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疫”千日好,封城一日难

自1月25日零时封路封城至今,已整整过了一个月。交通管制、出门受限,非防疫机动小汽车不得上路,非抗疫人员一家三天只允许一人出门购物。

当全市交通长时间中断,社会文明几乎坍塌过半。年长的人们可能会回忆起交通运输落后时代的生活困境,从未有此体验的年轻一代,却感觉非常不适应、不理解,也从未想到自己的自由生活与公共交通如此相关。人们千万百计要弄张车辆通行证,但战“疫”不允许,疫情已隐约变成了疫气。

我作为一名交通人,除了每天要受理近百辆运输抗疫物资和全市数十万人的基本生活物资的车辆发号排队办理通行证(这些货车不办通行证允许通行,但外地不允许)外,还要负责向急需出行、返回的市民解读防控指挥部最新通告精神。有些危重病人需要转院到有医疗条件的医院治疗;长期居家慢性病人药已用完,需要开车到外地购药(县市级医院医、药资源不足、不平衡矛盾凸显);已有一个月没回家,需要开车赶回去照看生病的父母;春节进城团年,家里牲口快一个月没喂食了,也得赶紧回去救命;一年之计的农活再不去打理今年可能就没收入了;一家老小要生存,是时候要出门打工了。每天要面对口罩之上一双双急迫眼神的审判,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符合防疫规定的,能办的尽力帮忙办理;不符合防疫规定的,也只能用语言来安抚这些焦虑情绪,纾解一下由于出行不自由的怨气。毕竟这是战时状态,须以非常措施保护生命健康。一时的不便是为了大家更加方便。

当战“疫”过后,我们都不再是曾经的我们,虽没有人类战争的经历,但生物战疫使我们对病毒生物、对生命健康、对自然生态有了更深的认识。统治这个世界的并非只有我们,还有纳米级的生物病毒,它们一直、也将永远与我们同行,与我们共同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得道以清、地得道以宁、万物得道以繁衍生息。

长期以来,我们以美为美,以快以快,却忘了“如玉琭琭,珞珞如石”,再华美的玉石也来自朴实的磐石。

我们妄自菲薄,以世俗之心区别贵贱、毁誉、高下,却忘了高以下为基,大以小为本。

我们都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而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