,帶領十多萬人馬浩浩蕩蕩前來救援。

李世民繼續看洛陽城久攻不下,又聽說竇建德帶領十萬大軍前來救援,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城,唐軍也是人困馬乏,又聽到竇建德帶了十多萬人來,軍營裡即刻炸開了鍋。

將士們紛紛勸李世民罷兵,李世民知道如果這次回去,要是再想吞掉王世充和竇建德,統一中原,那真的是遙遙無期了。

李世民當機立斷,命令齊王李元吉繼續圍城,自己則帶三千精騎去攔截竇建德的十萬大軍。

手下謀士面面相覷心裡想,“開玩笑吧,三千人打十萬人。不想活也別拉我們墊背呀。”

於是李元吉等人一邊奉命繼續圍城,一邊打好包裹,等李世民那邊失敗,自己也準備第一時間撤退。

可李世民註定不平凡,同樣是身先士卒,帶領三千鐵騎衝入竇建德軍營,竇建德還沒有反應過來,被李世民打了個措手不及,結果是李世民以三千騎兵擊潰竇建德十幾萬大軍,生擒竇建德,並迫使王世充出城投降。

我們的徐向前元帥在1928年,在清風店戰役中,首創“圍點打援”,徐向前也憑藉這場戰鬥證明了自己卓越的領導才能。

但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秦王李世民就已經開始運用圍點打援的戰法了,此戰李世民一戰封神,以少勝多,以三千騎兵破竇建德十萬大軍,生擒六萬多人,以三千人俘虜六萬人,簡直不敢想象。結果是生擒竇建德,導致王世充希望破滅,向李世民投降,此戰也為唐朝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世民留給後人的不止只有“貞觀之治”和“玄武門之變”


文學家李世民

都知道唐代盛產詩人,更有“詩仙、詩聖、詩佛、詩鬼”為其中代表人物,被後人廣為傳唱,其中經典則收錄到唐詩三百首和當今小學和初中的課本,供後人學習。

除了詩文本身功底紮實,高產也是他們得名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

詩仙李白,詩歌存世1000餘首。

詩聖杜甫,詩歌存世1400餘首。

詩佛王維,詩歌存世400餘首。

詩鬼李賀,詩歌存世240餘首。

唐太宗雖然沒有這麼高產,應該跟他的身份有關,沒有那麼多時間飲酒作詩。

但以主業為皇帝的情況下,寫出了90餘首唐詩流傳後世。也證明了李世民紮實的文學功底,李世民也被宋代明相司馬光稱為“文武雙全”。

李世民留給後人的不止只有“貞觀之治”和“玄武門之變”


書法家李世民

如果以為李世民只會作詩,那又委屈我們的唐太宗了。李世民不但會說還很會寫,寫的還很好,你說氣不氣人。

李世民的書法被後人譽為是歷史上一流的水平,在皇帝這個職業中更是超一流水平,無人可及,直到後來出了個書法皇帝宋徽宗趙佶,二人齊名,不分伯仲。

因為李世民對書法超高的造詣,這樣也對唐代的書法審美,書法教育和書法理論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據說李世民的書法師承王羲之一脈,也是因為李世民的原因才確立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

由於對王羲之的崇拜,李世民臨摹王羲之的書法也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當時書法大家都無法辨其真偽。

作為王羲之的小迷弟,李世民做了個瘋狂的決定,要求太子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本一起下葬,讓他深埋地下無聊的時候也能隨時翻翻,而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集序》都是臨摹的版本。

李世民留給後人的不止只有“貞觀之治”和“玄武門之變”


總結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歷史上優秀的政治家除了開創了“貞觀之治”,和親自導演了一部電影《玄武門之變》,其軍事上、文學上和書法上的造詣也是一流水平。只是因為被強大的貞觀之治玄武門之變太過耀眼,而吸引了後人的眼球。

李世民也被後人認為是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這一點也不誇張,唐太宗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