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宅在家裡,小孫子迷上了手機,該怎麼辦?

小學英語高級教師


1.設置手機兒童模式,定個時,到時間孩子就用不了了

2.在家想些能陪孩子一起玩的遊戲,轉移兒童注意力


吃葡萄8吐葡萄籽


陪伴!!!

孩子愛上了手機,是因為沒有人陪他玩耍,沒有給予指引!

陪孩子做有意義的事!

比如陪孩子一起讀書。我女兒不喜歡看古典書籍,可我想讓她讀三國,她就是不肯自己看。然後我就開始拿起三國在她身邊大聲讀,有感情的朗誦。剛開始她在一邊玩自己的,後來她就開始很認真的聽,接著就靠近我這一起看,現在已經喜歡上了三國。所以,陪伴是最好的方法讓孩子去做有意義的事!


墨婛


可以讓孩子玩手機,但是玩手機要有時間限制,儘量引導孩子看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比如:一天玩兩次手機,一次大概在30分鐘。這樣既不會影響孩子的眼睛,也不會讓孩子沉迷。讓孩子知道這是規矩,慢慢成習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成為習慣了。我就是這樣做的,在我家姑娘身上很有成效哦!


蔓兒成長記


由於最近的新冠狀病毒的蔓延,我們都只能待在家裡,原因很簡單,誰敢出去,都怕感染。那面臨的一個問題就來了,孩子玩手機我們反而束手無策。原因出在哪裡,家長身上。

大人在家不出門你憋個一週兩週還可以,畢竟上班總想著放假,現在放了,這回待個夠[我想靜靜]。但孩子不行啊,孩子從小就愛動,一會不玩,或是沒人陪他玩他就鬧人。這是家長在幹什麼,大家也可能想到了。玩手機。家長在那玩一天一宿把孩子乾巴巴放那,搞誰誰也受不了,因為他沒玩的,不玩手機,迷上手機📱就怪了。所以我建議如下

1.在家多帶孩子鍛鍊,釋放孩子壓抑的心情。特別抖音上有好多運動視頻和直播什麼的,這樣孩子能好些。

2.成為孩子的玩伴,可以在網上買一些拼接益智類道具,共同參與,玩出興趣。

3.不是限制孩子玩手機📱,是適當玩,幫孩子降低成癮的幾率,每天規定時間點玩,比如三人鬥個地主,打個排位賽什麼的。如果你能玩的明白你孩子都得佩服你,你說話孩子也能聽進去。

4.最重要一點就是以身作則,你做不到還要求別人那麼做,孩子都不服你。除了工作以外的事,手機📱最好家長孩子分點一起玩,公平公正。其他時間,陪孩子看看電視,孩子還能把你當成朋友看。





Sky老斯


相信孩子沉迷手機是令無數家長頭疼的事。但比這更頭疼的,是當家長孩子阻止孩子玩手機時,比如沒收手機、嚴厲責備孩子時,卻往往收到更大的牴觸情緒,大吵大鬧、絕食、把自己關在屋裡……

其實,拒絕孩子接觸手機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科技本身並沒有好壞,只是看利用的方式。

不妨讓我們思考一下我們這一代,80後、90後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不也是偷偷揹著家長玩電腦、打遊戲嗎?

但是回過頭看一下,我們上一代認為我們不該做的,現在的世界又變得怎樣了呢?電子網絡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學習方式,比如網上購物、網課、交友聊天……甚至曾經被家長深惡痛絕的遊戲,也成為了人人羨慕的高薪職業。

所以,孩子沉迷玩手機,很大程度上問題不在孩子,而是我們自身及看待問題的方式。想一想,孩子們沉迷玩手機,和我們玩手機上癮有什麼區別呢?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逃離控制,獲得最高的自我控制的權利。由於大多數家長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孩子們大多都對家長有某些反感,想要儘快脫離家長控制。而在網絡上,孩子可以不再顧忌惹家長和老師生氣,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

