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类知识科普,不要错过哦

喝了那么多茶,是不是还对茶一知半解? 不知道手上的茶该如何冲泡?不知道如何鉴别和保存?不知道功效如何?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今天就从多个维度,一次性把六大茶类讲清楚!

1、绿茶,六大茶类之首

爱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类知识科普,不要错过哦

初识:叶绿,汤绿,叶底绿。

工艺:零发酵,茶多酚最多,含多种微量元素。

代表茶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安吉白茶等。

功效:偏凉性,清热、提神,常饮轻身。

冲泡:首选玻璃杯,茶与水的比例约为1:50。

80-85°,第一泡13秒出汤,依次为20秒-30秒。

品鉴:茶汤叶绿汤清,入口滋味鲜爽生津,回甘悠长。

存储:密封后,放冰箱冷藏,一年内饮用口感最佳。

2、白茶

爱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类知识科普,不要错过哦

初识:干茶满披白毫。

工艺:微发酵,发酵度0%-10%。

代表茶叶:白毫银针,白牡丹。

功效:因其出色的抗氧化,被越来越多的大牌护肤品萃取添加作为主打功效。

新茶偏凉性,一年后慢慢转化为温性,滋味醇和。

冲泡:盖碗和紫砂壶均可,茶与水的比例约为1:50。

水温90°-100°,出汤时间50秒-75秒,老白茶适当延长出汤时间。

品鉴: 新茶汤色黄亮清澈,入口滋味醇爽甘美,带强烈回甘。

存储: 常温密封阴凉保存,保持干燥,时间越长越好。

3、黄茶,中国独有的茶类

爱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类知识科普,不要错过哦

初识:黄叶黄汤

工艺:轻微发酵,10%-20%,在绿茶的工艺上多加了一道“闷黄”,与绿茶口感相似。

代表茶叶:霍山黄芽,君山银针。

功效: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提神醒脑。

适宜人群:喜欢绿茶的口感但又担心刺激肠胃的茶友,可以选择黄茶。

冲泡:玻璃杯与盖碗均可,茶与水的比例约为1:50。

80-85°,第一泡15秒出汤,依次为20秒,30秒。

品鉴:茶汤金黄明亮,入口滋味甜爽。

存储:密封后,放冰箱冷藏,一年内饮用口感最佳。

4、红茶

爱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类知识科普,不要错过哦

工艺:全发酵茶,发酵程度70%-90%。

代表茶叶: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滇红。

功效:茶性温和,对胃友好。

适宜人群:喝绿茶失眠的茶友,可以试试红茶。尤其适合女性品饮,禁经期和孕期饮用。

冲泡:紫砂壶与盖碗均可,茶水比例1:30。

前四泡95°水温10秒出汤,往后依次可适当水温延长出汤时间。

品鉴:汤色红润明亮有金圈,入口滋味浓郁醇香。

存储:常温密封存储,切记防潮,两年内饮用完毕。

5、乌龙茶,也叫青茶

爱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类知识科普,不要错过哦

工艺:半发酵茶,发酵程度10%-70%。

代表茶叶: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台湾东方美人。

功效:茶性平和,消食解腻,常饮轻身,肌肤滋润。

适宜人群:经常应酬的男士和想体态轻盈的女士。

冲泡:紫砂壶和盖碗皆可,茶水比例1:50。

沸水冲泡,10秒出汤,四泡后适当延长出汤时间。

品鉴: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入口香气馥郁,滋味醇厚。

存储:常温密封存储,焙火新茶放半年后饮用,三年饮用完。

6、黑茶

爱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类知识科普,不要错过哦

工艺:后发酵茶,微生物发酵。

代表茶叶: 云南普洱,安化黑茶,泾阳茯砖,广西六堡茶。

功效:改善肠道环境,调节新陈代谢。

适宜人群:茶性温和,不挑人,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冲泡:首选紫砂壶,盖碗亦可,茶水比例1:50。

沸水冲泡,记住黑茶要洗茶,洗茶不是因为脏,是醒茶的过程。黑茶耐泡,30秒出汤,老茶还可以煮着喝。

品鉴:汤色橙红明亮,入口滋味醇和,陈香醇厚,回甘柔滑。

存储:阴凉通风干燥,做好防潮工作,越陈越香,可长期保存。

结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庄公”,茶叶在中国有着4700年的传承,其茶道知识更是博大精深。简单的一篇介绍,尚不及六大茶系知识的万分之一,更多知识还需大家自己多饮茶,多探索。

茶只是一种生活,喜欢茶,关注我,为你解锁更多茶文化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