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登天存在嗎?宋仁宗時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稱王建國家!

宋仁宗一生坎坷,幼年繼皇帝位,遭到劉太后垂簾聽政十一年之久,親政後面對遺留的爛攤子,發奮改革仍不能實現劇變。西北党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政權,對西北部邊疆長期騷擾,宋軍在同西夏作戰時屢遭失敗。不僅如此,在地方上也是黃河決堤、旱澇不斷。因此,仁宗朝相對之前相比,可謂是多事之秋。

一步登天存在嗎?宋仁宗時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稱王建國家!

西夏叛亂

宋真宗澶淵之盟後,宋遼邊境就再未發生過大的軍事衝突,後為了安撫党項政權,也是採取了以“金錢換和平”的原則,即西夏對宋稱臣,宋每年向西夏賞賜金銀、茶、帛若干。元昊成為首領後,一反常態,對長期屈從於宋朝極為不滿,在宋景祐元年就給自己建立了年號,並且時不時的騷擾宋朝邊境,但是此時對宋朝還存在敬畏之感,所以將矛頭指向了周圍的吐蕃等地。

一步登天存在嗎?宋仁宗時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稱王建國家!

經過幾年的征戰,元昊統一了整個河西地區,實力大大增強,實力強了,說話自然也就硬氣了。景祐五年,元昊稱帝,國號為夏,自稱大夏,因為其屬地位於西北地區,故長期以來被人們稱之為西夏。

廣募兵卒之弊

由於宋朝長期處於安定的局面,軍隊戰鬥力也相對較弱。在於西夏戰爭中可謂是接連失敗,如三川口之戰,大將劉平等人被俘。為了應對西北戰事的需要,朝廷廣募兵卒,據《宋史》兵志部分記載,此時的兵力一度達到150萬之多。此時宋朝在籍的人口總數在一億左右,也就是相當於六十六個人中就有一人當兵,可想而知所佔的比例有多大。清朝人口突破三億大關的時候,當時的八旗及綠營軍的總數也才在90萬左右。

一步登天存在嗎?宋仁宗時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稱王建國家!

兵力眾多也有著很多好處,在對西夏作戰抵禦外敵及平定饑民暴亂方面起了極大的作用,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弊端,那就是士卒叛亂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慶曆以來,這種無休止的叛亂已經讓朝廷達到了難以容忍的地步,其中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當屬貝州兵判。

貝州叛亂

貝州起義的領導者為王則,王則本是河北涿州人,因為家鄉發生了較為嚴重的饑荒,於是為了活命而四處流亡,後到達貝州,為一個地主放羊,才勉強可以填飽肚子。當時朝廷在廣募士兵,於是他就放棄了放羊的工作參了軍。不久就在軍隊中還當了一個小官,後來他以宗教為工具,編造了《五龍經》等書籍,稱彌勒佛轉世,鼓動人們造反。當時河北地區信奉彌勒佛的人很多,所以在社會上起到了很大的反響,不少人聽信了他的宣傳洗腦,決心要起來反抗朝廷,與朝廷為敵。

一步登天存在嗎?宋仁宗時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稱王建國家!

王則本來打算在慶曆八年正月初一起事,但是由於手下一個信徒跑到北京留守處告了密,於是最後決定提前起義。慶曆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這正是京城舉行郊祀天地的日子,貝州知府也率本地官員在天慶觀祈禱,王則趁機率領信徒一舉攻佔了府衙,搶奪了武器,並最終活捉了貝州知府,最終佔領了整個貝州。王則佔據貝州後,並沒有向周圍進行攻打擴張,而是在貝州自立為東平郡王,定國號安陽,年號得勝。不僅如此,還要求貝州城內年滿12週歲以上、790週歲以下的男丁全部招募為士兵,還要在臉上刻上“義軍破趙得勝”六個字,公開與朝廷對抗。

一步登天存在嗎?宋仁宗時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稱王建國家!

天無二日,人無二主

自從宋太祖趙匡胤建立趙宋王朝以來,雖然宋朝與遼、西夏作戰中失敗較多,但是宋朝採取了用金錢換和平的方式,維護了邊疆安定。但是最不能容忍的確實直接威脅趙宋皇室的內憂,對於農民起義軍是堅決消滅的。而貝州叛亂又與其他農民起義不一樣,這次的規模太大了,不僅自立為了郡主,還建立了國號和年號,公然與朝廷對抗。

一步登天存在嗎?宋仁宗時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稱王建國家!

為了平定貝州叛亂,宋廷先後調集了十萬大軍進討,大軍團團將貝州包圍,但是僵持了一個月都沒有一舉攻下。後來宋軍採取了挖地道的方式,宋軍在北面攻打吸引起義軍的注意力,難免則偷偷地鑿地道。貝州城中有心向朝廷的汪文慶等人,他們向城外射箭書,約定為內應,共同對付農民起義軍。就這樣,在內外聯合的基礎上,加之地道的功效,貝州起義僅僅存在了66天就以失敗而告終。

一步登天存在嗎?宋仁宗時期就有一位,逃荒路上稱王建國家!

綜上,有時候軍隊的數量多不一定是好事,要的是戰鬥力,也就是精,只有精兵良將才能起到保家衛國的效果。宋仁宗時期,一味的招募士兵,雖然在數量上增多了,但是也帶來了超級大的副作用,最突出的就是各地起義不斷,多的都無法想象,使得社會中的矛盾更加激化,可謂是加速了王安石變法的到來。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