2.家庭情感交流的缺失,孩子不願與家長溝通和玩耍。和孩子談話變成了“你作業寫完了嗎”、“你網課打卡了嗎”等反問句,家長除了學習不去關心孩子目前想做什麼,他有什麼樣的煩惱和困惑;孩子只能通過手機發洩不滿,尋求感情寄託。

3.家長錯誤示範。家長們不妨反思一下,一天有多少時間在看手機?又有多少時間在陪伴孩子?當大人們沉醉於抖音快手,魔獸王者,怎能指望孩子不玩手機呢?

4.引導方式不對。發現孩子玩手機就大吼大叫、體罰、關禁閉,家長的過激反應導致孩子更加反抗,更願意與手機為伴。

5.孩子自控力不足。

孩子畢竟心智還未發育成熟,抵擋不了新鮮、刺激的誘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該停止。

在清楚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之後,家長們應該這樣做:

1.放平自己心態,讓自己輕鬆起來,學會尊重孩子。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手機身上,研究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如此沉迷,比如某一款遊戲,它哪裡最吸引孩子?和孩子聊聊,和孩子找到共同話題,而不再孩子只和遊戲產生情感。

2.增加與孩子溝通交流、玩耍時間,每天關心孩子想做什麼、吃得咋樣,不要只關心孩子學習。多做親子游戲。

3.以身作則,家長減少玩手機的次數。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在孩子心智模式尚未完全發育之前,有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明白家長的一堆大道理,他只會學習模仿家長,並認為那是對的。

4.對玩手機做出時間限制,培養孩子自控力。完全讓孩子放棄玩手機是不太可能的,家長們必須提前聲明今天能讓孩子玩多長時間,並且提前給出說明。到了時間就及時提醒,並正確引導,告訴他家長希望和他玩一會兒, 並且希望他也能夠陪伴家人一些時間。

5.培養孩子興趣,意扭轉孩子注力。很多沉迷手機的孩子,可能現實生活中過得很不如意,又常受家長老師批評,而在手機上,當自己完成一局遊戲並勝利時,那種勝利感和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應該培養孩子寫字、唱歌等愛好,獲得成就感。

6.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的方式。比如可以鼓勵孩子用手機創作藝術,比如用手機寫文章、用手機編曲、拍視頻、攝影等,正確感受科技的魅力,培養孩子的探索世界的能力。

總之,家長要做到少批評,多引導,循序漸進的正面教育方式。首先要對孩子玩手機表示理解,並對孩子的牴觸情緒表示能夠接受;其次告訴他可以適當玩手機,手機還可以做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然後樹立正確的興趣和時間觀念,培養多種興趣愛好;最後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交流,解決孩子遇到的難題,孩子就會慢慢脫離手機了。


哈佛育兒堂


多陪伴孫子。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和你很像。

我兩歲半的兒子是看電視,因為我自己在家看著他,需要做家務或者做飯的時候需要讓他安靜一會,所以是我主動給他打開電視的。但是這一打開就不可收拾,每天早上都嚷著看挖掘機看鯊魚看恐龍。所以我及時止損。昨天第一天,我把電視蓋住了,說好誰也不許打開。做飯的時候,我在廚房放盆水,讓他自己玩水。洗衣服的時候,給他一件衣服,也在旁邊洗衣服。洗完還像模像樣得給他晾在陽臺[呲牙]。不做家務的時候,我就陪他看書講故事,做遊戲。今天雖然才第二天,但我感覺效果還不錯。

看電視的顧慮有三:一怕對眼睛不好,二怕專注力受影響,畢竟喜愛上那些動畫,書本上那些需要費力理解的文字和圖畫都失去了吸引力,三怕形成習慣以後,他必須要通過電視手機才能打發無聊的時間,從此不會獨處。要知道,上學以後,獨處的時光很多,要把這些時光都用到有意義的地方才能不斷成長。

