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缺席到卡位:極簡科技史中的中國庚子年

上一週,全球的市場行情跌宕起伏。美國股市甚至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週兩熔”。

在極端的恐慌情緒中,即便是最理性的投資者,也難免不受影響。

丹尼爾•卡尼曼,曾獲諾貝爾獎經濟學獎。他的一份研究證明,資金虧損所帶來的痛苦程度,是等額盈利所帶來快感程度的兩倍。

也許,這就能解釋面對虧損時,為什麼投資者經常會做出非理性的行為。

我們不想預測短期市場,從而給出您投資建議。事實上,通過長期實踐證明,預測短期市場行為的基本勝率,並不比拋硬幣準確更多。

市場不會一直上漲,也不會一直下跌。

我們只想建議,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市場階段,都不要高估市場的短期波動,也不要低估市場長期的趨勢。我們需要更宏大的視角去理解世界,理解投資。

因此,今天,我們想和您分享的是四個庚子年的故事。

1780年,庚子年,乾隆四十五年。

歷經百餘年的康乾盛世在乾隆皇帝手裡推向了頂峰。

但,隨著乾隆大帝日漸老邁,大清王朝腐敗橫行,朝綱鬆弛。

這一年,他任命和珅為戶部尚書,並將自己最喜愛的皇十女許配於和珅之子,君臣成為親家,朝堂之上,一片喜樂祥和。

此時,距離盛世的崩塌,只剩下十多年的時間。

同期的歐洲大陸上,隨著姆斯·瓦特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由此,歐洲進入應用能源提高工業生產能力的“蒸汽時代”。功率單位“瓦特”見證了機器對人力的偉大替代。

1793年,英國以為乾隆皇帝祝壽名義,派出規模龐大的馬戛爾尼使團,向乾隆皇帝進獻了大量代表當時英國科技和工業發展水平的禮品。這大概是官方歷史上,中國與工業革命的第一個交集。

據說,這些代表了當時全球最先進生產力的禮品,並沒有受到乾隆君臣的重視。而馬戛爾尼回國後的報告,也讓英國看到了中國在生產力和科技意識上的落後。

這也為下一個庚子年,1840年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在李連杰、關之琳主演的電影《黃飛鴻 獅王爭霸》中,黃師傅參觀工廠時,驚訝又不解地問海歸十三姨:“水變成汽儲起來,這麼厲害嗎?”

當時的中國,正如黃師傅一樣,就這樣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擦肩而過。

從缺席到卡位:極簡科技史中的中國庚子年

1900年,庚子年,光緒二十六年。

這一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大清帝國對世界先進科技的第一次大規模學習和模仿,止於圓明期園的大火。

事實上,在1840年-1900兩個庚子年之間,“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曾一度轟轟烈烈地開展,北洋水師、江南製造總局、安慶內軍械所等近代軍事、工業的雛形也是在此時建立的。

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並沒有改變大清帝國的衰敗。事實上,錯失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為大清帝國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更不用說,世界已經在1900年之前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拉大了東西方文明的實力差距,為大清帝國的垮臺奏響了輓歌。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氣設備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為標誌。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首先發明瞭發電機,人類進入了光怪陸離的“電氣時代”。

1876年,美國人貝爾註冊電話發明專利。1877年,在波士頓鋪設的世界第一條電話線路開通。1895年,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與第一和工業革命不同,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更大。新興工業如電力、化學、汽車等陸續出現,都要求實行大規模的集中生產,壟斷組織在這些部門中便應運而生了。隨著壟斷組織的出現,規模效應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

科技與工業的結合,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大國崛起的支點。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西方諸國正式躍升為世界強國。

也正是這些國家,在1900年,點燃了圓明園的那場大火。

1960年,新中國的第一個庚子年。

我們談論中國的情況之前,先把目光放在二戰後的世界格局上。

在上世紀中葉,世界進入了新的兩極格局。蘇美兩強在空間技術、原子能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科技競賽,也推動了世界進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週期。

