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媒体人的隔离日记

2020年2月2日,我出现咳嗽、发热、鼻塞等疑似症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自我居家隔离28天。在此期间,深切体会到了武汉人民形容的“鸡笼阴影”——老板每天要从鸡笼里挑两只鸡拿出去宰了,而你不知道下只鸡会不会是你。


1月23日,在武汉封城的同一天,湖南和浙江、广东一道,成为首批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省份。可能因为防控比较到位,长沙市民当时并不太重视,偶有外来输入感染的消息,但并没有造成恐慌,连口罩都鲜有人戴。我今年留在长沙过年,跟亲朋好友热火朝天的预约着春节档的饭局,初三到初七,午饭到宵夜,满满当当。


1月24日,大年三十。年前因为岳父身体不适,来长沙住院,后续尚需复诊,暂时没回老家,今年也十分难得的四老二少六人齐聚,共度春节。吃完妻子辛苦张罗的一大桌年夜饭,围炉向火看着春晚,氛围一片祥和,直到父亲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离我们家1公里处的一处小区因发现疑似新冠病患,已经被紧急封闭,不可随意进出。本打算在家过夜的父亲和母亲生怕我们小区也被整体隔离,一向节俭的他们竟然也破天荒的同意我叫了一辆网约车,匆匆返家,这让我感到一丝不安。


接下来的两天,铺天盖地的疫情数字更新,各路专家对于传染病的研判与建议,夹杂着民众“在家躺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自嘲,成为了各大自媒体上的主流信息。身为一名从业十数年的媒体人,我的眼前突然浮现出了一幅清晰的画面,那是03年非典时,单位的前辈“舍身忘死”奔赴一线采访确诊病例。一时间,“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为新闻事业发光发热”等念头不断的充斥着脑海。妻子被我这“离经叛道”的想法吓得不轻,当即喝止了我:“英雄可歌可泣,但我不希望是你。”


1月26日,大年初二,领导果然下发了任务,没有要求我们去疫情一线,只是走入街头巷尾,以照片和视频为主,反映出疫情期间真实而又安静的长沙城区面貌,体现出长沙商家和市民自我隔离的觉悟和共同抗疫的决心。既然是工作,妻子知道阻拦不住,于是选择与我同行。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戴上了护目镜和双重口罩(医用口罩外面加戴了一层KN95),穿上了最厚实的光面羽绒服并且喷上酒精,全副武装之后才敢出发,交通工具也选择了尽量避免与人接触的电动车。IFS、超市、解放西、茶颜悦色、文和友、烈士公园、公交地铁,总之平时哪里人多,我们就去哪里。


一位媒体人的隔离日记

大年初三,作者正在长沙街头采访

29日,前往长沙市第一医院与“长沙小汤山”视频连线会诊的新闻发布会,是我出现疑似症状前最后一次踏出家门。医院内部安静得出奇,除了最基本的值守人员,其他的科室几乎把所有的人手、设备全都抽调了出来,全力应对此次疫情。


此后,我再也未迈出家门一步,甚至几乎连房门都未出,开始了整整一个月的隔离日子。


01

出现症状 居家隔离


2月1日,或许是因气温骤降,岳母身体感觉到不适,出现发热症状。按理说岳母20多天没有出过家门,完全不具备感染渠道,但敏感时期出现疑似症状,我和妻子还是不敢怠慢,马上把客厅收拾妥当,将岳父和岳母分离开,避免交叉感染。吃过简单的退烧药物,岳母睡下了,我和妻子也在不断的回忆,是否有可能是出门回家后采取不妥当的消毒方式导致遗留等现象,实在找不出半点遗漏之处,也只能作罢。


次日,岳母神奇的恢复过来了,不仅不再发热,同时也没有了任何其他症状,岳母将此神迹归结为“菩萨显灵保佑”,而我们也十分欣慰。我给父亲发去了生日祝福,同时也约定好,疫情过后,再一起吃长寿面。就在信息发出去不到一小时,我中招了。


