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3月是不平凡的一个月。


3月9日(周一),美股开盘也出现暴跌,标普500指数一度跌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熔断,上一次是1997年10月27日,距今已经23年。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谁知到了3月12日(周四),美股开盘再次熔断,这也是美股史上第三次熔断。历史上美股三次熔断,在2020年3月的一周内,发生了两次。受疫情的波及,市场信心如何,已经不用多说,就连往常避险的黄金期货,也跟着下跌。

全球股市受到牵连,陷入恐慌,各国政府紧急应对。但是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各国和地区的刺激政策。


一、各地政策看过来


美国

3月12日美国熔断后,美联储宣布向金融体系注入1.5万亿美元的救援资金,创下央行一次性干预市场的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为了应对疫情造成的影响。

美国国会众议院3月14日早上,以363票赞成、40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疫情应变法案——“家庭第一冠状病毒应变法案”(Families First Coronavirus Response Act)。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就经济计划方面,美国两党已经基本达成协议,方案涉及病休补助、隔离补助、食品券补助、失业保险,当然,特朗普还极力游说国会通过工资税减免政策,目前尚被否决,但未来会不会施行,值得关注。

特朗普的理由很简单,让美国民众口袋里的钱更多,就能帮助他们。当然有人批评他,工资税减免,对于高收入者最有利,对于失业没工作的,毫无用处,帮不到穷人。

欧洲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呼吁欧盟各国金融系统的官员提供快速的财政支持。她警告欧盟领导人,目前欧洲部分国家存在经济崩溃的风险,欧洲现在正面临2008年相似的危机,应该采取紧急行动。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就欧洲央行来说,已经提前实施了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s),即欧洲版的量化宽松。 到今年年底,欧洲央行将额外增加12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净额,便于实体经济融资。

虽然欧洲央行没有进一步降低利率,但英国央行率先宣布紧急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0.25%,并宣布措施支持银行业放贷。

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公布了300亿英镑的救市计划:

无需缴纳营业税的小企业将获得3000英镑现金补助,政府为此留出了30亿英镑资金;

公司和自雇佣人士也可以延期纳税;推出一项临时贷款项目,让银行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高达120万英镑的贷款;

成立一个5亿英镑“困难基金”,让地方政府帮助本地弱势群体,让临时工合同工人更便捷地获得福利。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与此同时,考虑到疫情和脱欧后的影响,英国政府还将在未来五年,将花费6400亿英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力度,可谓英国政府1955年以来最高额度。

基建将涉及公路、铁路、数码、学校、医院、房屋、供电等方面的建设。


亚洲


在亚洲,中国方面除了采用定向降准、发放专项贷款等措施,主要提出了“新基建”政策,涉及七大领域:

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涵盖了通信、制造、能源、交通等多种行业,累计投资34万亿。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日本则先后两次释放了总额1.6万亿日元的应急计划,如不同程度受损的企业,将得到低息贷款,如果中小企业遭受损失比较严重,有贷款的需求,则日本政府将为其提供无息贷款。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受疫情影响无法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和个体户将收到政府每日4100日元的补贴;

因学校停学,学生无法享受在校免费餐饮,家长需要在家照顾孩子,学生的家长也会得到补贴。

东南亚方面,马来西亚早在2月27日就宣布了200亿令吉的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对旅游业从业者进行直接补贴,对受影响企业发放低息贷款。新加坡第一轮已经释放56亿新币的刺激计划,泰国也推出了4000亿泰铢计划,也都锁定对行业和受困个人的直接补贴。


澳洲


澳洲方面,推出了87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如小企业税收减免、福利金领取这一次性现金补助,为学徒工提供就业拨款。疫情期间的失业者,也将领到补助金。


二、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


从各国的刺激计划,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一种更倾向于采取货币政策、金融工具干预,即直接放水、发钱;

一种则希望通过大规模基建、投资,创造需求,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如中国和英国的主要做法。

这两种救市思路,未必水火不相容,而且往往各国都有采用,但性质不同,可能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直接放水


如果是直接放水,而钱没有转化为最终实际的需求,就非常危险。

近几年,这个问题在拉美比较凸显。如委内瑞拉,单一的石油经济受挫时,委内瑞拉政府希望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施行外汇管制。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结果是单纯的货币政策,没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即对石油出口的严重依赖。造成货币超发,人们纷纷抛弃手中的货币,导致了灾难性后果,没有人再相信手中的货币,都疯狂地挤兑。

但是货币政策的好处是,如果能够精准(定向)地补贴到有实际需求的人手中,让他们创造价值,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那便是一件好事。

例如,疫情影响了经济,政府把钱补贴给了工厂新来的实习生,实习生利用补贴,参加了免费职业培训,迅速掌握了生产技术,疫情结束后第一时间投入了生产,这便是有效补贴。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奥巴马当年的刺激计划


直接发钱的缺点是容易造成分配不均,容易造成恶性通胀,钱流向哪里不一定完全可控。优点是时间短,见效快。

后期免维护,如果补贴有效,能够迅速帮助经济复苏。许多西方国家,基建相对完善,人口密度低,不需要进一步大规模投资。

况且执政者不愿意“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采取短平快的刺激手段,更利于赢得选票。


间接放水


间接放水,如基建、投资新行业也可以有效拉动国家经济,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但最终还需要国内长期有效的需求支撑,才能避免泡沫。

各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你选谁?

1930年代美国乡村开始架设电网


例如,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投资修水坝,水坝能发电,能灌溉,创造更多价值。

修公路,促成了更多人购买汽车,创造了新的需求。

植树造林,防止风沙和水土流失,就开辟了更多可利用的土地和农场。在农村架设电网,让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

投资新农业,升级农业机械,提高了劳动效率。

基建、新行业投资,如果最后有持续的需求做支撑,产生了新的市场,创造了新的需求,就能够成为振兴经济的。

举个最直白的例子,你在闹市建了一家快餐店,有很多人去吃饭,就是有效投资,如果建在荒山野岭,结果门可罗雀,就是失败的项目。

再举个技术方面的例子,苹果手机出现之前,大家几乎都用机械键盘的手机,对智能手机没有需求,但是一旦苹果颠覆性的产品出现,马上产生了新的需求。5G的投资同样如此。

间接投资的缺点是存在培育期、建设期,周期相对长,后期涉及维护或改造的成本。尤其是一些公共类项目,如果不能创造有效的社会价值,可能引起高额负债。

当然优点也很明显,即避免了单一货币政策刺激,可以帮助升级产业结构,抓住机会,扶持新产业,拉动新需求,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总结:


大规模刺激计划,是两种刺激方案的交替互补使用,不存在单一地依靠哪一种。但发达国家大概率会倾向货币放水,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间接刺激,利用经济衰退期,实现供给侧的改革。对于发达国家消除危机的核心是将多余的钱花出去,或者转移损失;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创造需求,让钱能够带来长久的价值,升级社会供给。但是任何一种刺激,都要警惕某一行业投资过热,引发泡沫。两种模式,都有成功,也都有失败,需要慎之又慎。两者不是谁好谁坏,在于用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