綜上,孩子不是非要看電視玩手機,他要的是有事做,有人陪。最重要的,大人不要在孩子跟前不停的玩手機和看電視。從自身做起,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和啟發。





簡單就好啦8


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型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方式。

1、智能手機中有兒童保護模式,可以開啟,輔助降低兒童看手機的時間。(前提是孩子不會手機設置)

2、家裡的大人,減少看手機的時間,在兒童面前不看手機

3、每天和兒童一起制定第二天的計劃,(先問清楚兒童的需求),計劃裡可以包括做家務,做飯,遊戲,看書,玩玩具,繪畫,做手工,體育運動,種植物,養動物等,兒童完成一項計劃,要進行鼓勵

兒童需要的是陪伴,陪著兒童做一些親子之間沒有做過的事情,兒童不僅好奇,還會很開心,不一樣的成人陪著兒童做同一件事情,兒童接受到的方法,方式就會不同。


人生百味差回眸一笑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當孩子開始懂得開始探索未知世界的時候,他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心,他喜歡一切新鮮的事物,他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這也是成年人與小孩子的區別——好奇心。

家裡環境影響是主要因素;

當他看到身邊最親近的人,尤其是父母,整天時不時得要拿出這個小小的東西看一看,還對著這個東西說話並時不時哈哈大笑,那他一定會對這個東西產生莫大的好奇心,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也會試著去看看手機,把玩一下,看大人們都在手機上看啥?

如果找到了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好聽的音樂,好看的圖片,好玩的遊戲,那他就會越來越喜歡這個東西。

所以作為父母千萬不要下班回到家 各自拿著一直拿著手機玩,還有一個現象,一個家庭父母親工作越忙,越沒時間陪孩子,孩子越痴迷於手機。

所以分析完愛玩手機的原因,那該怎麼辦呢?如果你的孫子還小,那一定要要求與孫子同住的長輩 做一個好的榜樣,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遠離手機,安心用心陪伴;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懂事長大點了,痴迷於手機,那需要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給出合理的建議,說明其中利害關係,可以讓孩子有玩手機的時間,不能完全禁止。

我女兒出生後,現在三歲多一點,目前基本上沒有讓她玩手機,玩手機次數屈指可數。

在家時候,陪她玩玩具 做遊戲 看書識字 讀古詩 講故事大人累了,我有給女兒買了很多學習教育類機器人:邏輯思維機 故事繪本機,受益良多。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品,複印品出問題了,一定是原件上有瑕疵,我們也需要反思自己,將原件上的錯誤改正。

多陪伴孩子成長,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找替代品或玩具 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希望幫到您!

祝家孫子早日戒掉手機,好好學習,加油

作者:3歲寶爸,從事兒童教育,人工智能行業,

請關注頭條:智伴林教主,每天分享育兒,兒童教育知識 ,有問題評論區留意交流,感謝有您!



智伴林教主


1.要引導好這個學生首先得打開他的“心門”,緩和親子關係,恢復親子溝通。從這個案例來看,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很明顯已處於僵局,這時,班主任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在學生和其父母間的橋樑作用,班主任可以告訴學生,有什麼問題可以先和你說,你陪他與父母交流解決。

2.和孩子、家長一起商量如何走出當前困境的策略,目標是讓孩子處理好玩遊戲和正常生活、學習的關係。基本方式是,老師和家長介入手機的管理,由放任自由階段進入選擇性管制階段。

3.指導家長反思自己在孩子沉迷遊戲過程中的責任,比如沒有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管理手機等;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中的問題,比如在孩子自主意識增強時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尊重等。要在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多一些耐心,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走出困境。

4.引導和鼓勵孩子積極融入集體生活,多參與集體活動;同時老師和同學也要多關心和幫助他,讓他在集體生活中增強價值感,逐步從遊戲的泥潭中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