先是全身乏力,我以为是前一天折腾岳母的情况导致没休息好,于是躺下休息。可是睡着之后,浑身大汗,连被套都湿透了。我察觉出了自己身体的不适,第一时间戴上口罩,让妻子去跟岳母同睡一床,岳父睡一床,我独自隔离。


我也向家族群封锁了消息,此刻,除了房间里的几位,我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如果父母知道我的困境,除了着急,也帮不上忙,给他们平添烦恼罢了。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再去回忆感染的可能性,那些没有意义。只是排除了近一周内的接触人员,确认没有需要通知的亲朋好友。再确认好生活物资至少够我们全家一个月不至于断粮,于是我开始了自我隔离。


处理完手头上的事,第一反应就是求助。给通过工作认识的医院的朋友打电话,给医生打电话,甚至给学耳鼻喉科的同学也打去了电话。得到的回答惊人的一致“症状严重吗?如果不严重,很有可能只是流感,还是在家隔离吧,来医院反而可能交叉感染。”


我主动打电话给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在得知我的情况后,嘱咐我千万不要出门,跟家人都不要接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说可以进行检测吗?社区工作人员说暂时还没有核酸测试资源,只能先通过检测体温的方式来观察症状。


这次病来得太急太猛,体温也是忽高忽低,但总是退不了烧。


从2月3日开始,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吃药,中西医双管齐下,中药苦涩难以入喉,西药带来的副作用也很明显,成日都昏昏欲睡。


醒了就查阅各种文章,看疫情走向图,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好消息。社区的核酸测试物品一直没有到位,但早晚都会来人替我检测体温,每次都全副武装,全家人也都如临大敌,确定没有严重超标之后,大家才会松口气。面对妻子,我总是强打精神,每次接饭的时候都尽量压制呼吸频率,毕竟很多文章都说,肺部一旦变白,呼吸急促便是明显病症。


妻子为了逗我开心,告诉我,现在楼下整天都有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巡逻,说不定就是为了防止我像新闻里一样,疑似之后还到处乱跑,专人监控,待遇堪比国宝。


在十多天时间里,我的病情一直反复,发热、咳嗽、鼻塞、乏力,新冠病毒该有的症状似乎全都有,但又全都不明显。


我甚至都不敢打开窗帘,我害怕新的一天到来,我的病情却没有好转,甚至加重。看到媒体发布的代表死亡的黑色冰冷数字日益攀升,孤独且无助。


02

曙光降临 重获新生


隔离期间,我学会了温度计数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也认知了许多之前未闻未见的药物,大概每种药物有些什么副作用身体也都感知了一遍。在各种“专业人士”的劝导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我的病情稍有好转。度过了最为恐慌的几日。全国数据出现拐点,我从各种前线英雄的正能量新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慢慢的,我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疑似病例。


社区的检测试剂盒终于到位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成为社区第一批鼻咽拭子采样对象。在得知自己被测为阴性时,我也着实的松了一口气,横亘在胸间的大石也随之落地,整个人一身轻松,连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为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隔离满两个14日之后,再次测试。说到这里,我想特别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他们也上有老、下有小,在物资并不齐全的情况下,仅仅只有一副口罩的他们也不知道给疑似病例测量体温到底会不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但他们似乎并没有考虑这一层,满脑子都想着别错漏疑似人员,尽全力做好排查工作,正是这些沉淀到基层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筑成了此次疫情里中华民族最为坚固的铜墙铁壁!


在第二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后,领导在电话中批准我3月2日与同事一同复工,此次经历虽有惊却无险,视频连线中领导和同事亲切的问候让人倍感温馨。


复工之时已过正月,遵从习俗剪去余发,窗外的曙光照射脸庞,温暖而静谧。倒春寒的风尚有些刺骨,但万物复苏已是遮不住的蓬勃生机。庚子年初节奏有些许扰乱,但生活却一直都不曾停下脚步。


时代的一粒沙,对个人来说都沉重得过分。这段疑似病例的隔离日子里,说实话,心里也是高度紧张、压抑的。在得知病情解除警报的时候,那蓝天白云、和煦阳光,让我感受到健康是如此珍贵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