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剪刀手”:患者的笑臉,讓我們感到莫大欣慰

戰“疫”一線“剪刀手”:患者的笑臉,讓我們感到莫大欣慰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6科病房裡,感染6科4床患者(中)出院前與“愛心剪刀隊”隊長閆碩(右一)、感染6科護士長翟爽(左一)合影。

理髮,本是日常生活中極普通的一件小事,對病房中的新冠肺炎患者來說卻是一件非常奢求的難事。長長的頭髮,不僅給生活帶來不便,還可能讓患者在心理上多幾分壓抑或抑鬱。作為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我們不但要為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護理服務,還要儘量滿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

到武漢後,我被安排在新組建的武漢泰康醫院護理部,雖然不在臨床一線,但看著身邊被隔離的患者零亂的頭髮,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在護理部領導的支持下,很快由我牽頭,由護士陳瑤、郭建梅、張曌參加的“愛心小剪刀隊"成立了,一把凳子、一套理髮工具,“愛心小剪刀隊”就算“開張營業”了。消息一出,即刻受到患者們的歡迎!

在理髮中,我遇到最難忘的是一位住在感染六科病區的“90後”準媽媽雪蓮,已經懷孕7個多月了,如果沒感染新冠肺炎,她和丈夫應該沉浸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自從住進隔離病房,雪蓮的情緒日漸焦躁,時而又因妊娠反應嘔吐不止。這一切都令我感同身受。一年前,我也是一位挺著大肚子忍受著強烈妊娠反應的準媽媽,就算休息在家,也被折磨得夠嗆,更別說在特殊時期了。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和她商量後,我用心把雪蓮的頭髮修成了短髮,然後用溫水洗頭,耐心地給她一點點按摩和沖洗。衝著,洗著,突然她激動地說:“我想媽媽了。”我問她咋了?她說:“在家的時候媽媽就是這麼幫我洗頭,你給我洗我就……”隔離這麼久的陰鬱心情終於隨著“哇”的一聲哭泣而釋放了出來,我隔著防護屏、防護鏡,強忍著眼淚。不知咋的我的情緒也被她打動了,突然莫名其妙地也想家了。是的,家裡還有一歲多的孩子,雖然他還不太懂事兒,但在我拉著行李箱走出門的那一剎那,突然抓著我的包哭著不讓我走。看著孩子祈求的眼神,頓時我感覺心裡真有點不捨,但我還是強忍著大步走了出去。當時腦海中浮現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抱他,第一次親他,第一次他叫我媽媽,當人,這次的逆行也是第一次。為了保一方百姓健康平安,縱有萬般不捨,媽媽還是選擇了逆行。我心裡默默告訴孩子:“等你長大了,懂事了,就會明白媽媽今天所做的一切。”

接著我與“剪刀隊”的夥伴們繼續為病人理髮,伴隨著剪刀的喀嚓聲,一縷縷頭髮滑落。短短几分鐘,一款清爽利落的髮型就修剪成功,4個小時下來,“愛心小剪刀隊”當日就幫40名患者理了發,累計到3月17日,已為3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理髮。

戰“疫”一線“剪刀手”:患者的笑臉,讓我們感到莫大欣慰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6科病房裡,“愛心剪刀隊”隊長閆碩(右一)正在為感染6科42床患者(左一)理髮。

說到“愛心小剪刀隊”,就必須說一說我的隊友們,陳瑤、郭建梅、張曌等人。“大姨,您想剪長一點,還是短一點啊?”陳瑤是個地道的新疆姑娘,人不僅長得漂亮,唱起歌跳起舞來也是相當像樣的。別看她理髮很專業,其實以前並不會理髮,她的“絕活”是在一次次堅持不懈的服務中鍛煉出來的;郭建梅,我們叫她“桂林米粉”,她的洗髮水平得到患者們的一致讚許,撣、吹、洗三個動作一氣呵成,很多人開玩笑說她以前一定在美髮店工作過吧!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團隊最小的隊員張曌,她可是我們團隊裡的開心果,每當大家累的時候,她總能想辦法逗大家開心,給大家講笑話緩解大家情緒。

為病人剪髮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有的還患有食慾減退、睡眠障礙、憂鬱等症狀。為此我與“剪刀隊”的小夥伴們請教了相關方面的專家,學習了一些治癒患者身心的方法,創造了特殊時期獨特的病區“廣場舞”和呼吸操。“愛心小剪刀隊"成員們帶著他們進行康復訓練,讓患者身心都得到了放鬆,看著患者開心的舞步,幸福的笑臉,我們也感到莫大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