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城郊杏花开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

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是杏花盛开的最佳时节,今年由于疫情防控还未解除,还不提倡春游赏花,拿出去年看杏花的照片和视频,赏花场景历历在目。

邹平城郊杏花开


去年3月周末的一天,儿子回来,我们一家三口临时决定陪着父母到邹平城区西外环周边山村去看杏花。迈入花海中,漫步杏林间,穿行在田埂小道上,徘徊在鸟语花丛中,观赏田园之风,尽享春天的美丽。车到印台山下的北面停下,进入了赏杏花的山坡。眼前所见,部分杏花已盛开,大部分杏花还是含苞待放。越往上走,花开的越多,开始是稀稀落落的,走着走着,大片的杏花就现在眼前。含苞的、半开的、怒放的连成一片,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踏青,赏花。

步入杏林,如同畅游花海,一簇簇杏花缀满枝头,一只只蜜蜂穿行于花间。透过阳光,远看绯云一片,近瞧云霞万朵。杏花,看一眼满目芳菲,闻一下沁人心脾。畅游杏林,花不醉人人自醉,恍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如梦如幻,流连忘返。我们和其他游客一样,拿出手机,自拍、互拍,请游客给自家照全家福等,好不快活。

邹平城郊杏花开


据了解,杏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其花色又红又白,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杏可配植于庭前、墙隅、道路旁、水边,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同时杏还是沙漠及荒山造木树种。这些漫山遍野的杏树杏花生长于邹平城区西边的张高、贺家、姜洞一带山村。这里地势特异、四面环围之山皆扇形,春季偏暖,光照时间充足,外面冷空气不易侵入,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由此邹平的特产张高水杏以成熟早、质地优而闻名四方。张高水杏是生长在特异自然环境的地方特产,个大如桃,皮色鲜艳,脆而酸甜,香味浓郁,清爽可口,营养丰富。

水杏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高级营养食品和点心佐料,杏仁除了是贵重的中药材外,邹平人还将杏仁做成下酒佐粥的开胃小凉菜。把杏仁浸泡水中一天左右,扒掉外皮,再用清水泡上两三天,中间换水两三次,用开水煮熟过凉,放入煮好的花生米、青豆中,红绿白相间,色泽光鲜,清香可口。

邹平城郊杏花开


漫步杏林间,不由想起了八十年代初上初中也是这个时节到附近会仙山春游的情景。当时山上山上还光秃秃的,杏树也星星点点的在房前屋后,春耕时节还不到,漫山遍野空旷无人,更不用说游人如织了。我们年级师生近400人碰到一个同学的爷爷引路,还给讲了一些唐李庵,涯风口的情况,同学们回校写作文,以《香山红叶》为范文,套公式,把那位同学的爷爷也描写成课文中的老向导,鹤发童颜,红叶般的品格,曾让老师哭笑不得。

而杏林也是悬壶济世,就死复生的代名词。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以此看来,杏树作为我国北方原生树种,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医文化更是何等博大精深。


邹平城郊杏花开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杏花是北方开花最早的树种之一,先花后叶,独傲枝头,虽然没有绿叶陪衬,但有杏枝苍凉古朴、厚重典雅,宛如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画,栩栩如生,既可远观,又能近亵玩焉。春华秋实,而水杏却在夏天结果,也可以说是独占先机。杏花没有桃花及其它花木娇媚,水杏也没有水蜜桃与富士大苹果香甜甘厚,但是却占了个“早”字,这个“早”字,就是杏的优势,在无花可看的时候看杏花,在其它水果在生长的时候,水杏早已上市,这不是反季节人为设计,是时令的花果,这也是大自然优胜劣汰,自然选择吧。人生也如此,就像四大名旦的程砚秋,在倒嗓之后,刻苦钻研,独辟蹊径,创造了低回婉转的程派唱腔,成为京剧传人和粉丝最多的流派。而不管职场、市场,实行差异化战略,扬长避短,如同三国,天时地利人和各占其一,也能有一席之地。

邹平城郊杏花开

吕品,男,山东邹平新民村人,多年从事宣传工作,习书法、爱文学,酷京剧,好烹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