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紧防疫之弦,蓄力促发展!

3月2日清晨,光大水务(淄博)有限公司一分厂搬迁项目现场,工人们依次通过装有红外线体温测控仪的工地入口,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阳光之下,场地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建筑安装,作为淄博市第一个办理完成,市质安站复工审批手续和第一个使用“淄博市企业复工直通车”的项目,光大水务按下“快进键”,一线工地恢复昔日的忙碌。

淄博高新区:紧防疫之弦,蓄力促发展!

据介绍,光大水务一分厂迁建、二、三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10.47亿元,工程结束后,各分厂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将由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四类水质标准,提高出水指标,改善污水水质,将减少对小清河的污染物排放,极大地改善开发区的水环境质量,满足国家相应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三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于2019年7月初达标排放,一分厂迁建、二分厂提标改造项目也分别于2019年8月、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底实现通水。

“2月18日取得复工通知书后,已陆续开始各项施工,为降低返程期间人员感染风险,提高复工效率,指挥部组织施工单位租赁‘淄博市企业复工直通车’前往安徽、吉林、邯郸、菏泽等省市,以点对点运输127人,严格执行返场工人管理措施,强化安全保障,优化施工流程,分级分类管理在岗工人,保证防疫安全,推进工程建设。同时,实行错时施工、封闭式管理、建立人员健康监测台账、食堂分餐和错时用餐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工期的影响,以建设标杆项目和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为目标,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将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光大水务(淄博)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总指挥王亮告诉记者。

淄博高新区:紧防疫之弦,蓄力促发展!

3月12日下午3点,乘坐包车返回淄博的务工人员抵达淄博科学城科创中心(一期)EPC项目。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淄博高新区积极协助企业点对点接返企工人稳存量,多管齐下拓宽用工扩增量,同时,有效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资金链减负加油,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压力,协调物资材料能以最快的速度到位,精准施策控风险,安全有序抓复工。

上午10点30分,记者来到位于淄博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园16号厂房的淄博创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疫情当下,有召必应,是一个企业的社会担当,这家以生产无菌系列产品为主的公司,利用自身原有的技术优势生产出“一次性医用口罩”样品,并顺利取得产品注册证,投身到战疫生力军的行列中。

“口罩作为二类一次性医疗用无菌产品,正常审批时间一般是半年到一年的申报周期,特殊时刻,我们仅用了27天的时间便拿到了许可证,这要感谢淄博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的帮助。”淄博创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海告诉记者,公司1月27日开始申请一次性口罩生产资格,淄博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在了解到企业的困难之后,帮助企业优化申报流程,2月22日公司获得了审批,24日下午收到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疗器械注册证。

淄博高新区:紧防疫之弦,蓄力促发展!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用于口罩生产的制片机、自动点焊机高速运转,车间一角七八个工人围坐一起,有序地整理口罩、装袋。“自2月1日起,工人们接到复工通知后,立即返岗,基本达到满负荷运作。为了保障产能,我们采取了‘人停机不停’的24小时生产模式,每天生产近5万只口罩。”马文海告诉记者,日前,公司与淄博宏仁堂大药店签署合作协议,从上海公司采购一拖二口罩机两台,在淄博高新区经发局的帮助协调下已顺利放行并安装调试完成,现已达到日产20余万只口罩的产能,将基本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求。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淄博高新区一刻也不放松地紧抓经济运行工作,为及时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开工复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高新区支持企业应对疫情稳定生产加快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用工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通过减免企业房租,延期缴纳、减免税款,提高技术改造投资补助标准,增加过桥基金、担保基金额度,设立3000万元的中小企业解困帮扶专项资金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期将兑现扶持企业发展资金1.2亿元,支持企业解困发展。同时,实行领导干部挂包服务用工企业制度,协助企业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努力把疫情对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