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面向全國開放

記者日前獲悉,由廈門火炬高新區累計投資5000萬元分三期建設的廈門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已全面建成,並面向全國提供技術檢測、技術諮詢和應用開發等服務。

這意味著這一針對石墨烯新材料領域的“共享實驗室”將走出福建,鏈接更廣泛的創新資源,助力我市石墨烯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服務半徑擴大的背後,是廈門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硬核實力。該平臺位於廈門創新創業園石墨烯新材料專業孵化器內,圍繞我市及高新區的主導產業打造公共材料製備和檢測實驗室、導熱和散熱材料實驗室、防腐塗料/環境檢測開發和應用實驗室及電子元器件開發和應用實驗室,擁有專業領域知名專家帶頭組建的技術服務團隊,並正式入選福廈泉國家自創區重點項目及火炬創新平臺。截至目前,平臺擁有98臺(套)尖端設備,其中包括可將材料放大20萬倍的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價值超過300萬元的芯片測試儀等。

  “對多數企業來說,購置價格高昂的檢測設備是不現實的,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搭建,可以讓企業享受‘家門口’的檢測服務,同時也為我市有檢測需求的高校院所提供更多近距離的選擇。”平臺運營管理方廈門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器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平臺的檢測價格低於市場價,有利於企業降低研發成本。

  這位負責人表示,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意義還不僅於此,作為正在籌建的省6·18協同創新院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分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平臺致力於成為火炬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的閃亮名片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抓手。“發揮‘抓手’作用,依託6·18協同創新院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分院建設,加大同省內石墨烯產業‘兩核三區’的合作,面向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創新孵化和技術成果轉化專業服務,並將全國的產業上下游資源串聯起來,吸引優質項目落地我市,促進石墨烯新材料產業集聚。”記者瞭解到,火炬高新區於2016年下半年開始瞄準石墨烯新材料細分領域,在省內先試先行,通過搭建石墨烯新材料產業“五個一”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專業孵化器、產業園、產業投資基金、協同創新院),打造石墨烯新材料專業領域項目孵化及技術服務平臺。經過三年多的發展,高新區已形成“孵化-加速-產業化”的全鏈條孵化體系,園區聚集近50家石墨烯相關企業,涵蓋產業鏈上中下游,並與高新區主導產業聯動,開拓應用市場。

  在“孵化鏈+產業鏈”雙鏈融合的促進下,高新區有三分之一的石墨烯相關企業已進入產業化階段,佔福建省內產業化企業半數以上,凸顯了火炬石墨烯產業在福建省石墨烯產業“兩核三區”龍頭示範作用,也助推我市成為全國6個重點發展石墨烯產業的城市之一。

來源:廈門日報 本報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林露虹 陳璐 通訊員 郭文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