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雙限”樓盤開發摁下“快進鍵”

本文導讀:

1、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開啟加速度

2、“雙限”政策,切換樓盤節奏軌道

3、“雙限”下,依然有“高低配”

近日,融信位於蕭山區市北東項目公示了規劃,擬建11幢高層和2幢小高層。把從拿地到出圖這一流程放在38天的週期來看,就會覺得這速度像坐上了火箭。

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雙限”樓盤開發摁下“快進鍵”

融信市北東項目公示效果圖

在1月20日農曆豬年的最後一場土拍上,融信經過54輪競價,以25116元/平米的樓面價競得蕭政儲出(2019)47號市北東宅地。在2月27日,項目規劃就已經公示,彼時距離土地出讓僅僅過去38天,這其中還有不短時間是受疫情影響的春節長假。

不過,縱觀已出規劃的“雙限地”,研究員發現融信的速度竟還不是最快的!

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開啟加速度

1月2日,新希望以12342元/平米的封頂樓面價,競得臨平北的餘政儲出[2019]64號地塊。1月20日,項目的規劃就在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上進行了公示,距離拿地僅過去了18天。


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雙限”樓盤開發摁下“快進鍵”


新希望臨平北項目公示效果圖

除了新希望臨平北項目,還有中天的臨平北項目、廣宇的下沙沿江項目、濱江的市北東項目等都是在拿地的兩個月內就出了規劃公示。

目前雙限地政策執行以來出讓的67宗地塊,有21宗已經出了規劃,平均用時2個半月。一般來說,拿地三四個月後出規劃是開發商的常規操作。

出規劃的速度也快了。開盤的速度也在加快。濱江·御虹府和濱江東原·擁翠府項目分別在12月20日、24日首開,拿地時間則同在7月29日。

從拿地到首開僅僅4個多月時間,成為杭州歷史開盤速度第二快和第三快。另外,富陽的萬達廣場也在拿地之後約5個月時間,領出了首張預售證。

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雙限”樓盤開發摁下“快進鍵”

濱江·御虹府鳥瞰效果圖

接下去,去年10月拿地的濱江擁濤府和濱江錢江世紀城地塊分別預計在4月和年中首開,11月拿地的濱江御濱府則預計6月份首開,樓盤的開發節奏依然快字當頭。

“雙限”政策,切換樓盤節奏軌道

可以說,“雙限”政策的出臺,讓寄希望於政策鬆綁的開發商徹底“清醒”,之前捂盤等待限價放鬆的現象不再常見,轉而開始加速出貨。

在大勢所趨之下,杭城各項目都開啟了“加速度”模式,“短頻快”成為了常態。以文教區的中海·黃龍雲起為例,去年11月中旬樣板區開放,15日就開始了首次搖號登記。類似的還有幸福裡,短短1個月時間內就連續領出2張預售證,並且都是三四百套的大量出貨。

高價地項目也不例外,如濱江金地·御品拿地9個多月首開,半年內項目就清盤了;均價7萬多的仁恆濱江園首開至今才4個多月,已經完成最後62套房源的去化。

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雙限”樓盤開發摁下“快進鍵”

根據住浙網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開盤速度TOP10項目的平均開盤時間一直在遞減。從2017年的10.5個月到2019年的6.7個月,平均開盤速度足足減少了4個月左右。

舉例或許會更直觀:2017年開盤最快的和昌府,從拿地到開盤花了9個多月。這樣的速度放在2019年,只能排在15位左右。

自2018年之後,項目節奏明顯提速,甚至一些價格不符合預期的項目也願意“以價換量”。無論是高價地項目,還是剛需項目都將高週轉演繹得淋漓盡致。

“雙限”下,依然有“高低配”

此次,融信市北東項目規劃了11幢20層高層和2幢13層小高層,在物業類型上更接近於純高層規劃。

而縱觀以前融信的大部分項目規劃,都採用了“高低配”的模式,例如融信公館ARC是高層+洋房,融信蕭山公館是高層+排屋。

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雙限”樓盤開發摁下“快進鍵”

融信公館ARC洋房實景圖

在“雙限”政策剛出臺的時候,就有人說這標誌著“高低配”的消失。而從已公示規劃的21個項目來看,“高低配”的減少是大勢所趨,但並沒有真正消失。

仍有兩個項目典型的“高低配”,一個是金隅的筧橋項目,規劃了6幢高層+2幢小高層+7幢洋房。另一個則是剛剛公示規劃的深圳聚佳融的南部臥城項目,擬建10幢高層和6幢洋房。

18天出規劃,4個月開盤!“雙限”樓盤開發摁下“快進鍵”

金隅筧橋項目公示效果圖

在雙限政策限定了住宅的毛坯均價、最高價以及精裝價格時,部分樓盤仍會選擇“高低配”。其實雙限政策將土地貨值提前確定,對開發商來說做成高低配是一個“可以,但沒必要”的舉動。只要利潤允許,高低配的規劃也在情理之中。通過合理的價格配比,既不觸犯限制,也保證項目有利潤可賺。

並且隨著越來越多的樓盤選擇純高層規劃,這些“高低配”的樓盤反倒會因為未來低密產品供應的稀缺,給自身項目帶來一些差異化的“聚焦”。

目前,杭州“雙限”政策的出臺已經有8個多月了,它所產生的影響已經開始慢慢顯現。而接下去,隨著政策繼續執行,對於開發商和購房者而言,影響還將進一步發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