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別天真了,你覺得你“身正”,但是別人只看到“髒水”

最近在品讀《荀子》一書,讀了以後深感荀子他老人家還真是個“耿直漢子”

,說話犀利,一點都不帶含糊的。當然,他的言論可作多種解讀,這裡不來文縐縐的學術探討,只講講我在荀子的字裡行間裡看到一些個道理,有用沒用,各位看官說了算。

《荀子》:別天真了,你覺得你“身正”,但是別人只看到“髒水”


言歸正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免不了需要社交,但是,可能有些人“太耀眼”,就是“招人恨”,一些個莫須有的謠言就來了。面對這些謠言,許多人的態度是“身正不怕影子歪”?但是,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

正義不會缺席,但是可能會遲到。

不要不相信,生活是生活,“童話”是“童話”,咱不是童話裡的“公主”,哪有啥從天而降的“王子”。

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許多時候能夠拯救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畢竟,生活是我們的,怎麼過,過得好不好,全在我們自己,至少大部分原因在我們自己。

《荀子》:別天真了,你覺得你“身正”,但是別人只看到“髒水”


而對於“身正不怕影子歪”這種想法,如果以《荀子》書中的言論來看,面對這種想法,我看出了荀子的態度,字不多,就三個:

太天真!

為什麼這麼說?在《荀子》的“勸學”篇中,記錄著一句話,前方高能,請大家準備閱讀文言文: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這句話啥意思?這裡老老實實給大家翻譯一下吧,荀子是說,如果把白色的沙子混在黑色的泥巴里面,大家會看到什麼?白沙肯定不會和以前那麼白了,要變黑了。

荀子又說,蘭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酸臭臭的水浸泡它,那這白芷大抵算是毀了,君子肯定不願意靠近它的,普通人更是不願意佩戴它的。

《荀子》:別天真了,你覺得你“身正”,但是別人只看到“髒水”


那麼白芷有錯嗎?

沒有!

這時,荀子來了個公正的總結,他說:被酸臭“汙染”的白芷本質固然是美好的,但是,被君子疏遠,被普通人嫌棄,原因在於它被汙染了。

所以,夥計們,現在還覺得身正不怕影子歪嗎?

白芷的“身”不正嗎?很正。但是,人們看到的白芷,不是原本芳香美好的白芷,而是被“汙染”後的白芷。於是,即便人們知道白芷本真的樣子,也會礙於白芷當前散發的“酸臭”而遠離它。

《荀子》:別天真了,你覺得你“身正”,但是別人只看到“髒水”


這就是汙名化的力量,不要小看它,“口水可以淹死人”並不是空穴來風。

所以,我們在日常交往中,並不是說只顧提升自己能力,讓自己變得優秀優秀再優秀就夠了,真正強大,或者說真正高明的人,一定是那個左右逢源的優秀者。他們不僅有實力,關鍵是謙遜人緣好會交朋友

有時候,我們回頭想想,古代人那麼重視名聲,有些確實是因為虛榮心,但是最初的出發點大抵更多是防止“被汙名化”的風險,因為古人想必也是能夠理解,有時候“身正”確實擋不住別人眼裡的“髒水”。

奈何時過境遷,“重名聲”徒留了個形式,更多變成了人心中的虛榮,而背後“愛惜自己、修身養性”的內核已然不見,也是悲哀。

《荀子》:別天真了,你覺得你“身正”,但是別人只看到“髒水”


基於美好的白芷都會因為酸臭的髒水而被人拒而遠之的情況,荀子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他說: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荀子這時在說,為了避免髒水沾染了自己好的本性,君子定居的時候,要知道選擇合適的鄰居,出遊的時候要親近有品學之士,以此用來防止沾染邪惡的東西,繼而能夠接觸正確恰當的思想。

荀子這個解決辦法比較接地氣,他在作兩方面考慮,首先,親近有品學之士,選擇和善的鄰居,無疑是在給自己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畢竟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是有的,但是世界上“花”那麼多,荷花還是少數。

《荀子》:別天真了,你覺得你“身正”,但是別人只看到“髒水”


所以,在有餘地的情況下,實在沒有必要考驗自己是不是荷花,多找找“梅蘭竹菊”相處,耳濡目染見定能有所得,即便沒長進,身心也是順暢的。

其次,如果汙水要潑上身,總有一個契機,如果周遭的朋友都不大好,那麼想被潑髒水就太容易了,各位覺得呢?


我是顏小二,帶你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