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很少见到老师,是真的吗?

我在墾丁天氣晴


首先必须承认这样的现象肯定存在。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很难见到老师。

我们都知道大学的学习方式更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学习方式是完全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要靠自主学习。导师只在负责这门课,而且不会。如果说像高中那样每天给你布置很多作业试卷,每一章每一节。练习题不厌其烦的为你讲解其中的知识点。大学的导师不会所有的知识点一遍就过听不懂自己学。当然你若是愿意花时间去找老师,老师肯定也愿意为你解答。

嗯,比较常见的导师,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的导师是自己的辅导员,辅导员负责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已经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间相当于半个班主任。为什么不是一个班主任?因为大学生毕竟已经是成年人了,很多时候有自己的想法。辅导员很多时候是一种引导的。教育不是像高中时候的班主任。会对你进行强制要求。

必须也要承认一个现象,很多学生经常和老师待在一起,在大学期间,然后这个情况要分两种,一种是加入各种的学生组织,与老师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有密切的接触。另一方面是,做项目跟老师做一些项目科研项目。嗯,最普通的大家都知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时候也会跟老师有很多的接触。而且一些比赛项目也都会有老师带队。这个时候与老师的接触比较多。

真正的嗯,真正的课程表的。课程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努力去争取。才能李老师有更多接触的机会。我自己尽力。提高自身


研究生苏小柒


你好,的确是大学很少见到老师,我也是一枚大学老师,深有体会。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大学老师有行政老师和专任老师 ,当然也有双肩挑的老师。

行政老师一般包括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生科,科研科等本学院行政老师以及学校各个处室的行政老师 ,如果你不是学生干部的话,切实很难见到他们。

专任教师分为专业课程教师和公共课程教师。一般来说专业课程老师比公公共课程老师更容易见到。

2.大学校园特殊性

大学校园一般都比较大,学生比较多,不像中小学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少,所以自然而然遇到老师机会就相对较少了

3. 大学课程特殊性

大学期间课程量较多,所以在一周时间里,课程课时相对较少,所以自然而然就少见到相关专业老师。

4.大学教师特殊性

大学老师,除了上课外,他们还要承担学术研究的任务,所有他们没有祖国足够时间来和学生打成一片。

5.师生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都有完全独立思考和行事能力,学生对老师依赖度降低,。


爱上体操


我是99年入大学,我们学校是这样,大学四年班主任都没见过几次,我感觉她都不知道有我这号人。任课老师上完课走人,也不知道办公室在哪里,现在想起来是不是人家就没办公室呢?

不过我们学习都很刻苦,自己钻研思考,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去图书馆查,找学霸问,那会儿考试很严格,没有老师划重点透漏考试内容,的确是真才实学!


啃拉姆


大学里面除了上课可以看到老师,其他时间不是很少见到老师,而是你没空去看到老师。毕竟大学里面除了上课,还有社团学生会以及各种各样的活动。

我大学的时候,除非有事,不然的话一个月都看不到自己的辅导员。这都是很正常的。

大学靠的是自觉,没有人逼你去做什么事,除了基本的课程完成以外和保证自己的安全以外,其他时间是归你自己的。

所以大学里面,很少见到老师。除了上课和考试和毕业答辩的时候


爱吃草莓的小西瓜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真也不真。大学是这样的,你不理他,他不理你。你不找老师,老师就不会来找你。

大学里最极端的情况,也是最普遍的情况,就是上课见老师,考试见老师。甚至一学期结束,你和老师在马路上面对面相遇,你认识她,她不认识你。


但这也是很浪费的情况,为什么说浪费,因为大学老师都是高学历,又有过硬专业知识的一群人。有的大学生天天想着如何结识大佬,却对身边的老师避之不及,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这种奇妙的心理。

大学的老师也大概分三种。


  • 一种是醉心学术。我大学的实验室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每天和年轻人待在一起,精力比年轻人都旺盛,做研究废寝忘食,真的是废寝忘食,因为她晚饭都经常忘记吃。但是晚上老师还在实验室,学生们就更不好意思走了,所以大家也都经常跟着她挨饿。她的专业知识真的很过硬,所以学生们纷纷表示认识这样的老师是自己的福气。

(图为老师在北京某中学进行科普活动)


  • 一种是商业奇才。毕竟大学老师虽然平时上课教书,但是上到博士的专业知识可不是白学的。为什么现在会叫研究生导师老板,就是因为很多老师会有校企合作的项目,甚至直接有自己的公司。矿业大学的老师笑而不语。

  • 一种是心系民生。为人民服务一直是知识分子的愿望,有的大学老师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成为城市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在城市以及国家建设方面发光发热。(见下图上海发布)


总结就是,你可以做到很少见到老师,但是这样你可能就失去了结交优秀的人的机会。

我是一级追球手,专业输出K12以及高等教育干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级追球手


这个在大学里如果你不逃课的话,还是能够见到老师的。跟高中生活也差不太多呀,只不过是没有特别明确的班主任的概念,并不会有一个高中那样的班主任时时刻刻的盯着你有没有交作业,有没有迟到。一般是每一节课的任课老师自己负责这些事情。所以说大学中的老师,他们的责任只是他们的一门课,这就好像你在高中上学的时候,除了班主任以外的那些老师,我们称为任课老师。当然大学也是有班主任的,只不过不像高中管的那么多。

不过有一些比较老的教授,他们的本职可能更多的是搞一些科研或者带带博士生,偶尔会给本科生上上课。这些老师可能你一周只上他一节课,上完课以后除非你专门去他的办公室找他否则也基本上是见不到的。

而等你读了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可能一周见到你的导师的次数也就一两次吧。也有像我这种特殊的,我的导师在美国,所以我可能一年只见他几次。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中心观点,那就是在大学以及硕士和博士生活,老师只负责传达知识,而不再负责对你的约束,所以基本上还是靠自己,你越自律,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小宇哥师兄


大学里很少见到老师,难道大学生都是自学的吗?


