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之--北汽

在汽车销量市场低迷的重压下,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已成为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近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的开端变得不同寻常。相关分析人士称,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性,公共交通危险性较高,而私家车的选择更为安全。因此,此次疫情或将成为汽车销售市场扭转19年低迷环境的一次机会。从雾霾的持续侵扰到新型冠状病毒,在汽车产品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今天,车内空气质量已站上了更高的舞台,成为消费者产品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


【聚焦】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之--北汽

一般而言,车内空气管控分为气味管控和VOC(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两大部分。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泛指在常压下,沸点在50~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VOC种类繁多,按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及其他等。在汽车领域VOC狭义上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类物质。气味方面,车内异味的来源多种多样,如内饰大量采用的非金属材料(聚丙烯、聚氨酯、PVC、皮革等)、内饰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助剂、胶粘剂等。

那么各主机厂是如何进行车内空气质量管控的呢?中国汽车材料网近期策划了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的系列报道,一起来看看各主机厂的“妙招”吧!

本期介绍北汽的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作为在京都发展起来的老牌国企,可能是出于环境原因,北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由来已久,并且在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方面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据了解,北汽自2014年开始对车内空气质量高标准的系统管控;2016年组建车内空气质量主动预防小组(QPT),实现车内空气质量全流程链控制;2017年组建“鼻子”团队,同时由北汽与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共建的国内首家“车内空气质量正向设计研究室”揭牌成立。


【聚焦】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之--北汽


突破传统 正向设计建立“绿色”基础


在车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方面,企业多采用传统的逆向设计:在设计之初根据国标制定整车开发目标并进行开发方案和目标分解方案的制定,车辆量产后发现问题再进行逆向解决。这种方式不仅整改周期长,而且投入高。而北汽采用“正向设计+正向管控”的方式:在设计初期建立生态性能目标,通过推荐或与供应商协商的方式确定拟用材料及工艺清单,使用类似模具生产出零部件,再通过多轮模拟验证建立环保材料数据库。据了解,北汽的“车内空气质量正向设计验证设备”项目荣获了北京青年微创新大赛银奖,这也是对北汽正向设计理念的认可。


内饰选材方面,采用环保低挥发性材料,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材料的六价铬、铅、汞、镉、多溴联苯及多溴联苯醚等均优于国家标准和欧盟的要求,且材料不含石棉和多环芳烃。内饰纺织材料禁止使用偶氮染料,避免致癌物质的散发,且座椅面料用材开展过敏原检测及管控。工艺方面也多选用超声波焊接等绿色工艺,为产品设计打下“绿色”基础。

【聚焦】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之--北汽

基于正向设计的内饰零部件选材

【聚焦】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之--北汽

内饰零部件用材及工艺方案确定流程


三级管控 实现全流程“健康”品质

北汽采用从“材料→零部件→整车”逐级达成的环保技术路线,并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零部件试验舱对重点管控零部件开展VOC、气味性能模拟验证,验证用材及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在零部件模拟验证合格后,再使用整车环境模拟开展整车VOC、气味性能模拟验证,并开展多轮性能优化提升,最终确保产品的健康品质。

【聚焦】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之--北汽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路线图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独创且拥有发明专利的车内空气质量综合验证设备——环境综合舱。其能够提供超越国标规定的25℃验证标准,进行模拟实际用车环境的25℃、40℃以及60℃多温度验证。该设备包括一个整车模拟舱和两个零部件测试舱,能够在前期选材与后期整车验证阶段进行零部件选材及工艺可行性验证,优选健康材料,精准剔除异味、VOC源头。

【聚焦】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之--北汽

李俊贤科长讲解北京汽车独创设备环境综合舱

小结

2015年北汽研究院李俊贤发表发明专利《异味源检测舱及汽车异味源检测方法》;北汽绅宝也是较早采用车内AQS空气净化系统的车型;可以说,北汽的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有着辉煌的历史。2019年,北京汽车智道等车型收获年度车内空气质量人气车型奖;2019款智道被C-ECAP评为生态车型;我们看到,北汽在车内空气质量管控工作从未停歇且一直精彩。无论是独创的正向设计方法还是严格的三级管控体系,北汽让我们看到了其为环保和健康付出的努力。相信在这些先进的专利技术和完善的管控体系下,消费者将对北汽的产品将拥有更大的信心。


【聚焦】车企车内空气质量管理之--北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