在此期間,人類第一次進入了太空、登上了月球;氫彈、原子能電站、核動力潛艇陸續誕生;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出現,計算機科學正式從進入了數據處理、工業控制等領域……

從缺席到卡位:極簡科技史中的中國庚子年

在此期間,新中國也正式進入了第一個科技黃金期。1960年的11月,隨著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兩彈一星”計劃陸續成為了現實。“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不僅使我國的國防實力發生了質的飛躍,而且廣泛帶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同前兩次技術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加強了產業結構非物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的趨勢,而且引起了各國經濟佈局和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實力的關鍵,是大國競爭的制高點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確認。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次科技週期中,中國不再缺席,而是奮力追趕。

尤其是21世紀以後,中國追趕的腳步明顯加快。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軸上,華為、阿里、騰訊、百度、美團,中國已經在信息化和互聯網紅利期跑出了世界級科技企業,

並從互聯網應用、生態構建,向芯片研發等科技上游延伸。

2020年,庚子年,楚地大疫。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但隨著抗擊疫情的有序開展,疫情影響在國內有效被控制,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的能力。

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上映。這是中國人在世界科幻電影史上,第一次以全球拯救者的形象出現。而且不同於《星際穿越》中歐美英雄們去外太空探索人類的新歸宿,中國人的解決方案是直接把地球送出軌道。

奇思妙想背後,與其說是文化自信,不如說是中國領跑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技自信。

從科技發展史來看,20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與互聯網時代,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21世紀人類將步入智能時代。

按照專家觀點,智能社會由三個戰略核心組成:

一、芯片/半導體,即信息智能社會的心臟,負責信息的計算處理;

二、軟件/操作系統,即信息智能社會的大腦,負責信息的規劃決策、資源的調度;

三、通信,即信息智能社會的神經纖維和神經末梢,負責信息的傳輸與接收。

當前,中國在通信和智能手機終端市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取得積極進展。尤為值得自豪的是,在下一代通信技術(5G)領域,中國已經進入第一方陣。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作為普通人如何分享中國科技卡位的成果,也許更值得我們關注。

非線性發展,一旦突破就會產生指數級的力量,未來非常奇妙、能量巨大、充滿誘惑,但又難以精確刻畫,這就是科技。

科技股投資之難,也正是難在這裡。並不能寄希望於科技主題下的每一個賽道都能成功,也不能將每一家科技公司都進行簡單的線性外推。

天弘互聯網基金的基金經理陳國光認為:

從商業模式說,科技的成長性明顯,因此進入藍海市場的機會多,這是最吸引人之處,但同時也意味著失敗的幾率同樣多。科技行業的巨無霸都是在巨大不確定性中產生,不確定性來自於技術路線和工藝路線改變,可能對先發公司產生致命影響。

確實,科技產業的商業模式和傳統產業有很大不同,科技企業成長迅速盈利非線性,一旦突破,就是爆發性增長。如果開拓出一個新市場,市場會給很高的估值,如果失敗,則可能會毀滅。

中國在很多領域仍然是近乎空白,巨大的市場佔比提升空間,不僅對科技企業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成長潛力,對投資者來說也充滿想象力。

陳國光認為,這一輪中國科技創新產業週期與5G建設週期高度重合。5G建設從去年開始,預計持續到2021年達到峰值,整個通訊產業有望出現連續12季度的業績上漲,連續三年業績上行在全市場實屬罕見。未來5G將產生百億級別的萬物互聯效果。

在前面三次的庚子年中,工業/科技浪潮的領潮者都與我們無關,但也許,這次5G為代表的浪潮,中國有可能領先。

而且隨著這次5G建設成後,中國也會產生新的科技巨頭。屆時新經濟或在雲計算、人工智能領域產生,科技革命帶來的市場重新洗牌,會給整個市場帶來市值結構的巨大變化。

從缺席到卡位:極簡科技史中的中國庚子年

假如我們可以用這個視角,重新審視科技領域的投資。也許,當下市場的短期波動,並沒有那麼可怕。

風險提示: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天弘互聯網成立於2015.5.29,歷年完整年度收益為-19.78%、17.66%、-27.29%、71.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