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衛生應急辦:“十八般武藝”戰疫情

鄖陽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區衛生應急辦的幹部職工挺身而出,以“十八般武藝”與新型冠狀病毒展開殊死搏鬥,用擔當和使命築起一道“防火牆”,為群眾安康撐起一片天。

一記“推窗望月”,完美處置首例疫情。1月25日,鄖陽區城關鎮發現1例疑似病例。“人流量最大的地區發現可疑病例,一分一秒的耽誤,帶來的感染後果都是不可想象的。”組織流行病學調查、鎖定密切接觸者、隔離送醫,區衛生應急辦的行動不可謂不快,但是“更困難的是要儘快明確疫點、進行疫點管控!”他們看得更深、想得更遠,內心也更為焦急。1月25日晚,在上級防控指南尚未下達的情況下,頂住壓力,及時向城區工作組提出了對疫點採取物理阻隔措施的建議。這是漂亮的一戰,這名疑似患者次日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全區首例確診病例。“由於管控及時,應對迅速,疫情沒有進一步擴散,密切接觸者緊緊控制在其同吃同住的3名家人中,對全區的疫情控制起到了關鍵、引導作用。”

一招“投石問路”,精準研判疫情形勢。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變化,需要密切跟蹤、及時分析、迅速行動。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每天早上8點前指揮部領導的案頭都會被擺上綜合前一天疫情的《鄖陽區新型肺炎疫情專報》、《鄖陽區疫情分析及趨勢研判》等信息資料,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他們自2月初就採取“紅黃綠”三色來進行地區分佈、2月中旬就把天氣等因素納入疫情研判,到3月中旬47期疫情分析一期不落、72份流行病調查報告一人不少、582名密切接觸者一個不漏、1200餘張日報一天不遲。這些及時的疫情專報、分析報告,都是疫情阻擊戰所急需,是加班加點、熬更守夜的成果,凝結著辛勤汗水和專業智慧。

一片“天羅地網”,形成數據應用閉環。及時向區指揮部提出在抓救治的同時做好疫點疫區封閉阻隔,通過疫情研判提出強化社會面管控,全覆蓋推進篩查甄別、封閉管理、公共區域管控“三個全覆蓋”,使“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疫情防控策略得到及時全面落實,所有感染對象和疑似病例被一個不漏地及時得到隔離治療。持續開展流調“回頭看”工作,對所有確診、疑似病例的密接人員進行深入細緻的流調分析,依託公安平臺,打破壁壘,匯聚各類線索2000餘條,對每一個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活動軌跡進行全方位追根溯源,確保把與確診、疑似病例同行、同車、同屋、同堂、同食、同工的235名密切接觸人員全部查找出來,初步建成疫情防控大數據系統,推動形成“彙集—分析—核查—反饋—救治”的數據應用閉環。

一式“風捲殘雲”,圓滿完成六個清零。對新增發熱、咳嗽症狀患者保持高度警惕,及時收治,快速檢測,堅決防止疫情反彈。累計完成核酸樣本採樣送檢3287份、CT篩查11702人。嚴格確診、疑似病例出院標準,加強治癒出院人員管理,對出院人員統一實施14天的康復隔離觀察,並做好跟蹤回訪、健康監測和服務管理。截至3月17日,鄖陽區已連續29天無新增確診病例;連續32天無新增疑似病例。並實行了“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清零、疑似患者全部排除清零、無症狀感染者摸排清零、重點關注對象檢測清零、流調排查對象全部清零、感染患者治療清零”的六個清零目標,病亡率為零,全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還有無數的“白衣俠客”在默默堅守,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他們運用著腦力、眼力,透支著體力、消耗著精力、承受著壓力,但始終竭盡全力、不遺餘力、盡心盡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和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