大家里见不到老师,难道这些网红级别的老师,都是出在中小学吗?

至少,大学里,每天要正常上课下课,我还不知道有哪个大学实现了完全的视频上课方式。如果不是疫情,我都不知道中小学生还可以上网课。

大学里,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是真的,但是说很少见到老师,也绝对不是客观的。


好的大学里,不但并不是很少见到老师,甚至会经常见到大师,尤其是好的大学里。

大师级的人物,在大学里很有号召力,他们往往以上课或者讲座等形式,与大学生们畅谈互动。80年代,我在大学读书时,曾经见到过我那个专业的鼻祖,他是一位苏联教授,他到我校来进行学术交流,与大学生进行互动。

在我的大学里,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位长者,他是另一位学科鼻祖、学科教育鼻祖,他的名字叫潘承考,你可能没听说过他,因为他一直是一位低调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内燃机专家、教育家潘承考教授(右二)


后来,当我在另一所大学里混学位的时候,见到了更多其他领域的大师,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包括给我们上课的那些教授,也几乎都是大师级的教授。如果与那些所谓的自称大师比较,他们则本来就是大师,而且是重量级的大师。

博导 陈春花教授

博导 李平教授

人民大学副校长 博导 袁卫教授


诚然,相比较中小学,大家里的老师相对见面少,因为你长那么大了,除了向他们学习知识,吃喝拉撒的应该不需要老师来管理了吧。

每一个年青人,都应该努力争取去大学学习的机会。任何理由,都不应该成为你与大学交臂失之的理由。


关注行学组,给你不一样的观点。


行学组


感谢您的提问!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老师也是一份职业,适合自己那就是我,如果在工作中味同嚼蜡那就不好,人最大就是适应能力,适应的好喜欢这份工作。

那就可以把职业当做事业,进而是个人价值最大化,也容易出成绩。老师的工作还是在于怎么样管理学生,怎样上好课,教育和管理就是老师的日常。

2:虽然老师这个职业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同时也是非常荣耀的!因为老师在这个社会中扮演这重要角色!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每个学生在小时候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长大后有所发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

3:老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有,教书育人,当自己的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也是最开心和欣慰的时候。

当老师固然是一个不错的职业,享受着国家的各种福利待遇,周六周日双休,国家公众假期,还有令人羡慕的寒暑假!而且比较稳定,属于国家编制内,不像企业一样会面临裁员的风险。

4:可见当老师好不好是因人而异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然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徒劳的,所以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很重要哦!如果自己不喜欢,没有热情面对自己的学生,那是会活得很累的!

5:可是,在成为教师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对这些好与坏做分析,看从事它能不能养家糊口或者享受福利。

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作为一个20年的教师,我想我有这个资格分享我的认识。只谈两点。

以上是我的个人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您的阅读与观看!





英语生活


我是985高校的,虽然现在不提倡这个说法了,现在是“双一流”高校建设了。抱歉我会以教师职业病的口吻来回答同学您的问题,我平时对学生还是比较严厉的。

你这个问题是个伪问题。被动的上课,肯定可以见到老师,除非你逃课,而逃课现象并不少见。

假如你想主动见老师,老师肯定会想方设法满足你的要求。大学老师很忙,并不是所谓上完课拍屁股走人,老师备课、教学会议、行政事务、科研压力会占用很多时间。但只要学生有需求,老师们肯定会安排,这是高校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决定的。

并且当前高等教育抓思想教育很严格,高校教师要密切的联系同学,不仅注重同学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同学的思想动态、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辅导员处理的,所有任课老师都要求密切关心同学。

下课后,那些问老师问题的同学很多,课下私下和老师联系的也很多,知识答疑、心理解惑,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老师。绝大多数的老师都会认真对待。

看你口气,是位中学同学。假如你选择中国高校的话,这不是你该关心和提出的问题,好好努力,尽可能把高考准备好。加油。


一场空电


我觉得不是的。

  • 1.专业课老师:我们大学实行的是小班制,专业课老师就像我们高中班主任一样督促我们学习。每周四节专业课的时间,使我们不到一学年就跟专业课老师十分熟悉。过年的时候老师会在放假前跟我们合照,平时老师也会把学校给老师的福利—蛋糕卡,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蛋糕店提蛋糕,回来大家一起分着吃。所以并不存在很少见老师的情况,反而老师会把我们当成自己孩子的感觉,而且平时有这么问题都可以去找老师问。(在这里顺势夸赞一波我们学校,真的太太太太负责任一大学了!!)
  • 2.通识课老师:通识课的话就是自己选修的课,一般是大课,一堂课会有一百多人。这个时候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会少一些了,这是有可能一学期下来老师记不住学生有谁,毕竟学生一周只上一节课,但老师一周要教不止一个班,所以记不住学生很正常。但是如果我们有什么问题的话去问老师,老师也会耐心解答。

所以无论是那种课,都不太会出现见不到老师的情况,我觉得大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至少我们老师还是管的比较严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一点帮助,蟹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